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娅 朱一玮
摘要:本文基于企業关注的人才能力指标,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软技能成长过程可观测数据模型,以有效提升大学生软技能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软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255-03
现阶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对用人标准也有了新兴定义与更高的要求。杜邦公司董事长柯爱伦(Ellen Kullman)曾明确指出,现在的高校教了很多专业知识,但缺乏软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缺少雇主看重的技能。由此可见,企业希望所选择的人才除了受过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无缝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探索有效学生的软技能培养策略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软技能
软技能即Soft skills,其理论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国的高端军队工作和管理工作,主要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科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软技能是相对于“硬技能”(Hard skills)而言的隐性能力。硬技能是指求职者本身在某专业领域从事工作、进行研究应当具备的必要能力。软技能包括了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和工作相关的能力,也有学者称为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或非技术技能(Non-technical skills)。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的企业用人情况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将企业关注的人才能力指标归纳为三个方面:硬技能、软技能与经验值。从图1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应聘学生的技术期望值占比不到四分之一。
普通采用的成果性、结果性检验考核方式难以体现对学生软技能层面的准确测评,且无法观测学生软技能成长过程环节。鉴于目前尚未成熟的有效学习,特别是学习后效的检测模型,不妨立足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探索软技能的考核体系构建。
二、构建软技能指标数据模型
采用德尔菲(Delphi)法构建软技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非见面形式的专家意见收集方法和“一种高效的、通过群体交流与沟通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通过专家互不沟通,对某些问题进行独立投票。调查者将投票结果汇总后逐一反馈给专家,再进行第二轮投票。如此反复,直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得到公认投票结果为止。针对图1的各项软技能的比例,各项指标可在专家组充分了解本课题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后采用德尔菲方法确定最终评价指标,将目前已有的指标进行合并或是剔除。
三、软技能评价方法
(一)综合评价
能力评价是一项综合评价过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新的方法时有提出,旧的方法也不时有改进或改正内容发表。从最初的评分评价、组合指标评价等方法到后来的多元统计评价,再到近些年来的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等,评价方法日趋复杂化、数学化、多学科化,使之成为一种边缘性的科学技术。
(二)构建软技能评价模型
采用AHP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出相应软技能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建立在数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结构化的决策技术。层次分析法将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分解为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然后对各层级的因素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逻辑严谨,广泛应用于集体决策、企业绩效评估等领域。采用此方法构建软技能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模型进行评估比较准确、科学。
(三)权重确定方法
1.制作层次分析法调研问卷。
5.计算最底层指标对软技能目标的权重:将方案层权重和中间层(准则层)权重进行合成。
(四)评分标准确定
在得出评价权重后,按Likert五分量表法,需要对每项进行1—5分的评价,通过组织专家对评分标准进行拟定。
(五)量表测评方法
可采用三种方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测。采用全覆盖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六)信效度检验
采用SPSS进行软技能评估模型的信度效度检验。
四、构建可视化学习后效评测模型
基于软技能的考核评分结果,可以建立一个检测学习后效(成长性)数据模型,以直观观测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后效。
如图2,利用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技术,将学生各项软技能指标情况直观地反映到雷达图中,外层代表各项指标均为最大化的理想状态,黄色表示该学生学期初项目的软技能评测结果,再利用软技能成长数据生成最新的动态阴影雷达图,增长的阴影部分可实时反映该生的软技能成长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软技能成长情况进行实时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模式或方法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软技能过程化考核的设计目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软技能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考核过程中,如果能够分解并结合企业用人的实际关注的软技能指标,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数据并分析学生的软技能提升情况,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具备优秀软技能的人才将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Costin G.P.Legitimate Subjective observation(LSO) and The Evaluation of Soft Skills In The Workplace[R].2002:1-12.
[2]Tracy M.Kantrowitz.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Soft Skills Performance[D].PQDD,May,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