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因素分析

2019-06-18 01:36刘利平
商情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失语中国文化成因

刘利平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大学外语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外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解决本民族文化,并能够用外语传播本民族文化。而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外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重点探讨造成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文化 失语 成因

众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作用却未予足够重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母语文化的知识及目的语文化知识严重失衡。很多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当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应当承认,目前大学文化教育存在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教学失衡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了以下几点造成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观念误导

改革开放后,接受西方文化成为中国社会的时尚,情人节送玫瑰,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到国人脑中。从上幼儿园的孩子到大学生,国人把学英语当成头等大事,在家长和学生眼中,汉语可以学不好,英语却不能丢下。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读博等等,高度重视英语,只要英语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就会被首先拒之门外。可怕的不是英语的冲击,而是面对这种冲击我们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对母语和母语文化的肆意漠视。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我们很多国人瞧不起自己的语言。中国人自己不把自己的语言当一回事,自己看低了自己的“母语”。在有些场合就连“中国”二字也懒的说了,只用“CHINA”来代替了。许多国际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服上除了“CHINA”和国徽以外,“中国”这两个最具“母语”代表的汉子却无处看到。此外,母语文化对学习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被过分的夸大,在实践中也极力强化,社会上流行着让人汗颜的中国式英语就是因为没有英式思维,学好英语就是要摆脱母语影响的说法。以上种种错误观念的误导,使大学生重视英语知识的积累,崇尚西方文化,忽视对中华文化的输入。

二、政府引导不力

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但并未对‘跨文化交际”做清晰的界定。文件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除对“更高要求”的“翻译能力”提出“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外,未对大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做出其它的要求。该文件是教育部下发的旨在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制定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挥棒一大学英语四级英语考试,其考试大纲对学习目的语能力与母语文化的关系更是只字未提,甚者英语专业大纲对听力的要求也只是听懂VOA、BBC、CNN等国外电台的节目,以至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自己母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如此的政策导向必然使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忽视教学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很多英语教师把中国文化内容看作外语学习“以外的东西”。一部分师资良好的学院包括某些知名高校大范围展开双语或全英授课。这使得学生中造成一种语言优越感,引起部分学生认为西方语言文化及文学优越于中华文化和文学,从而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忽视对汉语的学习。汉语认读错误百出,汉字写得歪歪扭扭、中文表达词不达意,这不能不说是汉文化的悲哀。

三、教材选用适当

我國的英语教学课堂语言输入主要依赖于教材,英语学习和英语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纵观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上海外语研究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以及面向高职高专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实用英语》和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这些教材都顾及了英语的原汁原味,课文所选内容多来自国外的报刊杂志,多选取介绍西方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文章,语言中处处洋溢着英美文化的气息,这些对学生掌握纯正外语,了解西方文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输入明显匮乏,特别是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和文章,在众多大学英语课本中难得一见,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供查阅,造成了学生不能从英语教材中学习到中国文化的有效英语表达。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时,表达能力明显不足,甚至是错误频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明显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

四、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随着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可是一部分教师的素质却亟待提高。有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薄弱,导致教学方法技巧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有的教师以应试教学为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未能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致使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教学失衡;有的英语教师自身汉语言文化功底薄弱又不善学习巩固;有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较强的奴性意识,在介绍西方文化时极力赞美西方现代文明,贬抑中国文化。这些不仅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教师的素质高低对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母语文化的失语不仅会导致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而且也会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缺乏。只要是有跨文化交际存在的地方,都会涉及到母语文化输出的问题,这不单单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交际中的本质上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来破解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猜你喜欢
失语中国文化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强权下的失语者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