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涛 姚金磊
摘 要:近年来,城市化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建筑工程逐渐向高层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
1 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准备
某高层建筑工程,其中地上建筑28层,地下2层,总高89.6m,该建筑筏板施工工艺比较复杂,以下主要介绍了基础筏板的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业主在移交现场时桩基础、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边坡支护和降水工程都已经完成,所以项目开始后,筏板施工流程如下。
1.1 施工机械及材料准备
施工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机械设备有振捣棒、地泵等,施工单位应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设备的规格和数量。在施工开始之前,机械设备应提前进入施工现场,由专业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可以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对于存在问题或者性能较差的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其次是对施工材料的准备,应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减少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采购水泥,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以及复试报告等相关证书,确保水泥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其次是对于碎石骨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用的连续级配碎石粒径为5—25mm,其中的针状颗粒含量控制在10%以内。最后还需要做好原材料的存放作业,设置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材料出现受潮的现象,影响建筑施工质量。
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强度要求以及各项原材料的性能,在具体标准的指导下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检测的方式确定配合比是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提高配合比的科学性,保证混凝土拌合的质量,拌合的过程中也需对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抽样检测。
2 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筏板钢筋绑扎
本工程基础底板为无梁式筏板基础,平均厚度为3.5m。底板钢筋为双层双向。φ32@120,局部下网有φ40@120,部分支座负筋为φ40@120。柱插筋为φ32,φ25,外墙插筋为φ25@150,核心筒墙体插筋为φ25@150。
筏板钢筋绑扎的施工流程为:清理弹线→绑电梯井及积水坑钢筋→底板下铁绑扎及垫块铺设→摆放马凳→底板上鐵绑扎→墙、柱、楼梯插筋→清理、验收→隐蔽记录并进入下道工序。
2.2 筏板内部模板支设
钢筋施工后期,因为模板工程要穿插作业,所以必须做好施工安排,尽量在第一时间完成有后续模板作业的工作,包括积水坑、集水井和降水井等模板的支设,施工控制要点如下。第一,降水井的模板应进行特殊加固,因为降水井的预留是从筏板底部到顶部,高达3.5m,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所受的浮力会很大,为防止模板上浮和底部混凝土因为压力大而外漏,主要采取了两点措施:1)在降水井底部四周放置网片可以保证底部混凝土砂浆不外溢;2)在加固模板的同时将模板与筏板钢筋绑在一起,且在模板上面放配重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第二,模板必须垂直。根据规范规定,用2m托线板检查垂直度误差保证在5mm之内。第三,模板顶部必须设置可靠的限位措施,如在模板内侧加斜撑。第四,阴角模和阳角模处确保不漏浆,可在模板连接处贴3mm厚的双面胶将拼缝处堵实。
2.3 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采用斜坡式浇筑方法。由东向西浇筑,一次到顶,边浇边撤泵管,水平浇筑带宽2~3m,将上次浇筑的混凝土全部覆盖。浇筑到北头后,迅速接好泵管再从东南重新开始浇筑。现场布置了三台泵车,每小时泵送量约为120m3,每覆盖一层需混凝土约180m3,即需1.5小时才能完成。加上拆接泵管的时间,从南头浇筑到北头,再重新从南头开始,需3小时。再考虑到混凝土的运输和等候时间,我们配制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5.5小时,能够较好地满足浇筑的需要。根据斜坡式浇筑方法的特点,我们设六个振捣组,进行地毯式振捣。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防止漏振。在振捣过程中,严格遵照施工规范,控制振捣间距、振捣时间及插入深度。由于我们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没有出现泌水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后,先用磨浆机进行磨浆,然后再用木抹子反复搓压混凝土面,在混凝土初凝后再用铁抹予压,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减少表面龟裂。
3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施工质量验收工作
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混凝土表面应保证平整坚实,不能出现露筋或者坑洼不平等问题。若检验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则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组织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作业,从而有效的提高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浇筑作业开始之前,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关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对混凝土的泵送的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运转正常之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应保证每层浇筑的厚度符合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偏差应控制在5mm左右。在混凝土泵送时禁止加水,影响其性能和坍落度,由专门的人员采用混凝土坍落度检测仪对坍落度进行定时抽查,确保坍落度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
3.3 注重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混凝土的测温工作,尤其是在养护阶段,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升降温以及降温速度等相关参数进行测量,通过对各项温度的测量,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混凝土温度的变化,并以温度变化为依据来合理调整养护中温度、湿度的数值,避免在后期混凝土出现裂缝。在进行测温作业时,一般选取直观、灵敏的电子测温仪,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布置测温点,保证测量的温度能够反应混凝土的真实情况。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应该重视测温作业,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给人们的居住及工作增添了许多安全隐患。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延长工程的使用周期,同时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学英,王莹,李向东.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2]向阳生.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超高建筑工程中的成功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