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释放出重要信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綦江山美水美,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走好山清水秀美丽綦江之路。
“生态+城建”,构筑綦城绿色屏障
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綦江而言,绿色理应是最鲜明的发展底色,要把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融合起来,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科学生态布局
綦江城市建设是依存山势水势铺筑而成的,山是綦城的骨架,水是綦城的灵魂,要加强生态网络体系设计,实现生态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善法自然。要充分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自然格局,围绕营盘山、太公山、翠屏山等山体骨骼和綦江河、通惠河、沙溪河等水体动脉,打造生态景观带,依山就水,把綦城大生态宏观布局与小生态微观布局结合起来,营建点线面立体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善于留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留存山水田园芬芳气息,让老百姓有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有效空间。比如,我们目前已经打造了綦河岸线、沙溪河公园、滨河亲水带状公园等休闲生态景观带,綦城百姓有了健身娱乐的滨河空间,这是这几年社会发展的进步之处,但是离习总书记说的高品质生活还有一定距离,部分河道还存在乱填乱挖、乱耕乱种的现象,滨河空间的可达性和舒适度上也尚有提升空间,因此,要用建设带动保护,优化生态布局。要继续推行河岸建筑后退工程,修复滨江生态廊道,在亲水性和参与性上下足功夫,打造便捷的亲水戏水游憩带。而对于营盘山公园等山体生态景观,则要划出生态红线,留足山系绿线,禁止侵害山体,要还山于民,保住綦江城市绿肺。
2、绿化生态环境
要树立留白增绿的理念,高标准实施綦城立体绿化工程。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綦江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均衡绿化系统分布,因地制宜打造园林绿化,做好增量,优化存量,合理綦城全域生态格局,力争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田园憧憬。另一方面,要加快落实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采取封山育林、减少低效林等多种方式,着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努力提升綦江森林覆盖率。
3、促建海绵城市
綦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努力创建生态城市、循环型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建设目标,对城市良性水文循环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山清水秀美丽綦江的建设,也要沿着这条生态道路继续前行。要深入推进綦江海绵城市详细规划,老城区应更加注重生态修复,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最大限度保护和完善原有水循环系统,促进雨水积存过滤,实现雨水下渗减排;东部新城则主要做好保护性开发,在保护好通惠河、登赢河以及周边湿地、坑塘等水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创设好城市道路、山地、滨水等生态景观。
“生态+产业”,提振綦城绿色经济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把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围绕生态做产业,是构建綦江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路径。
1、优化产业结构
要严把准入关,明确产业禁投清单和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则,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落户綦江,积极探索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优化綦江生态产业布局。
2、转化新旧动能
一方面,要加快动能转换,积极推动全区煤炭、齿轮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引进休闲旅游、新能源、总部经济等绿色经济,尝试开发推进共享经济、康体养老等新型业态,形成推动綦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3、鼓励技术创新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用技术引领创新,积极培育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生态+治理”,消除綦城绿色痈疽
全区生态保护大会提到过,尽管綦江近几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中央和市环保督察反馈的綦江整改问题就是亟需消除的绿色痈疽。必须走“生态+治理”的道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开展“保卫蓝天”行动
綦江目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低于全市天数,说明我们的大气污染是亟需攻坚的难点问题,要長期保持綦江蓝,必须找准污染源,从源头上开展治理。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交通工具,优化燃油结构,严控交通污染;加强企业废气排放监测及改造治理,严控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建筑工地施工标准,开展扬尘控制,严控扬尘污染;深度治理公共机构、餐饮业油烟问题及露天焚烧燃放行为,严控生活污染。
2、开展“净化土壤”行动
要彻底摸排当前土壤存在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其中的隐蔽性问题,针对污染情况及环境风险评估,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土壤治理,逐步提升受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率。
3、开展“留住碧波”行动
要加强对水源的监控,从源头上开展水源治理;要严格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提升污水集中处理率;要严格过程治理,突出重点治理,尤其是要扎实开展綦江河水体达标整治和蒲河达标水体保护工作,及时实施生态化改造和清水补给等措施,彻底清除黑臭水体问题。
“生态+制度”,打造綦城绿色坚盾
筑牢綦城生态屏障,打造山清水秀之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按照总书记所讲,“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道路”,[3]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打造綦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坚盾。
1、用制度保护生态
要积极推进生态法治,建设绿色法庭,积极推行生态修复补植机制,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宣传效果;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生态损害违法成本,建立起生态管控红线。
2、用制度严控污染
要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放许可制;完善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长江生态环境协调保护治理机制等,严惩环境污染行为。
3、用制度落实责任
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河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落实河长法定责任;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和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层层压实环境保护责任;此外,还要推进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形成生态环境人人保护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20/c_1122860076.htm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43.
[3]习近平.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2016.11.28.
作者简介
赵 娟 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教师,硕士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