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龙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5)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于2011年9月颁布了上海市建筑标准设计《简支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DBJT08-115-2011),目前其采用的规范大部分已经更新,比如《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下文简称旧通规) 已更新为(JTG D60-2015)(下文简称新通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下文简称旧混规)已更新为(JTG 3362-2018)(下文简称新混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下文简称旧安规) 已更新为(JTG D81-2017)(下文简称新安规)。其中对于荷载(尤其是活载)、荷载组合、汽车横向碰撞荷载的规定均有所调整,而图集还未及时修编,对于本图集是否还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并不明确,基于此原因,本文略做先行对比验证并提供结论,可为标准图集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比旧通规,新通规对于公路-I级的车道荷载集中荷载Pk的取值有所调整。
调整的是50m跨径以下的车道荷载的集中荷载,此调整对于小跨径梁影响较大。
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对于桥梁护栏所受的横向汽车碰撞荷载的规定见下表。
桥梁护栏所受碰撞荷载 表1
对于碰撞荷载的总大小基本无调整,调整最大的是碰撞荷载的分布宽度。对于小箱梁来说,本条调整直接影响边梁的悬臂内力。
计算弯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时,全跨采用刚接梁法;计算剪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时,支点采用杠杆法,跨中采用刚接梁法,支点到1/4跨采用直线渐变。边梁的横向分布系数,采用2片梁布置的桥梁断面计算取值;中梁的横向分布系数,采用3片梁布置的桥梁断面计算取值。
其他计算参数详见上海市建筑标准设计《简支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DBJT08-115-2011)通用图集。限于篇幅,以下计算仅列出活载等级为公路-I级对应的结果。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包含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对于小箱梁这种受弯构件主要指抗弯承载能力、抗剪承载能力。
对于主梁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新混规、旧混规无调整,但是建筑钢筋国家标准取消了HRB335牌号钢筋,新混规中已用HRB400钢筋将其替代。根据受弯构件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主梁抗弯承载力及对比见下表。
主梁跨中抗弯强度(单位:kNm) 表2
主梁抗剪强度(支点,单位:kN) 表3
对比上表计算结果可见,新规范下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均满足要求,但是对于35m小箱梁,在不计普通钢筋的情况下,截面抗弯强度略有不足,建议以后使用这套图集时,35m小箱梁的纵向钢筋适当加强。
对于受弯构件的抗剪验算有两条要求:一是对抗剪截面尺寸的要求,防止出现斜压破坏;二是配制抗剪钢筋,防止出现剪压破坏。
对比上表计算结果可见,新规范下截面抗剪强度均能满足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裂验算,对于A类预制构件,允许法向拉应力为0.7ftk=1.855MPa。主梁计算正截面混凝土拉应力结果如表4所示。
频遇组合正截面下缘拉应力(单位:MPa) 表4
对于A类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验算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截面边缘混凝土不出现法向拉应力,主梁计算拉应力结果如表5所示。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裂验算,对于A类预制构件,允许主拉应力为0.7ftk=1.855MPa。主梁计算斜截面主拉应力结果如表6所示。
对比表4~表6计算对比结果,新通规下,各主梁的应力控制指标均有略微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调整后的应力指标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持久状况设计,使用阶段混凝土正截面法向压应力、斜截面主压应力以及受拉钢筋(钢束)拉应力不得超过限值,对于A类预应力构件,允许法向应力为0.5ftk=16.2MPa,允许主压应力为0.6ftk=19.44MPa,体内预应力钢绞线允许拉应力为0.65ftk=1209MPa。标准组合正截面最大压应力如表7所示。
准永久组合正截面下缘拉应力(单位:MPa) 表5
频遇组合斜截面主拉应力(单位:MPa) 表6
标准组合正截面最大压应力(单位:MPa) 表7
标准组合斜截面最大主压应力如表8所示。
标准组合最大主压应力(单位:MPa) 表8
根据表7~表8计算结果,相比旧通规,混凝土正截面最大法向压应力、斜截面最大主压应力均有略微变化,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持久工况下,预应力钢束的最大拉应力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标准组合钢束最大拉应力(单位:MPa) 表9
根据上表计算对比结果,标准组合下预应力钢束的最大拉应力均略微增加,其中35m中梁最大拉应力为1214MPa,略超规范允许值0.4%,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可认为这一指标仍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按荷载频遇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的影响,在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的最大挠度计算结果见表10所示,允许挠度值为11600。
荷载频遇组合下挠度(单位:MPa) 表10
上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通规计算的荷载频遇组合下挠度相比旧通规均略微增加,且跨径越小,增加比例越多,但均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计算采用悬臂长度L=1.0m,悬臂端部厚度200mm,根部厚度250mm,上缘配置钢筋2d16@150mm,下缘配置d16@150mm。主要验算结果汇总如下表。
悬臂验算汇总表 表11
根据上表计算结果对比,由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对于汽车横向碰撞荷载的调整,原小箱梁边梁的悬臂已不满足防撞等级SS级的防撞要求,实际经过计算,防撞等级A级的防撞要求也达不到。因此,本图集的边梁悬臂已不能满足新规范的设计要求。
2011年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原颁布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DBJT08-115-2011)标准图集(图集号2011沪Q001)纵向基本满足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设计要求,但对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防撞要求,需调整悬臂尺寸、钢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