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飞
摘 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及标准的提高,针对如何保障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不造成二次污染,消除臭气影响,提高项目落地及运营的质量,对垃圾处理设施大气成因及综合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臭气影响;周边大气成因;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9-0191-02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 to ensure that the harmless treatment process of garbage does not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od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landing and operation, The atmospheric caus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waste treatment facilities were analyzed.
Keywords: influence of odor; cause of 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atmosphere; integrated management
隨着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和人口的日益增多,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紧迫。虽然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年均增幅超过12%,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庞大的垃圾产生量给现有城市垃圾处理系统造成巨大挑战,使垃圾处理处置过程污染物排放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也成为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垃圾处理设施应做好设施内部及周边的大气综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环保设施是否存在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1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管理现状
随着对垃圾收集处置要求标准的不断提升,如何将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规范化、资源化处理成为了巨大挑战。目前能实现大量集中进行垃圾处理的主流工艺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两种,在国内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已开始通过采购市场化专业运营服务以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改善原有不足提升管理水平。但在欠发达地区及偏远地区,其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周边环境污染,对设施内的大气管理不足甚至缺失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管理模式行政化,非专业化队伍在进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运营作业规范进行管理。特别是国内仍存在较多的垃圾填埋场和简易的焚烧处理厂,管理粗放简单,对于填埋气体或焚烧的尾气不能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使得这些气体无序的排放到大气中去,造成空气污染。
(2)设施运营公司专业水平不足,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随着环保要求及标准的不断提升,科学、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工作成了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包括园区的综合管理、能源流管理、工艺消缺及技改、尾气的收集和处理、水资源管控、三废处理、大气综合管理等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综合复杂工作。
目前只有大中型城市基本都在推行焚烧工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从经济性的角度进行选择,以填埋处理工艺为首选,垃圾处理过程中重点考虑解决垃圾处理量的问题而忽视了环保要求,在经济受限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都存在运营公司选择以经济为首要考量要素,因此很多项目由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公司负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致使项目运营不能达标,特别是气体的综合管理。
2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异味产生的原因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转运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二次的环境污染。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受到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会产生的以甲烷、氨气、硫化氢等为主的臭气,焚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颗粒物等有害有异味的恶臭气体,如不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则会在造成污染的同时危害健康。
如何有效的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臭气进行治理,首先需要对臭气的来源进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从各方面及垃圾处理的填埋和焚烧两种处理工艺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臭气的情况进行分析。
2.1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是目前推行比较广泛的一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在资源化和减量化上表现突出且占地少,不会像填埋工艺,完成后土地无法再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垃圾焚烧厂的臭气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卸料大厅。卸料大厅是垃圾焚烧厂接收垃圾的主要区域,垃圾在收运端有较长时间的停留,在倾斜过程中会散发出较大的恶臭气体到空气中,不过目前的焚烧厂卸料大厅都是采用了厂房式设计,内部有负压装置,如果运营正常,对外部大气造成影响的可能相对较低。
停产检修期间。生活垃圾焚烧厂因生产需要,每年都会有一定时间的停产检修,正常检修都是分时段停机检修,在停产检修期间如果出现焚烧炉全停的情况,则会造成臭气源不能负压抽取,在正压状态下臭气外溢影响大气。
2.2 生活垃圾填埋场
经过对国内现有的大型卫生垃圾填埋场及现在仍存在的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研究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场内臭气主要来源于以下个方面。
垃圾填埋区产生的填埋气。生活垃圾在填埋后经过长时间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他还有大量的恶臭气体,如H2S、NH3、CH3SH等挥发性有机物。在填埋场还没有封场之前,这些气体会根据现场管理的情况不同程度的排放到大气中去,是填埋场臭气的最重要来源。
填埋操作区域开放。因为填埋工艺所决定的作业方式要求,在填埋区倾斜垃圾时必须根据处理量的大小保留一个较大的开放区域供垃圾车辆倾斜。且一般填埋场距离市中心都在数十公里以上,在前端收运过程中有一定时间的停留,有机垃圾开始变质腐烂,当运输车辆到作业平台卸载时,便会释放出大量的腐烂气息进入到大气中。因此,裸露的开放区域及垃圾车辆倾斜作业也是填埋场臭气的主要来源。
2.3 垃圾处理设施外部影响因素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气环境因素不但有内部设施管理的原因,还有设施周边带来的影响。在很多的垃圾处理设施周边也相应出现了一些聚集效应,更多的是以小作坊形式存在,散乱污,乱排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设施对区域性大气造成的影响更大,大气混合后对处理设施的监测达标形成较大的干扰。
3 区域气体综合管理措施
对照实际项目运营情况,参照其他研究文献,对臭气来源从内部到外部进行了梳理分析,弄清楚了垃圾处理设施大气中臭气的成因,更利于对垃圾处理设施大气进行综管管理和治理,就如何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综合管理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3.1 运行管理标准化
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运输车进入车间后,通过卸料门将垃圾倾倒进垃圾储坑中,运输车完成卸料后及时关闭,使垃圾坑密闭化,垃圾卸料大厅总入口设置空气幕,以防止臭气外逸。
垃圾储坑为密闭式,风机的吸风口设置于垃圾坑上方,使垃圾坑和卸料大廳处于负压状态,不但能有效地控制臭气外逸,又同时将恶臭气体作为燃烧空气引至焚烧炉,恶臭气体在焚烧炉内高温分解,臭味物质得以清除。为避免臭气外逸,垃圾卸料大厅和储坑厂房为封闭厂房。为防止在全厂停炉检修期间,垃圾储坑的臭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储坑抽排的臭气经活性炭废气净化器净化后排至室外。定期对净化器出口的臭气浓度进行检测,保障排放达标。
渗滤液处理系统为密闭结构,顶部设废气导气管,产生的臭气通过导气管、抽风机导入垃圾储坑。同时,可以在厂区四周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树木,减少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强填埋区填埋气的收集处理,提高气体收集率。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导排设施,设计总填埋场容量大于或等于100万吨,垃圾填埋厚度大于或等于10m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主动导排设施;设计总填埋容量大于或等于250万吨,垃圾填埋厚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套建设填埋气体利用处理设施,防止填埋气无组织排放到空气中,影响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填埋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对于作业区域制定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填埋采用单元分层作业,进场垃圾经卸车、分层摊铺、压实,达到规定高度后应进行覆盖。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作业面面积,Ⅰ、Ⅱ类填埋场作业区面积(m2)与日填埋量(t)控制在0.8-1.0,暴露面积与作业面积之比不应大于1:3;Ⅲ、Ⅳ类填埋场作业区面积(m2)与日填埋量(t)控制在1.0-1.2,暴露面积与作业面积之比不应大于1:2。以从源头上控制垃圾面,减少臭气散发的面积。
填埋作业区应按照填埋的不同阶段适时覆盖,应做到日覆盖、中间覆盖和终场覆盖。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应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层厚度及材料应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目前主要采用的覆盖方式有HDPE膜和喷涂覆盖两种,原来的泥土覆盖已相对减少,主要是占用库容较多且不利于堆体稳定。
此外,如条件允许,还可增设洗车设施,对出场垃圾车辆进行冲洗,减少垃圾车辆带垃圾和臭气出场。
3.2 内外协调,综合治理
对于内部存在的臭气产生源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来实现减少或消除的目标,但对于垃圾处理设施外部存在的散乱污的小作坊式带来的影响是无法控制的,对于这些情况应进行定期的排查,包括作业的方式、时间、是否合法、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于违规乱排的情况进行取证收集,形成情况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处理,以减少对垃圾处理设施大气的影响。
4 结束语
对于一个区域的大气来说,构成的因素和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无法进行较为精准的区分,影响区域内大气的因素会有很多,如黑臭水体、道路车辆、工厂排放、化学生物制造企业等,大气中臭气的来源也变得相当复杂,因此,对于一个大区域的大气的综合治理是需要综合性的排查和治理,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设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日常运营管理,加强政府和公众的监督管理,共同促进垃圾处理设施安全环保运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鸣,周怡静,田贺忠,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大气排放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18,31(6).
[2]吴传东,刘杰民,刘实华,等.气味污染评价技术及典型垃圾处理工艺污染特征研究进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7,39(11):1607-1616.
[3]段振菡,陆文静.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恶臭污染特征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
[4]史炜,王军民,曹江林.垃圾填埋场臭气理论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8,47(19):201+207.
[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11[S].
[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S].
[7]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