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日早晨的第一抹阳光划开万峰林上空的薄雾,直射在峰林下一片金黄的大地上,与白墙青瓦的上纳灰村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上纳灰村地处万峰林腹地,距兴义市区10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纳灰”在布依语里就是“美丽田园”的意思。
踩着古老的石板路踱步进入峰林脚下的上纳灰村,白墙青瓦的特色民居和质朴纯净的乡村气息让人沉醉。纳灰河穿寨而过,河水淙淙,逐着田坝上几个孩子嬉闹的脚步去而不返。河两岸是千变万化的连绵山峰,山脚下是金灿灿的稻田。布依人喜水,整个村寨坐落山水间又沿河而布,一座古桥将散落两岸的民居联系在一起,村寨风光随季节色彩变幻而变化。
清晨,上纳灰村云雾缭绕,远看一片朦胧,好像童话里的仙境。不一会儿,太阳冉冉升起,雾气渐渐消失,村寨露出质朴的容颜。站在宁静的山脚下放眼眺望,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之间的万峰林形态万千,峰林脚下,纳灰河静悄悄地流向远方,一阵风吹过,水面上荡起了一道道波纹。
这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白墙黑瓦的景色,一扫城市的喧嚣,让人感受到只能在回忆中找寻的静谧。深深吸一口饱含泥土清香的空气,心情舒畅极了。置身于下纳灰的美中,一阵风吹过,人景合一,让人痴醉了。
也许就是因为它的静谧,这小小的上纳灰村寨得以如此受人喜爱。
村寨虽小,但上纳灰村的荣誉不少,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的“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坐拥美丽山水资源的黔西南一跃成为了乡村旅游市场的“宠儿”,上纳灰村也乘上旅游发展的“快车”。
早在数年前,上纳灰村就提出了“依托万峰林,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村民岑志兴筹资对自家的厨房、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后,率先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他还特地对如何做好农家饭菜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制作了菜谱。当年,他的“农家乐”就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看到开办“农家乐”有钱可赚,村民们纷纷效仿,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乡办起“农家乐”。
近年来,随着万峰林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通过旅游资源开发,村民们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劳动力向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业转移,上纳灰村的村民们踏上了小康路。
为了丰富乡村旅游内容,上纳灰村利用村内布依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组建起文艺队,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先后组建了万峰林景区文艺队、纳灰村老年协会文艺宣传队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精心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间花灯、八音坐唱、布依傩仪、高台舞狮等文艺节目。
如今行走纳灰村,处处是迷人的绿意和幸福的笑脸。
区位:兴义市万峰林街道
民族: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
面积:6.8平方公里
人口:约22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