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迎
摘 要:我国传统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之下,资源组织及权力架构将被重新改写,教育从业者心中固有的传统观念和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高速进程出现不可避免的碰撞。文章将会探讨现有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学本身“权力控制”的变化;揭示教育者的“功能性”退化使当今不断变化的教育格局产生了怎样的阵痛;并且试着找寻答案——面对因为技术提升而涌来的巨量教育资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教育;权力;变革;信息技术
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数千年来经历了无数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到了近代中国,科举考试和八股旧学渐渐被西式教育所取代,时至今日,我国教育的基本形态仍是西式现代教育的框架。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了21世纪,传统教学中的资源组织与权力架构被颠覆,“技术”剥夺了教育者相当一部分权力并将其赋予了受教育者。诚然,教育信息技术确实提升了教育者的教学效率和受教育者的学习进度,但它的发展过于迅速,也给教育市场上所有的供求双方带来了令人茫然无措的问题。
1 信息技术进步和教育方式变化
人类受教育的历史几乎就等同于人类进步的历史。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一直是优质教育带来的直接成果之一,科学技术在发展成熟之后,反过来影响了人类的教育,改变了人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教育在诞生之初,人与人之间靠的是口耳相传、手把手单点传授,效率非常低下。直到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教育有了职业化的可能,但是文化教育在古代仍然是一种奢侈品。此后的漫长岁月里,科技发展缓慢,教育事业的进步速度也比较有限。直到印刷技术的成熟,教育形态的变化速度开始加快。科学技术中的信息技術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尤其明显,无线电的发明使学术成果挣脱时空的束缚,影音设备的不断升级增强了受教育者的具象化体验,后来的互联网技术则更加改变的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受教育的对象由精英阶级转变成全社会所以愿意接受教育的人。甚至“教”和“学”的固有结构也被打破,这是一个真正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时代。因此,技术的进步也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升级,也给教育产业不断带来方法本质上的变化。在这种剧烈的变化面前,教育者不断的调整方法和心态,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格局。
2 视野的开拓和权力的调整
然而,在新时期信息技术超高速进步的情况下,教育者的应对渐渐变得力不从心。工具的改变尚在其次,整个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才是教育者望洋兴叹的根本原因。教育者接受黑板被电脑取代也许很容易,更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权威被随意质疑、自己的传统方法被抛弃。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变革,受教育者的眼界更加宽广,在如此开阔的视野之下,“赋权增能”的效果将得以体现。对社会有益的一面很明显,从前在教育市场上受到忽视的弱势群体,可以凭借这个契机,改变自己在信息壁垒制衡下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权力的调整体现在,个人和群体通过融入更为强大和公平的全新教育模式,获得自己从前无法染指的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这不仅仅是教育界的新纪元,也是社会进步的新契机。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变革让然汹涌澎湃,变革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权力的调整,重新构建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这次变革和从前的几次技术型变革不同的是,从前的权力变化仅仅发生在教育者这个单一群体之中,受教育者也许会在新模式中收益,但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不会参与教育市场里的重新赋权,就像从前的PPT课件教学,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教育者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局面并没有改变[1]。在这次全新的、不同的变革之中,受教育者要有坚定的自我意识,掌控住自己的在新的教育形态下的主动权,敢于发声。而对教育者来说,新的变革带来的全新的挑战,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者失去了自身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积极面对挑战,去适应当前教育生态环境才是正确的态度。
3 教育供求双方的新挑战
权力得到调整之后,新的教育形态很多受教育者充满了自信和希望,他们改变了自身的不平等地位,得到了过去难以企及的教育机会,但是并非所有受教育者都能正确把握住自己的机会。先进的技术能带给教育很多良性的影响,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会让学习者脱离实际情况、无法脚踏实地的学习。各种类型的教育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实际困难,这些困难有一部分会被新的技术形式所破解,但更多的困难还是需要传统的方法来应对,更需要在优秀的教育者的参与和帮助下才能更高效的解决。这是很多受教育者需要记住的事情,也是很多教育者不能忘记的事情。教育者自身不能因为教学环境的变换就把自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全盘否定。教育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技术可以进步,人更可以进步。
4 受教育者的选择困境
教育的变革对受教育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受教育者得到了更多权力和机会,他们可以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里,在各种眼花缭乱的选择里,挑出自己喜欢的摄取新知识的平台。比如说当下微信公众号,在一个知识领域里你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相似的公众号。然而,大部分的受教育者是没有甄别知识质量的能力的。与此同时,具有信息优势的信息传播者,会利用受教育者信息不对称的弱点将现实中的“教育壁垒”转化成网络上的“数字鸿沟”。这是当下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解决的教育权力失衡问题。在21世纪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调查中,某专业教育平台大部分活跃用户受教育程度较高,“83%有大专或本科学位,其中44.2%以上的用户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这是在文化知识层面上“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种情况在一些欠发达国家表现的更加明显[2]。面对这种困境,受教育者要做的就是放低姿态,学会虚心求教相关的权威教育者,怀着谨慎和敬畏的态度积累自己学习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甄别能力。
5 教育者如何面对挑战
教育从业者面对技术冲击自身权威性的丧失,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对自身是否具有应对教育变革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此便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了退出教育行业的想法。教育者确实面对着信息化大潮所带来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被当下的教育环境所淘汰[3]。教育者在经历过变革的阵痛之后,会渐渐掌握应对挑战的方法,那就是接受教育权力被调整的事实,将一些不必要的教学活动交给先进的技术。同时,从一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变成参与者和学习者。教育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作为有个性、有情感的“人”的优势,同类之间才更容易相互理解,受教育者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很多知识的内核中也蕴藏着只有“人”才能解释清楚到的思想方法。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育者,会在他的教育理想的指引下,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以此应对各种挑战。
6 总结
总的来说,与教育相关的先进技术的进步,正面影响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在接受教育革新带来的技术赋权之后,不能迷失自我,学会把新技术带来的新方法和个人的教育学习经验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