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萍
旅美科研人员韩东杓在美国参与一个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因学术成果造假,他不仅丢了饭碗,而且受到刑事罪名起诉,于2015年锒铛入狱。
在美国,学者出现学术不端,后果十分严重。在机构上,会遭致警告、降级、撤职、解约等处罚;在学术上,会被取消博士学位、取消教授资格,各大基金会、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大门也会对他们关闭;在政府行政上,会禁止项目申请、取消政府颁发的各种荣誉。后果特别严重的,会进监狱。在美国,科研成果报告能否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是评判该成果是否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因此,专业期刊是美国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关口。在美国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一般要经过几道“关卡”。以美国著名专业期刊《科学》为例,该期刊有一个专门的审稿编委会,由来自全球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他们负责审定提交给《科学》的各类论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这些论文中只有约1/4能通过编委会审查。此后,该期刊还会请外单位专家对论文匿名评议。
美国政府部门中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是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该机构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不诚信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研究诚信办公室”采取的方针是,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學界承担,但对于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证人等,该办公室则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