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2019-06-18 08:34田玉策聂铭辉铁岭市中心医院介入科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融经皮微波

田玉策 聂铭辉 铁岭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1例:CP化疗)与B组(31例: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治疗单位时间内疾病控制率(48.39%)明显优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81%)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给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化疗。

近些年我国相关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肺癌发病率、病死率逐年攀升,早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是因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入院确诊时患者多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期,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化疗仍是临床主要手段,化疗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机体各项正常机体影响大[1]。本次研究为论证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对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行CP化疗与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3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8:13(18/13),年龄在50~78岁,平均(63.28±1.25)岁,肿瘤平均直径在(2.48±0.22)cm。B组3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7:14(17/14),年龄在52~78岁,平均(63.25±1.26)岁,肿瘤平均直径在(2.47±0.24)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平均直径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肺部穿刺活检均确诊为周围型肺癌,TMN分期均在III期至IV期,患者预计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活动性感染患者;(3)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A组患者均给予GP化疗,给予患者顺铂、吉西他滨治疗,患者第1天至第3天顺铂静脉滴注40mg/m2,第1天、第8天吉西他滨静脉滴注1000mg/m2,每21d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2 B组患者均给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患者禁食6h后肌肉注射吗啡10mg、口服磷酸可待因30mg,待0.5h后协助患者于CT检查床上取仰卧位,结合患者术前CT增强扫描结果确定手术穿刺点及进针深度,给予患者5mL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配合患者呼吸运动在CT引导下将微波天线分次刺入肺部肿瘤,将微波天线与微波消融治疗仪、水冷循环系统相连接,基础参数:频率为2450MHz,功率为50W,医师可根据患者肿瘤病灶治疗情况适当调整微波消融治疗仪的功率及治疗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连续治疗8~15min,消融范围自肺部肿瘤边缘向外放射0.5cm内。

1.4 观察指标

(1)本次研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病灶分类及治疗标准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组织完全消失或肿瘤病灶组织体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超过70%,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组织体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超过50%,未超过70%,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病情稳定(SD):肿瘤病灶组织体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超过25%,未达50%,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病情进展(PD):患者病灶组织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增大或发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气胸、出血、胸腔积液、消化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相关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用χ2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见表1,A组治疗后共有15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B组共有21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实验组患者疾病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1例气胸、1例出血、1例胸腔积液、5例消化系统反应,共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B组1例出血、2例消化系统反应,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81%VS9.68%),数据差异明显,χ2=5.012,P<0.05。

3.讨论

周围型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生率的30.0%,多分布于肺脏三级支气管以下,手术治疗风险系数大,常规放化疗对局部肿瘤病灶组织治疗效果有限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在内的多项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经皮微波消融术主要利用肿瘤细胞不耐热的病理忒点,给予肿瘤病灶组织微波热效应,促使肿瘤病灶组织内部水分子在微波能量的影响下高速运动产生热量,诱使肿瘤细胞组织蛋白质发生变形,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3]。除此之外,现代研究显示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热效应可促进肿瘤周围血管、淋巴液循环,对改善机体内环境,提升机体组织再生、修复能力疗效显著。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充分利用了CT对肺脏组织分辨率高的特性,可准确定位穿刺部位、进针角度、进针深度[4]。本次研究显示A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48.39%VS67.74%),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明显高于B组,由此可见,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给予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消融经皮微波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消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消融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