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文献霉变机理及保护技术的发展

2019-06-17 01:22陈永强
卷宗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防治

陈永强

摘 要:信息符号内容是档案的核心,信息载体是支撑着信息符号存在的物质材料,因此,不论记录技术怎样发展,信息符号都是要依赖于物质材料存在。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文献霉变的机理,然后讲述了档案保护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档案保护;霉变;防治

中国从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将记载重要内容的甲骨卜辞放在专门窑穴中保管,类似于如今的档案库。到了西周时期有了宗庙、太史府、盟府等专门保管档案文书的场所。汉代出现了比较正规的档案库房。到了宋朝就已经自上而下逐级建立了架阁库和皇家档案库。

档案文献中留下大量文化财富,但由于档案文献的制造材料适宜微生物繁殖,各种档案文献在保管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老化损毁,从经验看,档案文献的保管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霉腐菌引发的霉变问题。霉腐菌又称作丝状真菌,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交织在一起成为菌丝体,菌丝和菌丝体的集合叫做菌落。霉菌菌丝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而菌落一般肉眼就能看见,是对档案文献造成主要危害的生物因素。目前在各类霉变图书档案材料中比较常见的有曲霉属、青霉属、枝孢霉属、木霉属、毛霉属、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等。其中曲霉属又包括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灰色曲霉等,是危害档案文献最多的霉菌。霉变会降低纸张的色值和机械强度,表现在档案图书上就是,纸张发生霉变后会产生变色、粘连、容易破损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字迹消失,大面积穿孔;长时间无人整理霉变的档案还会形成“纸质档案砖”失去使用价值。霉腐菌对其他载体的档案材料如声像档案中的胶片、磁带等也会分解其中蕴含的蛋白质、增塑剂、树脂、填料等,使胶片液化、图像模糊、声音失真。霉变后的档案修复难度很大,因此霉变的损失造成很多珍贵档案材料失去使用价值,这一直是档案保管从业人员的遗憾。档案的霉变过程简单说就是霉腐菌在档案文献材料上的生长繁殖过程,这些霉腐菌普遍存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适应力强、繁殖迅速并且容易变异等特点,一旦遇到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就会迅速繁殖蔓延。霉腐菌生命力和适应力顽强,它们的生命活动只要存在水、氮素、碳素、无机盐等即可迅速展开,而档案文献的制成材料中含有大量适宜霉腐菌生长繁殖的养料。目前我们保存的文献材料大都是纸张材料。纸张主要是由纸浆、填料、胶料组成。纸浆的来源主要是藤、竹木、棉麻、稻草等,其中都包含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同时为了增加纸张的柔韧性和抗张力;减少伸缩性和透明度;提高纸张抗水性;使纸张表面平整光洁,还要使用滑石粉、明矾、松香、淀粉等填料胶料。我们书写所使用的墨水和油墨根据成分和来源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大类,其中也蕴含多种含碳、含氮的有机物质。这些都是可为供霉腐菌提供营养来源。

但霉变现象是可以预防的和控制的。档案馆室内存在霉腐菌孢子是档案发生霉变的先决条件,没有霉腐菌孢子档案就不会发生霉变,在开放环境中霉腐菌孢子主要来源于空气和其他介质。霉腐菌孢子体型细小,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以顺着气流到处传播,附着在档案材料上繁衍。此外档案的霉变程度还受档案馆室的保管环境,温湿度影响。悬浮在空气中或附着在档案上的霉菌孢子,只有在一定的湿度下才能萌发,制成档案的各种纸张,特别是普通印刷纸,容易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蒸气,尤其是当温度忽高忽低或急剧下降至露點温度以下时,档案表面即刻形成凝结水,这是霉菌生长所需水分的一个极重要来源,此外,空气中的氧气对霉菌的生长是完全必需的(霉菌均为需氧微生物)档案霉菌的防治除了要控制库房温湿度外,在长期的保管实践中档案从业者总结出很多办法,在初步掌握霉腐菌等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基础上,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来限制霉腐菌的生命活动,从而实现对档案的保护。

中国传统的档案从业人员在档案保护初期主要是通过处理档案的制成材料来对档案进行保护,早期档案保管常用翻晒干扫法,中草药防治,草木灰防潮等。翻晒干扫法是天气晴朗的时候,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把档案文献取出晾晒,同时用细毛刷对重要文献逐页清扫,除去虫卵、灰尘和其他易滋生细菌的污垢。中草药防治古人经过长期摸索发现黄柏、花椒、蓝靛、兰草、芸香草、芸香、艾叶、百部、藿香、皂角、丁香、白芷等中草药中可以挥发出松油醇、藿香醇、含有抗菌杀虫的作用。当时的档案保管人员利用中草药制成档案盒,防虫衬纸或晒干的草药做成药包直接夹放在档案中驱虫杀菌。研究发现白帆具有使微生物脱水致死的功能,是古代档案典藏防腐中使用较多的物质。可以将白帆直接溶于水后涂刷在档案材料上,也可以利用白帆做原材料制作成防霉纸、防霉剂等。近代档案管理人员还发现可以使用37%-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喷雾器对库房四周、地面进行熏蒸杀菌消毒,甲醛溶液汽化后,可以渗透到档案和图书纸张缝隙中间;因为甲醛溶液可以凝固菌体蛋白质,使菌体脱水后死亡。也可以用甲醛溶液擦拭库房的门窗、书架、档案盒等部位。气雾熏蒸对档案图书的保管使用影响较小,具有用量少,毒性低安全性高,杀菌效果较好等优点,可以广泛使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化学杀虫法使用的是薰蒸剂药物,其中有毒气体会通过缝隙渗透、扩散,四处扩散的有毒气体会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侵害,也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药物残留,也会使档案材料的纸张老化加速,而且微生物还会产生抗药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档案工作者们也一直对高效、健康、环保的新型档案保护技术展开积极的研究和不断的探寻。目前一些重要库房已经采用臭氧和中药熏蒸的杀菌消毒新型档案消毒柜和采用真空充氮灭菌消毒机,只要把需要处理的档案文献放进工作室,密封后定好消毒时间,无需专人守护,程序结束后自动停止。科研人员还研究出图书档案微波杀菌灭虫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发生器产生一个交变电场,让放置其中档案材料上的菌虫极性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反复改变分子排列方向,使分子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碰撞,通过破坏菌虫的分子结构实现杀菌灭虫的目的。这些新技术经济实用,杀菌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无二次污染,操作方便,非常适合档案部门使用。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大型馆藏机构(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英国公共档案馆等)从事与档案保护有关的研究工作,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型档案保护技术,如大规模去酸技术、纸张封套技术、去污、计算机恢复字迹等。大型去酸设备或方便型去酸技术已经走入不同的部门;全自动纸张补洞机开始应用在纸张修复中;派拉伦成膜技术应用于加固破损发脆的纸张中;纸张封套机器应用于预防性保护纸张;纸张快速烘干设备解决了受潮纸张的抢救;机械化清洗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脏污纸张的清洗;字迹恢复软件逐渐取代传统摄影技术来恢复各种退色字迹;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保护档案文献的有效方法。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发展的重点与国外有所不同,依然还是以传统为主,研究的重点还是放在库房温湿度的控制,防霉治霉,档案的修复,复制技术等。在声像档案的保护、数字档案保护及去酸技术、纸张加固技术方面少有建树。因此,这需要我们广大档案管理人员要跟上世界脚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渗透以及新型存档载体的大力开发和普遍使用而有所调整。

参考文献

[1]刘仲敏,刘安邦,张新武,等.档案、图书霉变机理及防止进展[J].创新科技,2004(7):50-51.

[2]张美芳.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及其教育发展[J].档案管理,2008(4).

[3]王冬,黄冬.现代技术在档案保护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06(19):24-25.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