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彪香
【摘要】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实施小组合作,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加强引导启发,科学规划自学流程;鼓励学生操作,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几方面重点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45-02
前言: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得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因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以“注入式”、“灌输式”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传授知识点,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的鲜明特征,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如果以直接讲解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则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时可以进行主动探索。
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熊出没》的片段,展示光头强一天中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准确说出光頭强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随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其他学生讲述一下周日一天的活动安排,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二、实施小组合作,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小组合作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而教师则需要扮演“指挥组织”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统计”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将学生划分为4-6人的合作小组,为每个小组下发班级内最近一次的数学测验成绩单,要求各小组寻找出本组成员的数学成绩,将其制作成统计图,并对本组成员的数据成绩加以分析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三、加强引导启发,科学规划自学流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从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自身的数学学习流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方向,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例如,在“化工厂有一个水槽,共有甲、乙两个水管,分别负责出水和进水,假设甲水管每小时出水3吨,乙水管每小时进水2吨,现在部门人员要将甲乙两个水管同时打开,请问需要费时多长时间才可以将水槽的水全部放完?”在这一习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随后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程知识点列出方程并计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
四、鼓励学生操作,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为现实生活所服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予以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动手探究的方式明确数学规律、概念、公式等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挥棒”作用,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巧妙点拨与引导启发,科学规划学生自主学习流程,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并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得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敬振.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31.
[2]陈虎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