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新城发展理论下的邻里中心模式研究
——以珠海市金湾区航空城为例*

2019-06-17 06:5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戴明杰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城邻里新城

文/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杨 帅 戴明杰

1 产业新城、创新驱动及其理论

1.1 产业新城

产业新城,作为城镇发展的一种模式和理论,对现代城镇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产业新城是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以产业为先导、以城市为依托,通过引入战略合作方共同建设产业新城,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1]。然而,近年来“造城运动”如雨后春笋,“有城无产”“有产无城”比比皆是,造成“死城”“鬼城”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镇究竟应如何转型发展值得深思。

1.2 创新驱动

城镇转型应从更广泛意义上认识和理解产城结合发展的新思路,创新驱动符合此新思路。创新驱动,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基础上提出,将经济发展按源动力与路径依赖特征的不同,划分为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

创新驱动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驱动要素。各国在“产城结合”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各自特色,如新加坡的城镇发展理论可追溯至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将城市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级结构”进行单元式开发。新城路径不断拓展,产城发展由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化为21世纪后的知识密集型(见表1)[2]。德国慕尼黑里姆会展新城项目是另一代表,二战前,慕尼黑里姆机场曾是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空港之一,后因城市空间拓展距市中心较近而将机场搬迁,将周边附属地区改造升级为集展览、办公、居住及公园于一体的多功能会展新城。项目占地6km2,目标是开拓适合居住和工作的绿色空间,1995年完成总体规划,2013年建设完成。

表1 新加坡产城发展历程

2 邻里中心与国际实践

2.1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指在居民住宅密集区,建设集商业、服务、娱乐于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服务的社区商业模式[3]。“邻里中心”概念起源于“邻里单元”,“邻里单元”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西萨·佩里于1929年提出[4],其根本目标是构建以身份认同感为核心的社区邻里组织体系,包括配套完善、治安稳定、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等组织要素。在新城发展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动工以来,结合“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的发展架构建设我国首座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占地面积约2.1万m2,1998年建成运行,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融入超市、银行、邮政通讯、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文体中心、邻里生鲜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项居住配套功能。此后,上海、杭州、天津等城市陆续建设邻里中心。

2.2 邻里中心的国际实践

2.2.1 新加坡的实践

新加坡是最早提出“邻里中心”的国家。为解决城市的人口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下设的房屋开发委员会分批次开发了几十个新镇,通过设置邻里中心,结合公共组屋制度,从医食住行等方面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居住问题。规划建设分为邻里商店、邻里中心、新镇中心3个层级,其中,邻里商店为1000~1200户住户服务,邻里中心为6000~8000户住户服务,新镇中心为40000~60000户住户服务,如新加坡西部的蔡厝港中心等。

2.2.2 英国的实践

邻里规划是英格兰地区自2011年颁布《地方主义法案》之后建立的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划形式,于2012年开始正式实施,赋予了住在同一邻里社区内的居民自行申请编制规划的权利[5]。一方面,邻里规划被给予以法律地位,从参与方面看,邻里规划保留了居民在社区参与中的自愿原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其对社区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邻里规划小组在各个地方均有规划能力,由地方性的邻里规划小组完成对邻里规划指导性文件的落实和执行,同时由地方咨询公司和规划部门辅助邻里规划小组完成相关项目的推动和实施。

3 珠海航空城邻里中心的创建与模式分析

3.1 珠海航空城邻里中心

根据珠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2015年发布的《珠海金湾航空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航空城核心区总用地面积3.8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55km2,居住人口控制在9.35万人左右。规划依托“一心、两带、三片”布局落地实施,“一心”指金湾航空城国际商务中心,“两带”指中心湖景观休闲带和中心河滨水景观休闲带,“三片”指金湾区综合服务中心片区、东部居住区和滨水居住区。

鉴于邻里中心服务的区域和范围,“邻里中心”位于金湾航空新城金城路以东、金山大道以南,由多个配套完整的独立地块组成:①一级“邻里中心” 服务半径为0.8~1km,服务3~5万人;②二级“邻里中心” 服务半径为300~500m,“邻里中心”以半圆的街心公园为“中心”,周边建筑呈发射状分布,方便居民快速到达,在街心公园旁将建设广场,“邻里中心”由5栋建筑组成,建筑外墙采用双层幕墙结构,有效减少太阳照射带来的热量,中心两翼的2栋建筑分别采用金色和青铜色的穿孔铝板,为其增添了活力。根据规划,“邻里中心”用地性质为零售商业与服务设施用地,组团未来将以“邻里中心”服务的区域为叠加效应覆盖服务航空城核心区。

3.2 基于SWOT模型的航空城邻里中心模式分析

3.2.1 优势

定位起点高。作为珠海西部未来的主城区,金湾航空新城“诞生”前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邀请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等专家全程参与控规,落实城市设计的技术审查工作。作为整个航空新城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中心”概念规划设计由刘太格指导,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所完成[6]。同时,“邻里中心”功能多样,满足多种需求,包括街心公园、幼儿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拟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市民艺术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农贸(肉菜)市场、公共厕所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3.2.2 劣势

因业主数量不足而未建成或搁置的项目值得关注。珠海曾于2014年提出建设邻里中心的设想,鉴于北部唐家湾蔚蓝堡和远大美域社区缺少公共配套设施,据《蔚蓝堡邻里中心控规修改批前公示》计划建设占地面积近20000m2的邻里中心,但因居住人数长期不足而致项目进度缓慢。

3.2.3 机遇

拓展新机遇。我国航空产业当下的发展正经历类似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基于此背景,珠海航空城发展将有力推进产业转移和城市空间外拓,带动附属产业与周边地区的办公、居住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截至2018年,珠海机场的年客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超越临近的澳门机场运量。建造航空城是未来大型机场不可逆转的趋势。航空城邻里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吸引外来人口,尤其是立足金湾产业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落户航空城。

3.2.4 挑战

同质化因素影响。早在2009年,珠三角包括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5市就签署了《大珠三角地区五机场落实〈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行动纲领》,指出要加强航空城建设,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同质化因素加强可能导致未来大湾区内更多航空城建设(包括邻里中心建设)出现同质化发展趋势,在地方经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方面缺少独特优势。4 结语

在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后,要通过具体的空间布局来落实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战略。邻里中心作为珠海产城发展结合的助推器之一,未来将助力珠海城市空间西拓及进一步优化发展,在吸引人才、推动新城发展、平衡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对大湾区产业发展及城镇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产城邻里新城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