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SERVQUAL模型为基础,结合四川火锅企业的现实情况,构建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顾客对四川火锅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并分析其在服务质量五维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关键词:火锅;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
一、引言
火锅产业作为四川“大众餐饮”的重要业态,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需求、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而另一方面,应注意餐饮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服务和创新能力不足的事实。在此背景下,评价四川火锅企业的服务质量,利于了解顾客需求,改进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四川火锅产业的发展。
二、四川火锅企业的服务质量调研
本文在SERVQUAL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对四川火锅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实地调研。其中,SERVQUAL量表使用李克特级量表,可调查顾客对四川火锅企业服务质量的期望以及实际感知。针对模型的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分别设计了4-5个具体指标,顾客可进行1-7分的满意度打分。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四川火锅企业的消费者,共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72%。在持续一周的调研后,基于调查者所填写的有效数据,计算量表中各维度的得分,再将对应数据带入SERVQUAL模型的计算公式:
SQ=0.024*0.17+(-1.094)*0.26+(-1.088)*0.20+(-1.309)0.19+(-1.007)*0.18=-0.466
由此可知,四川火锅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最终得分为-0.466,即顾客所期待的服务质量与其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服务质量五个维度的具体分析如下:
在有形性维度上,SQ值为0.024,排名第一,顾客期望值排最后。表明顾客对四川火锅企业有形展示的期望不高,店内现有的设施和氛围已满足了顾客的基本需求;可靠性的顾客期望值排第一,SQ值为-1.094,可见顾客对可靠性的要求最高,但顾客的满意度很低,表明四川火锅企业整体缺乏服务意识,在履行服务承诺方面的能力不高;响应性这一维度顾客的期望值较高,SQ值排在第三位,“服务人员及时响应顾客的要求”得分最低,可见顾客对四川火锅企业服务传递的效率存在不满;保证性的顾客期望值排第三,SQ值最低,表现差距最大,即顾客对四川火锅企业保证性的满意度最低;移情性这一维度的SQ得分排名第二,表明顾客对四川火锅企业的关怀性服务较为满意。
三、四川火锅企业的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四川火锅企业需重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才能帮助顾客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1)认真挑选、培训服务人员。四川火锅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招聘、培训制度。挑选员工时,同时考核其工作经验、社交技能,以及性格特征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设置常态化的培训机构,向员工灌输服务营销理论、服务营销意识。此外,管理人员要把各项服务工作详细规范化,使员工了解岗位职责,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其次,实行绩效管理机制。四川火锅企业可通过岗位晋升、薪酬、精神奖励等方式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以更大的热情自觉投身服务。最后,尊重员工、适当授权。想要员工更加有效率地工作,四川火锅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适当授权,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有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员工会产生责任感,工作就会更富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2)优化服务流程。如果服务过程的设计和管理足够优秀,将显著提高四川火锅企业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服务流程的完善可从服务蓝图的设计上进行,包括五个部分:有形展示、顾客行为、前台接触员工行为、后台接触员工行为和支持过程。整个流程都应发挥着宣传促销、供应链和系统支持等作用。通过设计服务蓝图,四川火锅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利于明确前后台员工的角色和职责,识别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改进服务质量 。
(3)重视服务渠道的建设。在选择分销渠道时,四川火锅企业需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以最低的总成本为顾客传递高质量的服务。具体而言,可采取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两种形式。
(4)传统渠道:采取直营模式,拒绝加盟模式,保证四川火锅企业的服务质量。四川火锅企业的直营店模式可有效降低渠道運营和维护成本,同时企业对下级分店及市场的把控力强,企业风险成本低。
(5)网络渠道:“互联网+火锅”外卖的形式,送火锅上门。首先,四川火锅企业可进驻用户量较多的美团、饿了么等应用程序,吸引消费者注意,然后在外卖服务中尽量做到精益求精。配送部分除了火锅,还可包括一些附加服务:火锅企业宣传单、餐具、服务质量承诺卡、纸巾和垃圾袋等,使顾客享受与店内用餐同等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军丽.中国火锅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基于2010-2014年数据分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02):21~25
[2]胡左浩.服务特征的再认识与整合服务营销组合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3,(10):48~52
作者简介:李玉(1995—),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