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辉
【摘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也已经成为了小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的重点工作项目。本文首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的教学与管理实际发展状况;随后,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电脑绘画教学的理论基础;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出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电脑绘画教学的实践发展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电脑绘画 教学设备 绘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21-02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管理和有序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方式,提高电脑绘画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明确学习主体的特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电脑绘画教学实践活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管理状况
(一)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以及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传统的计算机设备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地更新和升级,很有可能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计算机设备的软件与硬件不匹配,或者计算机设备与教学需求标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学们只能通过课本了解手绘板、扫描仪等设备,而无法亲自进行操作。此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不利于学生们电脑绘画学习能力的提升[1]。
(二)教学时间不够充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需要遵照教材课本以及教学大纲的管理要求进行。但是,就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真正能够供教师和学生们利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电脑绘画教学的时间较少。此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们直接接触到电脑美术的机会。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所以,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电脑绘画环节时,更多的时间都被用来组织课堂纪律或者进行课前准备。教师的理论讲解时间过长,也会占据学生们绘画和创作的时间。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电脑绘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的是本位项目学习。此种教学管理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电脑绘画中应用最为明显。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时,往往会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为学生们设定一个比较贴近于实际的教学议题,之后逐步引导学生们利用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对该议题进行全新地呈现。借助计算机网络与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更加广泛的虚拟空间当中,进一步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发展水平。
(二)共同学习理论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位置相对,教师主要负责将知识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单方面地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知识与内容。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明显的互动性与共通性,教学和管理的目标存在偏差,不利于教师与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学习教学理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电脑绘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地体现在人际交往、交流与共享等多个方面。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教育专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即教学做合一理论。这一理论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应用数十载仍历久弥新。教学做合一的管理理论,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同时关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充分地应用到电脑绘画教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电脑绘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引导学生参与电脑绘画
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到电脑绘画教学课程中,需要正确客观地对待学生们的特征,对学生们进行科学引导,组织学生们积极地从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比如,教师组织学生们参与了“贺卡制作”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创作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为学生们提出了“太空”、“海洋”、“未来”等不同主题要素的关键词,让学生们赋予“贺卡”不同的特征和内涵,提高了对计算机的操控能力以及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能力[2]。
(二)创建适合发展的绘画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们的特点,创造出有益于学生们发展的绘画情境。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直接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比如,教师在电脑绘画环节为学生们创建了“水下生活环境”有关情境,引导学生们思考在水下生活空间可能遇到的事物。教师还为学生们播放了海底世界的视频资料,为学生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与依据。学生们在此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利用电脑画板进行美术创作。再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到“校园美化设计竞赛”活动中,让学生们利用数位画板,为学校的教学楼“穿上新衣服”。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们走出课堂,进入到操场。在操场中,仔细观察教学楼的外观以及色彩。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们回到教室中,利用数位画板在教师实现设计好的模板上,为教学楼进行填色。
(三)给予学生自由发展时间
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教师需要能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比如,当学生们并未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教学发展路线前进时,教师需要以充足的耐心,给予学生们适当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此种教学方法并非是指教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变化与发展状态,为学生们提供最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发展意见。比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装扮新家”相关内容时,如果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曲线的画法之后,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出“两个弯曲线的画法”。当学生们未能画出正确的图形时,教师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同样以为学校教学楼“穿新衣”活动为例,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了基本的模板之后,在颜色的搭配和素材的选取上,给予了学生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颜色和素材进行自主挑选,最终完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且具有个人特色的电脑绘画作品。
(四)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在面对此种教学管理问题时,教师需要了解,如果对于某一项问题进行反复讲解时,学生们仍无法充分理解,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电脑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此种方法,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到电脑绘画教学环节时,教师为学生们布置了“设计画框”的任务。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时,教师将画框当中复杂的花纹进行了拆分,使复杂的花纹分解成为了学生们熟悉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之后,引导学生们进行简单图形的绘画与组合,最终完成了画框的设计任务。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对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教师需要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为学生们创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绘画情境,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此种环境中,更快地提升对于电脑绘画技巧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地提高学习和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青.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的创建策略浅析[J/OL].学周刊,2018(32):29-30.
[2]刘卫生.电脑绘画催开创新思维之花——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