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一
摘 要:气体检测对保证工业生产安全、人们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新型气体检测方法不断增多,提高了不同气体检测的精度。文章重点对气体检测中物理原理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气体检测;物理原理;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5-0064-01
很多有害气体都具有较强的扩散性,一旦发生泄露问题,在外部风力、内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有害气体就会沿着地表飞速扩散,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出现有害气体泄露问题,必须要快速处理,降低气体泄露带来的危害。为了能够避免气体泄露等问题,加强气体检测工作尤为重要。下面对气体检测中物理原理的运用进行论述。
其一,物理原理。采用可燃气探测器能够对单一或多种可燃性气体进行检测。催化型可燃气体探测器主要是根据难熔金属加热之后电阻产生变化,从而测量气体浓度。如果气体进入到探测器中,其铂丝表面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铂丝温度提高,就会改变其电阻率。红外光学探测器主要是采用红外传感器对红外光源进行吸收,从而检测现场环境中碳氢类可燃性气体的含量。
其二,运用分析。结合气体检测系统的实际功能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配合主控电路、LCD显示屏、串口通信电路、传感器电路等。主控制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智能操控。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并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串口通信可以让计算机和检测装置相连,把每日记录中的甲烷浓度数值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统一管理。如果检测到可燃气体超标,则报警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尽快检修。
其一,物理原理。检测系统主要由气体传感器、线性补偿器、放大器、电压与电流传感器构成。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为整个检测系统提供电能。之后气体转换器将所检测出的浓度转化成为电压信号,但是电压信号较弱,这就需要配置放大器、补偿器。由于在气体检测中需要长距离传输信号,因此会使用电压电流转换器把电压信号转化成为电流信号进行输出,在最终处理之前将电流信号通过转换器再次转回电压信号。
其二,运用分析。一氧化碳检测仪器主要包含微控制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声光报警、键盘控制电路、显示屏、A/D转换器等。在气体检测系统开机运行之后,可以实现对自身系统进行检测,之后读取单片机EPROM的零点值、斜率值、报警值等,对一氧化碳传感器传输的信号采样,通过滤波处理器对采用数据进行处理,将所处理的信息数据进行运算、转换,并判定是否超出报警设定值,根据对比值做出相应的动作,显示实际一氧化碳的浓度值。报警电路由声、光、振动报警电路构成,还有发光二极管、低电压蜂鸣器、震动泵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主要受PIC单片机端口控制。在运行中,采用分时供电形式,就是利用单片机对电源通断性能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在浓度达到了设置数值时才供电。采用单片机还可以控制周期信号,实现振荡器的起停,而振荡器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蜂鸣器。
其一,物理原理。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利用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检测技术在农业大棚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技术非常多:第一,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此技术主要是利用非色散红外原理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测量,在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也可以应用在爆炸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等的检测中。第二,催化二氧化碳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检测现场二氧化碳浓度,并将其转化为标准电流进行信号输入、输出。第三,热传导二氧化碳传感器。该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气体的热导系数不同,随着热导系数变化气体含量也产生变化,从而实现检测工作。该项技术设施有检测元件和补偿元件,通过两个電桥臂分析整个系统的电压变量,电压与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补偿元器件可以对温度检测起到补偿作用。除了能够检测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还可以有效检测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
其二,运用分析。红外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技术主要是采用了气体吸收光谱,根据不同物质产生的检测差异,得到动态数值。不同气体分子化学结构不同,因此波长红外辐射吸收程度也不同。采用不同波长红外辐射对同一个物体进行照射时,部分波长辐射会被物质吸收逐渐变弱,生成红外吸收光谱。掌握了物质的吸收光谱,则可以得到该物质在红外区的吸收峰。如果一个吸收峰位置的吸收强度不同,则代表物质体积不同,二者成正比关系。因此,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对光波长、强度的影响即可得出最终的气体体积分数。红外探测器作为一种薄膜电容,在吸收一定量的红外能量后,其气体温度也会随着红外辐射量增加而提升,室内压力会增加,电容值增加代表二氧化碳体积增大。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大气环境、工业生产环境安全,需要不断加强对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对于有害气体检测技术,必须要确保检测效率和精度,才能够发挥气体检测技术的效能,保证空气环境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郑庆呈,张鹏,魏影.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原理及其应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09).
[2]李颖,付金宇,侯永超.有害气体检测的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发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