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17 01:22杜晓东蔡艳丽余相静
卷宗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立德树人

杜晓东 蔡艳丽 余相静

摘 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产生了迫切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民办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重新审视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民办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同时也要落实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掌握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将立德树人貫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项目编号:HMXL-20180431)。

1 相关概念界定

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国家,高等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矛盾突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象日益凸显。民办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十多年中,民办本科院校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发展壮大,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

1.1 民办本科院校

民办本科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依靠国家财政拨付,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本科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是本科。民办本科院校与公办本科院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和经费来源上,民办本科院校在管理制度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经费来源上公办本科院校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付,而民办本科院校的经费多是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虽然民办本科院校和公办本科院校存在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两者也有相同之处。民办本科院校和公办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和公办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同样的本科学历。

1.2 应用型人才

学术界对应用型人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比较一致地认为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除具备理论基础外,也要有较强实践能力。一方面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发展,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道德层面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崇尚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利益的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内容更加多样,大学生对有些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甄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道德滑坡、价值扭曲、没有理想、没有责任心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并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也应体现出道德层面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必须体现"德”这一核心内涵。我们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道德的教育。应用型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德”与“才”的有机结合,培养有责任心、有实干精神、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先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后再是其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当前学术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说法不一,但对这一概念比较一致地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式。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通过何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指民办本科院校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采取的方法或手段。实用主义观点也认为 “教育即生活”,要保持教育与生产之间的联系。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也需要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

2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以立德树人的视角展开调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更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本文选取了河南省三所民办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两种方法,对学生问卷、师生访谈提纲和校领导访谈提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设计。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内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学生管理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内涵理解、校企合作现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就业五个方面。本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30份,有效率为95%。男女生比例为1.1:1;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比例为2.6:2.7:2.4:2.3。访谈三所学院师生共200人,校领导15人。调研完成结束后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问卷星进行分析统计,得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统计结果如下:

2.1 应用型人才内涵理解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国家教育部积极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民办本科院校也从各个方面为自身的转型发展做规划。民办本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从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和实践结合发展,从知识性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调查数据显示(见图一),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理解比较一致地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图一 应用型人才内涵理解

2.2 课程设置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二),民办本科院校为实现转型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改革,在课程编制上增设了实践课和创新创业课。学生通过实践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图二 课程体系设置及学分比例

2.3 课堂教学

通过对师生大量的访谈,了解目前课堂教学多是借助于多媒体形式帮助实现教学任务。部分学生谈到教师授课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更新慢,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紧密。个别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上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提到在有些课堂中学生会出现缺勤、听课不认真的情况,这给教师的正常授课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4 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民办本科院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招聘。调查结果显示,从年龄结构来看,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也不是很熟悉。从职称结构来看,多数教师为助教、讲师,副高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比较少。民办本科院校虽然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但还是存在缺少专业的实训教师,教师的流动性也较大。

2.5 实践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期,民办本科院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见习实习基地数量日益增多,学生也有了更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校外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企业实践操作,而企业需要的是入职就能工作上手的员工,无法很好地实现人职匹配。

3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去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民办本科院校提高了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模式。但在这些模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1 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单一性

重知识实践内涵,轻道德教育内涵。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民办本科院校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全面把握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目前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重知识实践内涵,轻道德教育内涵。强调实践技能的掌握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实训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但在学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3.1.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模糊性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链接不够的问题。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显的区别,缺乏明确的人才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没有层次感,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知识、技能的要求基本一样。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造成了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样的局面。这阻碍了高校培养人才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3.1.3 校企合作的失衡性

民办本科院校虽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但还无法实现深度合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校企合作的失衡性主要表现在双方资源配置失衡、合作目的不一、利益分配不均、合作资金短缺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双方合作的主动性。首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是不同的,学校在理论学习、科研方面存在优势,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营销方面存在优势。双方资源优势不一,在合作中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就比较困难。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往往会出现一个项目还未做完,就被企业派往其他项目,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3.1.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性

目前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有“双素质说”、“双证说”、“双职称说”等。虽然对“双师型”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双师型”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其次,“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应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民办本科院校雖然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但在数量上还是不够的,还存在“双师型”教师引进不足的问题。目前,民办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多是很多理论教学的老师兼职来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民办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比较单一,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多围绕课程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师德师风以及对学生德育的效果强调不够。

3.2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民办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上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立德树人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法实现良好的有机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二是民办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少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民办本科院校对学校转型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顶层设计不足就造成了民办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项制度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是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经验积累不足。民办本科院校面临转型发展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出现了问题再去改进,再慢慢积累经验。经验积累的不足也不利于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4 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坚持德才兼备,思想道德教育为先。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构建,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4.1 以立德树人引领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

以立德树人丰富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具有实践操作技能只是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之一,还应强调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意识、实干精神、创新意识等内涵。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有责任意识,有担当精神。丰富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才培养的质量。坚持德育为先的人才培育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4.2 以立德树人引领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科学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应满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也不同,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标准定位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为地方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定位应体现出特色和德育思想。在办学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民办本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办学规模上,在校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办学特色没有得以总结提炼,弱化德育的重要性,造成办学定位同质化。与公办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导致毕业生往往缺乏研究能力,动能操作能力又不强,在就业中不占优势。民办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生源的情况,地方特色,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4.3 以立德树人引领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学校发展的战略设计是学校顶层设计的核心,关系到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导向等各个方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两个主要方面,能否抓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应把立德树人加入到学校的顶层设计中。一方面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入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对学生的考评也应把思想道德水平作为首要的考评标准。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重视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定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企业实践的全过程。

4.4 建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反馈机制,以立德树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重要标准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接受学校、社会的评价,学校能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为今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建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的设置,体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重要标准。首先,建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将立德树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的重要标准。民办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包括应用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内部检测结果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其次,建立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利于民办院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并不仅仅是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掌握学生实习的效果。通过建立企业对人才的评价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及时获取企业对人才的评价和对人才的满意程度,并结合存在的问题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最后,建立政府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将思想道德水平作为社会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发挥好政府的监管功能,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衡量民辦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外部监管,提高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民办本科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罗晓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05).

[2]潘志芬.立德树人全力打造高技能应用型人才[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01).

[3]李娜.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4]闫梅红.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创新人才教育研究,2015(05).

[5]李高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07).

[6]彭莉娜罗晓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

作者简介

杜晓东(1982-),女,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河南新郑人,硕士研究生。

蔡艳丽(1988-),女,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

余相静(1988-),女,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立德树人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