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武祥泰
摘 要:在公路施工中,路基边坡加固是保证工程顺利完工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道路边坡治理中,将抗滑桩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到施工中,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还能加快施工进度。为此,本文在充分掌握抗滑桩加固机理的前提下,依托某公路工程,对公路路基边坡加固处理中抗滑桩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施工;边坡加固;工程概况
1 抗滑桩加固机理
滑坡是路基边坡失稳的主要体现方式,滑坡是指因各类因素的影响,如地下水活动、地震、河流冲刷等,斜坡土体、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顺着软弱面、软弱带,以整体或分散的形式沿着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抗滑桩作为公路路基边坡加固的主要途径,其为从滑坡穿过向滑床桩柱深入,其作用为滑体滑动力的支挡及边坡稳定,其主要在浅层、中厚层滑坡使用。长久以来,作为稳定、治理滑坡与边坡的重要措施,抗滑桩加固机理为通过抗滑桩向滑动面下方稳定地层插入,以此提升其稳定性。如滑坡体出现滑动问题时,因抗滑桩的制约,桩前滑体将实现稳定状态。按照滑体厚薄、推力实际情况等,进行各类桩的具体选用,如混凝土桩、钢桩等。
2 工程概况
公路工程LK1+610—LK1+660段路基为挖方路基,该段边坡设计为二级土质边坡,衬砌拱护坡为一、二级边坡防护类型,1:1为坡比,16m为最大边坡高度,开挖后因雨水冲刷,已产生边坡坍塌现象。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民用电线杆(1根)、高压电塔(1座)都位于塌方位置边坡上方,5m为边坡坍塌位置和民用电杆之间的距离,8.5m为边坡坍塌位置和高压线塔之间的距离。右侧边坡地质,具有严重风化、破碎现象,为避免边坡位移出现各类危害,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进行抗滑桩、挡板设置,以此达到边坡防护的目的。
3 公路路基边坡加固抗滑桩施工工艺
3.1 开挖孔桩
平整桩位场地后,需将截水沟设置到边坡坡顶,利用防水布将边坡坡面进行整体覆盖,避免被因雨水冲洗,再出现坍塌问题。随后进行放样定位,做好护桩施工作业。开挖以人工为主,先进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浇筑,与地面高度相比,护壁高度应多出30cm左右。遵循设计图纸,设置钢筋混凝土护筒,4m为其埋设深度,护筒中心竖直线需重合于桩中心,要求在50mm以内控制平面允许误差,在0.5%以内控制孔桩倾斜度,但必须控制在20cm以内。0.5到1.0m为各节护筒长度范围,施工环节,需按照地质具体情况进行適当调节,但必须控制在1m以内。护壁混凝土应做好振捣工作,避免漏浆等问题出现。
人工铁楸、风镐等为土石开挖的主要工具,中间-四周为挖土的顺序,要求一节开挖后进行一节支护。如围岩存有地下水等问题,且分节不过长,在土石层改变、滑床面位置不得进行分节设置。开挖施工中如存在基岩、孤石现象,需将集水井设置到井内,且进行潜水泵的设置,向孔外排出井内的水,伴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集水坑深度也需不断增加,将包扎滤布引水管用于地下水富集位置,随后进行井壁支护。
3.2 挡土板土石方开挖
浇筑完成孔桩混凝土作业后,需开挖最顶部1m挡土板土方,如开挖后土方密实度下降,需做好支撑工作,一般选取型钢等方式。完成最顶部1m挡土板浇筑施工后,可按照从上向下一层一层地开挖土方,按照土质实际情况确定开挖高度,如土质质量不佳需做好支撑工作。
3.3 钢筋施工
按照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选取孔外集中下料的方式制作钢筋笼,且安装于孔内。利用切断机进行钢筋切割,严格按照孔深、垂直运输能力将钢筋下料长度进行分割,要求错开设置竖向钢筋接头,相同截面内,与钢筋整体截面面积相比,受拉区接头截面积应控制在其一半以下。钢筋加工制作后,通过吊车向孔内放入,由下到上一段一段地在孔内进行钢筋笼安装。禁止在土石分界位置、滑动面位置设置搭接位置。
选取钢管作为抗滑桩桩基检测用声测管,其内径在50mm以上,2.5mm为其壁厚。通过螺纹连接钢管,确保具有光滑的管壁。声测管不允许出现破损现象,要求密封下端与接头位置,通过钢板对声测管底口位置进行稳固焊接,在检测前应做好管顶加盖工作,防止杂物落入,对管道造成堵塞,与抗滑桩顶相比,管顶高度应多出30cm。
3.4 模板施工
1)护壁模板施工。选取定型组合方法进行护壁模板钢制模板拼装,并将脱模剂涂刷到模面上。为安装、拆卸模板提供便利,可根据圆弧倒角进行钢模边肋施工,选取“U”型卡进行2块模板边肋位置相连。
为确保模板具有良好刚度,通过角钢焊接口壁、内侧,支模过程中选取木枋支撑于其内侧,防止护壁混凝土浇筑时,导致模板变形问题出现。模板制作形状为小上、大下口,也就是说八字阶梯形为各节护壁接头位置。选取井内吊线定位安装各个模板,完成安装工作后需做好复测工作,保证断面形状、大小等与设计规定相符。
2)桩间板模板施工。根据设计规定及施工图纸等进行模板施工。模板施工需与安装工程相互配合,进行各类孔洞、套管等预留设置,在主筋、箍筋等位置固定焊接预埋铁件、插筋等。垂直运输施工模板,也可选取人工的方式。安装前需对模板的质量、平整度等进行详细检查,且进行隔离剂的涂抹。
3.5 混凝土浇筑
将钢筋放置到滑动面位置的护壁上,如护壁、孔口承受较大推力,需根据设计规定在混凝土内增加钢筋放置量。浇筑护壁混凝土前,需将岩壁松动石块、浮土清理干净,且认真对模板位置进行核对,确保其桩径、垂直度满足施工规定。当存在滑动面时,需将临时横撑加强支护设置到护壁内滑坡一致方向,且对其受力状况进行观测,做好加固作业。如变形、损坏等问题出现在横撑内,则必须及时撤走井下施工者。
因模板上圈浇注口空隙只有70mm,混凝土进料难度较大。因此,可按照模板具体尺寸进行专用进料工具的加工制作。施工过程中,可在护壁钢模板上放置模具,选取U型卡进行边缘连接孔眼紧扣稳固。下料施工中,顺着模具混凝土逐步向护壁内放入,这不仅便于施工,更能提高施工速度,且可降低浇筑混凝土时造成的损失。根据设计规定确定护壁混凝土强度,为避免振捣混凝土,需进行细石混凝土的配置,其具有较大坍落度。通过机械进行混凝土拌和,利用吊桶向孔底运输,浇筑以人工为主。为防止蜂窝、麻面等问题产生,振捣施工可选取小型振动棒,以此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浇灌一天以后,可将护壁混凝土模板支架拆除,在前一节护壁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开挖施工。当开挖完成第一节孔桩施工后,需在孔口位置进行钢筋混凝土锁扣圈梁浇筑,其高度控制在地面0.3m以上,避免孔内进入杂物。
3.6 终孔封底
当其开挖深度与设计深度相符后,需将孔内积水清理干净,且将沉渣清理干净。通过检查确定其质量符合施工规定后,可完成终孔验收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在公路工程边坡加固中,抗滑桩施工技术作为主要技术之一,公路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为使公路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施工单位需要对其施工技术加以重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规范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工程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麻继文,郑红卫.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及应用[J].2012,(30):1-4.
[2]苏延嗣,王生虎.抗滑桩的施工工艺及其技术的探讨——以青海省互助北山旅游公K36滑坡治理工程为实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
[3]夏飞.关于公路滑坡处治中有效运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的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