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彦妃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务工子女群体日益扩大,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49-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务工子女群体日益扩大,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相比较,他们绝大多数具有纯朴善良、学习刻苦、生活自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适应艰苦环境等优秀品质,是本地学生不具备的。但由于成长环境、风俗习惯等原因,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时出现了许多问题。
适应学习环境能力较差。由于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不稳定,频繁地变换供职场所、岗位和居住环境,迫使子女们跟随着变换自己的读书、生活环境,加上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部分孩子无以适从。不同省市教材不同,转校致使他们知识结构断层,学业受挫,加上本地人的歧视和排斥,使得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而又脆弱。
我校是个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一所小学,进城务工子女占到了学校总人数的80%,每学期转进转出的学生不计其数。雨婷是从外市插班进三年级的学生,之前她所读的学校大都是用方言讲课,交流也是以方言为主,加上使用的教材不同,这使得初来乍到的她无法适应。课堂听不懂老师讲,下课后没法跟同学交流,就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让人心疼。
自控能力差,自由成性。进城务工子女在农村生活时无拘无束,大部分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教,有的是留守儿童。久而久之,他们部分人就形成了自由放纵的习惯。进城就读后,他们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学习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尤其是一些男生,喜欢上网吧,有的甚至和社会上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学会了逃学、抽烟。嘉赋是小学二年级就跟随母亲进城务工就读的,他性格活泼好动,对城里的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尤其是电脑,于是刚来不久,就隐上了网吧,其母亲非常无奈。
性格孤僻,甚至有些偏激。进城务工子女有的是远离家乡,陌生的环境让他们无所适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他们焦虑不安,渴望得到诉说、理解和帮助。可是,父母忙于生计,无暇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想找同学、老师求助,又因极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尊心而羞于启齿。于是,他们只能默默忍耐,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心理的煎熬。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行为上的自我孤立,使进城务工子女渐渐脱离了集体的温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而有些严重的就变成了偏激的性格,只要稍不如意就容易出现过度的行為举止,如大声吼叫、对同学大打出手、抵触父母和老师的教育等。
文明卫生习惯较差。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狂奔乱跑、口吐脏话、爬高履险等不良言行经常出现,散漫、公德意识淡薄随处可见。个人卫生较差,如有的学生衣服穿一个多星期都没换洗,有时都有一股异味。
针对进城务工子女出现的这些问题,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帮助孩子们解决?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心”,即“爱心”“耐心”“诚心”“信心”。面对初来乍到的进城务工子女,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用“爱心”去对待他们,用“耐心”去教育他们,用“信心”去帮助他们,用“诚心”去关心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我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他们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陈烨是三年级下学期才随父母进城务工转到我班的。刚来的头几天,我发现他在课堂上大都是伏台,于是我叫来跟前问明原因,问了大半天,不见出声,急了我声音就高起来,谁不知他吓得哭了起来。我当时被他的行为吓得不知所措。后来通过对家长和同学的了解,原来他不会说普通话,只是会听一些,他原学校的老师大都是用方言讲课的,而且教材跟我们所用的版本不一样。了解清楚了他的情况后,为了帮助他尽快融入这个集体的学习生活中来,我在班里设置了“一帮一”活动,让一个学习比较好的而且有责任心的同学与他同桌,在课堂上帮助他听课,课余时间教他讲普通话,我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流,并让家长在家里也鼓励他用普通话交流。经过大家的努力,不到一个月,他很快就融入班里的学习和生活中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学公平,用同样的态度和期望来看待进城务工子女,热爱和关心每一个进城务工子女,同时,教育本地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真诚对待这些外地同学,在言语、行为上不歧视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其二,要在班级课程中增设进城务工子女心理教育内容。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利用品德课或者班会课,不时给班级内的进城务工子女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进城务工子女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当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心理归属感,把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三,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小学生常常渴望和同龄伙伴交往,进城务工子女更加渴望,他们大多数在偏远山区生活,来到城市后,部分孩子表现积极,但是有部分孩子则性格相对内向,孤僻、忧郁,不善与人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是过于积极、急于在新环境、新同学中得到认可,还是内向消极,都偏离了孩子的天真活泼的本性,他们内心因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情绪。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教师就要尽量创设尊重、真诚、温暖的集体氛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鼓励学生之间主动地接触表达内心愿望,如一起玩耍、玩游戏等,以此来解放学生孤僻的心理,并教给进城务工子女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在同龄间的人际互动中,掌握礼貌待人的原则,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能力,体验同伴间美好、真挚的情谊,使彼此的心灵有机地相融,从而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其四,构建和谐家校,为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进城,都忙于生计,对子女的管教很少,加之他们有的文化水平低,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让孩子们有个健康的成长空间,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校环境。如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目前教育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同时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孩子当中来。
我们期望在家庭、学校的共同配合之下,让进城务工子女能够公平地接受教育,同时使他们和同龄人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雅儒著.《“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应重视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心理》.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
[3]刘汉清著.《关于留守孩子教育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