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虎
15岁的袁隆平正在博学中学读书。那时的读书条件很艰苦,吃的是杂粮饭,点的是桐油灯。但母校严谨的治学风格,让袁隆平受益终身。
首先,学校的学习是非常紧张而有规律的。早上6点起床,每次起床铃一响,老师就出现在宿舍里,手里拿着一根竹片,掀起那些还在睡懒觉同学的被子,10分钟后就得洗漱完毕在操场集合锻炼。几年下来,不仅养成了袁隆平干事利索、遵守时间的作风,更练就了顽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
其次,袁隆平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母校对英语要求很严,其他课程不及格可以补考,但英语不及格就得留级,所以同学们对英语丝毫不敢马虎。”现在,出席各种国际学术活动,袁隆平不带翻译,也能熟练地与外国学者交流。
更重要的一点,袁隆平特别喜欢思考和提问。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强健的体魄,让袁隆平17岁时就勇夺武汉两项游泳冠军;而强烈的求知欲,让袁隆平在高考报志愿时,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是义无返顾地报考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姚明从4岁开始篮球训练的那一刻起,他就被认定为中国篮球未来的希望。而姚明从小的梦想,就是能为国出战,得世界冠军。15岁时,姚明的身高已经超过了2米,顺利入选上海青年队,住进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宿舍。彼时的中国体育改制风起云涌,CBA诞生,姚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他清楚,除了身高,自己没有别的优势,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艰苦训练的重要性。学校的球场上,无论严寒还是酷暑,经常看见一个高个子男生挥汗如雨、刻苦训练的身影。
兴趣是一个人奋勇向前的最大动力,除了勤奋训练,姚明还经常观摩和学习前辈的经验。看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他顿时就明白,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增强进攻性。一个偶然的机会,队里去观摩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八一”篮球队比赛,里面一个叫王治郅的中锋给姚明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方看起来比自己还瘦一些,却像小鹿一样跑得很快。姚明当即把王治郅当成了“偶像”和追赶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向目标一点一点接近。
正是15岁这年的艰苦训练和经验沉淀,让姚明发生了质的改变:16岁入选上海男篮,18岁入选国家队,22岁就夺得CBA冠军并以“选秀状元”成功进军NBA,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带领中国队打进世界前八。NBA曾这样高度赞誉姚明:“站在2米26的高度,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NBA只在一个国度风靡的局面,推动了NBA至关重要的全球化发展。”
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河崖镇平安村。莫言所成长的那个年代,是整个国家面临极端饥饿的年代,所有人都对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比一般孩童幸运的是,莫言的大哥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在莫言上学之前,就指导他读书认字,告诉他文化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还带给他大量的文学书籍。事实上,莫言的写作天赋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崭露头角。
15岁那年,莫言被编入成人劳工队,派到胶河大堤上服劳役、出河工。在这所社会学校里,莫言有幸谛听了年长工友所讲述的各种故事,开始了“以耳朵阅读”的漫长的求知生涯。正是在工地上,他听工友讲了山东省有一位有名的作家写稿子赚了很多钱,生活就特别腐败,竟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故事,给饥饿中的莫言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立志相当作家的一个巨大动力。年少时的饥饿恐慌感,和这段劳工队的经历,给莫言的创作积淀了丰富的素材。日后,在莫言的很多作品里,都出现了对这些情景的详细描述。2012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15岁的马云痴迷于英语学习,经常骑着自行车在杭州西湖边找外国友人练习口语。一天,他邂逅了来自澳大利亚的一家游客。马云主动走上前打招呼:“您好,我叫马云。我刚刚开始學英语,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吗?”对方的男孩友好地笑道:“您好,我是戴维,这是我的父亲肯,这些是我家人。很高兴认识你。”这次的交流非常开心,戴维与马云互留联系方式成了笔友。之后,马云开始定期与戴维以及他的父亲肯通信,并和戴维一样称肯为父亲。肯告诉马云:“把行间距留大点,这样我好在回信时把一些‘纠正写在空白处”。戴维解释道:“最初是想通过这些纠正来提升马云的语法。我觉得这对他非常有帮助,也鼓励了他继续学习英语。”通信期间,得知马云家境贫寒,肯每周还会资助他一些生活费。
5年后,肯邀请马云来澳大利亚做客,但马云跑到北京申请了7次签证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在肯的帮助下,马云终于坐上了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在澳大利亚度过的这段时光,当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彻底改变了马云对于世界的看法。回国后,马云说,肯为自己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他的未来,从此完全改变了。
2017年2月,成为“中国首富”的马云为了感恩当年肯一家对自己的帮助,特意给肯的母校——澳大利亚卡斯尔大学捐款1.3亿人民币建立奖学金,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梦想。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