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建明
图1 梅桩壶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绝妙智慧与精湛工艺的集大成艺术品。从其诞生起,手工艺人们就对其外形与内涵做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从简约质朴的光器造型到花样繁多的花器作品,从主要表现自然与精湛的工艺到多方面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个人寄托,紫砂壶不仅在外形上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在内涵上也是越来越醇厚,越来越高雅,时至今日,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泡茶的器具,它丰富的内涵意蕴已经使其脱胎成为一件高雅艺术品,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图1这件“梅桩壶”便能说明紫砂壶艺术是如何从外形与内涵两方面来博得人们喜爱的。“梅桩壶”的外表颜色与以往红润或暗紫的色调不同,而是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鹅黄色,显得明亮开朗,活泼动人。这是因为烧制此壶的原材料为段泥,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泥料,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呈娇嫩的黄色,看上去有颗粒的质感,实则非常细腻,极为独特。壶身呈圆柱体形状,仿造梅桩而制。壶盖则为嵌入式,与梅桩融为一体,壶把手为一个饱满圆润的耳状大圆环,宛若天上月,仅仅贴服于壶身一侧,美观大方。整体看上去,此壶造型的设计虽然中规中矩,但也透露着一种坚毅的美感,且转折之处处理的极为流畅自然,又存有一种娇媚,真正体现出梅花的品性来。
此壶名为“梅桩”,除了在造型上选取了梅桩作为一个基础,在装饰上也力图将梅花的样貌与性格凸显出来。首先壶嘴处是一段粗壮的梅枝,其环节清晰可见,弯曲有度而又向上生长的设计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壶钮是一小段梅枝,特意设计为一个小环状,与壶把手的大圆相呼应,使用时也会体现其便利之处。壶把手则较为光滑,在这里又变成了温柔美丽的梅枝造型,在坚毅硬朗之后又体现出梅的温柔品格。壶身仿梅桩而制,栩栩如生,壶身处有梅花装饰,虽仅有几朵,但有的已经盛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羞羞答答,形貌各不相似,可爱非常。紫砂壶手工艺人以其独特的见解与纯熟的技巧将梅的形象准确的装饰在紫砂壶上,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对于自然的细心地观察,只有真正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人才能将自然之物巧妙地装饰于器具之上,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审美情趣与内涵意蕴。
“梅”在中国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与充满阳刚之气的松及作为翩翩君子的竹相比,梅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准确地传达出一种美丽的坚守与坚毅。经寒不凋固然是一种坚毅的品格,然而梅花迎寒而开更多了一份迎难而上的品格。正因为如此,梅花图案在中国经常出现在建筑、服饰、家具等装饰上,人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的美丽,茫茫白雪与红梅的强烈冲击,形成了一种自然艳丽的美感。另一方面中国古语有云“梅花香自苦寒来”,选择梅花作为装饰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奋发图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这件“梅桩壶”很好的将梅的美丽与品格结合起来,粗壮的枝干,昂扬向上生长的倔强,都是梅坚毅品格的体现。而鹅黄色的壶身与小朵的梅花装饰又将梅特有的美感体现出来。这样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内涵上,都有了梅香的灌注,它看似小巧的身躯却隐藏着极大的能量。自然界生物的美,深厚优良的中华传统道德,在手工艺人的妙手之中,终于实现了碰撞,产生了绚丽的火花。
无论是梅还是制作紫砂壶所用的段泥,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大地母亲。中国古代有朴素自然的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同样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可以从自然中学到自己所需的关于人生亦或是生活的态度与哲学。正如紫砂壶一般,它从自然中来,来到都市的钢筋水泥之中,给予我们最大的安慰,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与深刻的思考。
淡淡梅香,醇厚紫砂。通过赏析“梅桩壶”的造型美与内涵意蕴,我们一方面重新感受了自然的美与哲学,另一方面也感受到紫砂壶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手工艺人那份创造力与热情。紫砂壶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未来必然能够散发更闪亮的光芒,必然会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下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