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政策下保持竞争地位的思考

2019-06-17 02:08姚宇杰
商情 2019年16期

姚宇杰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不断增加。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愈发剧烈,中国政府不断推出一些积极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国有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不同往日的竞争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国有中小型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用好自己的既有优势,保持竞争地位。

【关键词】国有中小型企业 扶持政策 竞争地位

引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虽然民营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的过程却比较艰难,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2018年5月,增值税全面降低1个百分点;国税局也出台了针对民营企业减税降负的政策;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了党中央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支持,各地也同时推出了针对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政策,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资金链上的问题也得以缓解。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只要民营中小企业不“作死”,发展的道路将更加平坦。

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曾经依靠集团体量和行政优势可以轻易打开市场,更可以依靠背后的集团获得输血,无需担心资金链的问题。如今它们的对手之一——民营中小企业获得了政策扶持,使得许多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似乎感到了阵阵压力。不过在笔者看来,他们只是得到了更公平的竞争地位,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一、对所有类型的中小型企业政府均有扶持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原则指导下,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型企业,如国有,私营,独资。合资企业迅速大量涌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基本建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立法支持

2002年6月29日,中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确立中小型企业在国家法律层面的地位,它于2003年1月1日实施。其具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财政支持,创业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和社会支持系统。最初建立了中國中小企业的代表性基本法律制度。

(二)行政支持

在国务院各部门和机构的改革中,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部:指导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以及中小型企业扶持政策研究与制定。为中小型企业建立国家发展政策和促进体系,国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连续出台和颁布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三)财政与税收政策

中国的税制改革包括乡镇企业,小型企业,校办产业,第三产业咨询业,信息技术,技术服务和双档临时优惠税率的税收优惠,保障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金融政策

国有银行,农业,中国和建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专业银行负责商业和贷款业务,并建立了初步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型企业建设和信贷的政策,指导和规定。

(五)服务政策

我国政府还为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公积金免税。政府出资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创业咨询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各种业务。

二、国有中小型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国有中小型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现状

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下,中国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种类繁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随着多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太过落后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已经被淘汰,但是依然有数量繁多的中小企业作为子公司,依附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下。这些国有中小企业曾经也辉煌过,可改变不了它们如今没有较高的竞争优势的事实。它们往往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如今中央不断为民营中小企业助力的大环境下,甚至会在市场上被民营企业打的措手不及,成为需要不断“补血”的累赘企业。

(二)国有中小型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制度失宜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都发挥着政府和企业的双重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在国有中小型企业中的融合形势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在新时代里早已陈旧,管理者面对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更新、市场业务的打开、行政功能的分担等共同作用下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建立科学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并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这使得国有中小型企业陷入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发展动力不足的不利局面,无法维持企业的竞争地位。

2.自身创新不足

我国国有中小型企业生产技术多是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或沿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走“模仿一复制一创新”的跳跃式发展道路。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国有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处于中下游水平,只完成了“模仿一复制”这个过程,管理者未能意识到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认为研发是大集团的工作,最终难以形成较高的技术附加值,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地位。

3.企业文化滞后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大多数国有中小型企业难以形成具有高适应性和时代性的企业文化。要形成企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企业文化,需要管理者和员工有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如今的国有企业部门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不统一,落后的组织结构使员工的使命感不强烈,整体难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无法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从而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国有中小型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对策措施

(一)增加国有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国有中小型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创造力,实现创新和突破。要提高国有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能力,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方面,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科研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为了支持和实现更好的科研成果,集团上下应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工程师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这也是提高中小国有企业竞争力,保持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

(二)努力培育國有中小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每个企业都有竞争力,但并不一定每个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国有中小型企业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国有中小型企业是与国民经济命脉相关的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管理和资金使用可能存在重大差异。但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特殊技术,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构建。通过发展自有的特殊技术、专利技术,可以形成一个知名品牌,从而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的发展,横向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创新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这样我们就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更大的综合优势,保持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地位。

(三)做大做强主业以保持国有中小型企业竞争地位

国有中小型企业要牢牢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要转型机遇,坚持求创新求发展。国有中小企业必须专注于主营业务,优化业务结构,保持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前几年房地产赚钱,一窝蜂地投资地产;这几年;这会儿行情又不好了,准备回笼资金发展主业,才发现别的企业早已布局了数年,生生地落后了。实践证明,只有国有中小型企业真正认识到经营方向,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做主业,才能在当今的市场潮流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国有中小企业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发挥政府在保持国有中小型企业地位中的作用

中国的特殊经济制度和国情使政府在提高国有中小型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和对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对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现代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因此信用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难以衡量。依托政府和背后大型国有集团的信用,国有中小企业可以筹措大量资金,集中资金干大事,加快企业的升级改造、技术研发等等,这是民营中小企业难以做到的事。

(五)实行更有效的人资管理,发挥员工潜力和动力

国有企业的“大锅饭”制度由来已久,也被人诟病已久。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理念严重打压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情况是国有企业(不论体量)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社会作用,一夜之间想改变这种制度是无比困难的,但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不断普及,我们也需要知道积极性对一名员工创造力的巨大影响力,而良好的激励体制可以很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员工的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不会是一朝一夕,民营企业的实力也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国有中小型企业想要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光靠自身背后大集团的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让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断从内至外、从上到下的改革,不断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抛弃保守和落后的管理、经营理念,利用自己国有企业的信用优势,积极入市参与竞争,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保持了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地位。只有依靠自身的活力,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使国有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国有资产才能更良性地运转,减少黑箱操作和腐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