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9-06-19 06:12吴春华
读与写 2019年16期
关键词:形象性思维能力文本

吴春华

(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镇初级中学 湖北 仙桃 433000)

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较为稳固的心理、意识倾向和能力,具体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情感性思维能力以及概括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将会长期伴随他们的语文学习,并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语文思维能够让学生穿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达到总结规律,入木三分的境界,绝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层面。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

形象性思维是指通过想象、联想,在头脑中建立起的意象。这一思维能力的建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刻画的文章,也能够创作出更加生动、有内涵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续写、改写文章,看图编写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形象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没有交代结尾,或故意留下了艺术空白,或结尾不尽人意。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契机,展开思维训练。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只交代了"我们"在回途中改乘了圣玛洛船,对于以后还有没有与叔叔于勒联系,是否听到了有关他的消息,没有再进行赘述。相信学生们也十分好奇,教师抓住这一点,为学生提供续写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畅想,打开思维,构思接下来的故事。此外,对一些抽象性语言的解读也是学生形象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例如《春》一文中,通过对草、树、鸟儿、雨、风筝等描写,使"春"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可感,教师解读文章,带领学生感受"春"的过程,便是学生形象性思维逐步建立和提升的过程。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能力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尊重他们对文章的多样化解读。发散思维既可以从一个角度,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得到更深层次的结论,也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立观点。例如,对于"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们褒贬不一,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他思想迂腐,过完了可悲又可怜的一生;但也有学生认为,孔乙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在维护自己仅剩的一丝尊严,并不认为自己可怜,他有意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正所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解读应得到教师的认可,因为这正是他们发散性思维的体现。在尊重的基础上,再逐步引导,使他们在思维上的优势被充分利用起来。

3.培养学生情感性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是在向人们传达情感,每一个文字和语言都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解读文本,单纯从知识的角度来拆解文本,要求学生背诵,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有违初衷的。我认为,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有许多次,学生对于原本不熟悉的文本,在朗读的过程中却开始渐渐的投入情感,将文字传达的思想透彻理解了。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例如在学生朗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播放低沉、悲壮的音乐,首先激发他们的情感。随后,教师解析诗中的"手指""手掌""柔发""手中乳"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这样隐晦的表达实则满含着对祖国的爱,让学生学会从感性思维的角度来解读文章。

4.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思维能力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能够对文本中的语言做出快速的判断和分析,能够将眼前的内容与自己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整合。例如,在见到"月"一字时,根据自己学习过的与"月"相关的诗句,第一时间意识到这部分的描写可能与"思念"有关;在看到文章的作者时,能够第一时间联想到其作品的风格特点;在接触到不同体裁的文本时,能够迅速回想起这一体裁的创作要素。如读小说就立刻联想到六要素,读议论文就能联想到论点、论据、论证等。概括性思维能力的增强表明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学习能力也逐步成熟。

5.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语文教师要从以知识为核心的错误教学观念中脱离出来,践行素质教育要求,认识语文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及培养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改善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探索下,初中语文教学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形象性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