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萍 钟艳 曹丹 方启敏 刘伍苹
摘 要 市民素养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灵魂,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自身素养的市民化,已成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本研究以Y市Y区城乡结合部社区为对象,在全面把握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提升的路径机制与实践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市民素养 社区居民
作者简介:聂丽萍、钟艳、曹丹、方启敏、刘伍苹,湖南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近五年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预计至2030年前,全国大约有3.9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而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仅有40%左右。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同步,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大,市民化程度低、成本高,面临的障碍多,这是我国城市化的最大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首要任务是促进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在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身份、居住条件、社保待遇等逐步市民化、同城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推进这部分新市民自身素养的市民化,促使其尽快融入城镇,已成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城乡结合部社区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亟待市民化人口的集中地带,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考察Y市Y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现状及问题,并着力探寻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只是生产、居住、交通、文化等子系统在空间上的统一体,而且是社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自然、社会和文化诸条件的有机联系的统一环境。基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与人口市民化转变对社区居民市民素养的应然要求,我们从身心健康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技文化素养、政治法律素养以及环境卫生素养五个层面,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的市民素养进行了综合考察。调研过程中,采取非随机抽样中的判断抽样法,即通过参考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历史及管理特点,筛选出部分具备城乡结合部特点的典型社区,对其中11个代表性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其中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基本状况如下。
(一)身心健康素养状况
第一,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较为重视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个人身心健康意识较强。在本次调查中有近53.7%的居民表示自己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同时有64.4%的居民养成了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第二,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重视非文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精神营养缺乏。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闲暇生活中19.9%的居民选择打麻将扑克,以购物逛街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占到15.2%,以读书看报写字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占到15%,另有5.6%的居民以下棋等活动作为其主要的休闲方式。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闲暇的非文化活动占比明显高于文化活动。
(二)科技文化素养状况
第一,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高学历人才欠缺。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占比45.2%,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居民占比43.1%,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居民占比11.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居民仅占到0.4%,这一数据直观的反应了所调查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状况。但由于样本的构成没有严格的按照年龄层次来划分,因此不能简单做出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结论。
第二,信息化基本普及,网络科技运用情况较好。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20.8%的居民能非常熟练的运用电子信息设备,有53.9%的居民能熟练的运用电子信息设备,不能熟练使用的居民仅占到11.6%,这一数据说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基本普及,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水平基本达到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第三,职业技能培训状况较差阻碍了社区居民个人能力的提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非农岗位的劳动技能,提升职业适应能力,这是推进素养市民化的关键一环。但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近3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或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缺失严重阻碍了居民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居民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职业要求。
(三)思想道德素養状况
第一,大多数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规则意识强烈。问卷主要对公共生活空间中排队、过马路等情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79.1%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在正常情况下愿意排队遵守秩序,92.9%的居民在出行时会遵守交通规则。这些数据清晰的反映出城乡结合部社区多数居民都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愿意遵守公共规则。
第二,大多数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道德水平较高,但服务意识不足、奉献精神欠缺。问卷主要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在献血、让座、参与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测量,数据结果表明,有88.7%的人坐公交时会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但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居民仅占29.4%,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的居民占50.4%。这表明了大多数的居民道德素养水平呈良好状态,但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的意识还亟待提高。
第三,市民角色认同度较低。问卷主要从市民意识和观念现代化的维度上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进行了测量。其中认为自己是农村居民的人数达到1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6.3%,而认为自己是城市居民的人数为9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8%,有21.9%的居民认为自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由此可见,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对自身市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度不高。
第四,人际关系友好和谐。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与邻里交往的情况进行的调查,有95.5%的居民都认为和邻里关系融洽,平时相处和谐。这说明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能顺利地处理群体关系,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圈,这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政治法律素养状况
第一,居民有一定的依法维权意识,但实际执行的能力欠缺。依法维权意识指居民法律知识掌握度以及是否具有维权意识。据调查,83.5%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表示当自己的正当权益收到侵害时会寻求法律的帮助,但在问到在购物时是否主动索取发票时,仅有48.4%的居民表示会索取发票,可见居民在法律维权意识较强,但行动力还有所欠缺。
第二,未能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指社区居民不仅依法享有社区各项服务的权利,同时也要对社区履行一定的义务。据调查,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满意程度为45.7%,但仅有59.5%的居民在知晓公共设施损坏时有意识的上报维修,可见居民在意识到自身基本权利应当被满足的同时,对社区公共事务热情却不高。即没有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第三,居民遵纪守法意识总体较强,但政治民主意识较弱,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据调查显示,有71.9%的居民在网络平台发表言论时完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访谈过程中,部分居民表示自己会遵法守法,居民在守法上总体意识较强。同时,80%以上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会通过报纸、电视或其他途径关心国家事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动关心并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比例不高,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五)环境卫生素养状况
第一,公共卫生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主动维护楼道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的受访者占到88.7%,但是介意婴儿随地大小便的受访者只占到53.2%。其中居民自身生活场所距离公共场所越远,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越弱,居民有时会主动维护附近的公共卫生,主要是出于这片区域就在自家门前的原因,当被污染的区域与自身关系不密切,居民也就不会去主动关心并且维护。大部分居民还是停留在“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种思想上,城乡结合部居民公共场所卫生意识亟待提高。
第二,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较弱,自我要求偏低。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0.2%的受访者符合和非常符合从未随地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同时,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受访者只占到58.8%。通过实地走访,居民对自身文明程度要求不高,随地扔垃圾的习惯还普遍存在。且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还不够科学,一般情况下只是把可回收垃圾清理出来留下,并没有把厨房垃圾与一般的生活垃圾进行清楚的分类。在实际的走访当中,某些社区一片菜园当中,既种有蔬菜又倒有垃圾,虽然有大垃圾箱,还是有一部分居民图方便直接将垃圾扔在田地当中。
调查表明,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的市民素养已经基本具备,例如遵守公共场合秩序、爱护生活环境、崇尚道德、基本掌握了互联网技术手段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民角色意识不强
在调查中仅有不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城市居民,大部分居民依然认为自己属于农村居民。这种自我身份的不认同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依旧保留原始农民的基本素养而不愿意主动接受城市居民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尽管有所改变也是被动的接受文化环境后所带来的影响。被动接受的后果是原来农村中的一些陋习仍然根深蒂固,无法帮助他们真正的转变为市民,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社会以及对他们自身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二)自身素养提升意识不足
市民素养的提高,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居民提升自我的自觉性、主动性才是关键。根据调查,仅有12.4%的居民将拆迁款用于提升自身素养,只有将近33%的居民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日常休闲中选择读书看报的人数占比仅为15%,将近20%的人依然选择打麻将扑克,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城乡结合部中存在有不少的麻将馆,其中还有一部分居民以此为生。作为合格的城市居民应当注重自己的发展,在可能的情况下接受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充实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缺乏城市主人翁意识
作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集体奉献中才能体现出来。而在调查中却反映出城乡结合部居民对此的认识不够,集体意识不强,奉献精神有所欠缺。这主要体现在大多数人表示自己没有参与过社区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参与过无偿献血的人仅为29%左右,这足以体现了城乡结合部居民在思想道德的方面还要有所加强的状况。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基层民主,居民可以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而在调查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居民表示自己关心社区事务,并且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而这一小部分人大多为党员。这直接体现了群众的参议意识不强,仍然认为有官管事就不需要自己参与,并且在访问中有一部分居民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参与事务的管理,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四)小农意识残留
在调查中,通过数据了解到有25.2%的居民会通过烧香拜佛来化解不幸遭遇的习惯,这是农村中封建落后思想的最典型的表现之一,这也说明了在城乡结合部中尚有封建迷信的思想存在。一部分农民在长久的靠天吃饭的农业活动中,对神的信仰超过了对科学的信仰,依旧认为要靠祈祷上天来保证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而这种习惯被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演化成了依靠烧香拜佛来祈求平安,这一部分农民在迁居到城乡结合部后仍保留这种习惯,如果不将这种封建迷信的思想破除,将会影响到其他居民,使之成为一种风气,不利于居民素养的发展。另外,有些社区居民为吃点绿色放心食品自行在房前屋后种菜,但环境卫生意识较差,种菜泼粪,滋生蚊虫,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公共生活环境。
第一,推行“群英断是非”工作模式,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强化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主体意识。“群英断是非”工作模式是新时代发展的新的群众自治模式,其工作模式推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现党群共治。城乡结合部居民素养方面存在角色意识不强,城市主人翁意识缺乏,且对于关心社区事务和参与社区管理热情不高,政治法律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 “群英断是非”工作模式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充分保障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社区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共享、共建、共治,从而促进居民市民素养的提升。
第二,推进五个“一公里公共服务圈”建设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为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提升提供管理保障。五个“一个公里服务圈”建设,即“一公里就近入学”“一公里就近休闲健身”“一公里就近诊疗”“一公里社区警务”“一公里政务服务”。由于城乡结合部居民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管理上不到位、社区治理人员的自身水平有限等,产生了的一系列居民素养方面的问题。开展五个“一个公里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提高管理服务体系水平,促进居民市民素养的提升。
第三,建设“市民学校”“道德讲堂”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夯实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基础。 “市民学校”使精神文明建设有正规的、固定的基地,市民可以从这个基地经常不断地汲取各种知识,充盈头脑,增强自觉性,丰富精神生活,规范自身言行。“道德讲堂”即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充分发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教育是基础性工程,开办“市民学校”“道德讲堂”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大有裨益,有利于加快社區整体居民的素养提升。
第四,合力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站,打造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提升新平台。社区志愿服务是指以社区为范围,在不为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服务项目。 通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意识,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以校地共建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资源整合,为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提升提供资源保证。 “校地共建”是高校与其地理位置所处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团体等部门开展互动合作,双方通过结对共建、志愿帮扶和实习实践等方式而形成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方式、实现互惠双赢的一种创新模式。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高素养人才的培养基地,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两者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在它们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共同育人,共促发展的合作共建,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学校可以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较强的师资力量、所需的专业人才和实践活动场地。另一方面,社区拥有的众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教育实践的机会。
第六,推行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卡制度”,提升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带动居民市民素养的提升。据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存在提升自身市民素养的意识不强和重视子女教育却忽视自身知识“充电”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结合部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要构建学习型社区,就必须普遍提高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激励其养成爱好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居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市民素养,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综上,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迫切要求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能够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完成自身身份上的转变,成为具有良好市民素养的合格“新市民”,在物质生活愈加丰硕的同时,也能在精神上有良好的自我构建,在公共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市民素养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注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国家信息中心.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R].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