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丽
近年来,交通、建筑事故的频繁发生,导致骨折患者的数量越来越高[1]。并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出现退行性病变,再加之长期劳作,骨质疏松现象严重,因而在外力撞击或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患者在骨折发病人群中的占比量比较高[2-3]。患者在发生骨折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在家人和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因而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由于骨折手术治疗疼痛感异常,许多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因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我院临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下面就心理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分组方式采取数字随机,分组结果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15~68岁,平均年龄为(41.7±10.4)岁;骨折类型:颈椎骨折1例、腰椎骨折3例、尾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12例、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14例、肋骨骨折6例。
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为14~69岁,平均年龄为(42.2±10.7)岁;骨折类型:颈椎骨折2例、腰椎骨折2例、尾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11例、上肢骨折9例、下肢骨折13例、肋骨骨折8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其病症、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具有一定沟通能力患者;②能够完成为期6个月的家庭随访患者;③对本次研究表示认可并愿意配合研究。(2)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以及具有精神病家族史患者;②完全丧失沟通能力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舒适护理,让患者身体保持舒适感,并给予药物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率。
实验组采用系统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学和医学知识辅导,积极鼓励患者学习,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配合度[4]。在手术结束后1周,对全部患者进行一次集体心理干预,以座谈会方式讲解和讨论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和排解方法,加强患者康复自信心,提升康复效果。集体心理干预完成后,再次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着重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和康复方式方法及效果。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理解患者的感觉特点、认知特点、情绪特点,并根据此展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效果[5-6]。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向其介绍医院骨折疾病的成功案例,分享其术后康复方式方法,帮助患者完成相关知识的建设,并适当渗透相关预后方法,实际提升看康复效率[7]。
根据Zung氏焦虑(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分,共计20项,每项4分,满分80分,以50分为临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SDS)量表[8]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共计16项,每项5分,满分80分,以53分为临界值,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术后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主要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9]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严重疼痛。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22.0版本处理,护理前后SAS、SDS、VAS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n=50) 焦虑状态评分 抑郁状态评分 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对照组 护理前 64.24±3.13 61.13±2.34 6.42±1.23护理后 56.43±4.25 53.36±5.36 5.85±1.25实验组 护理前 63.32±2.36 60.24±2.31 6.35±1.24护理后 38.52±4.16 32.25±4.38 3.61±0.82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抑郁状态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0,1.914,0.283,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21.295,21.565,10.595,P<0.05),见表1。
近些年,在骨科临床治疗中,骨折是现代病症中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身体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使得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终身残疾,故而导致了患者负性情绪大量滋生[10]。目前,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种类多样化,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因而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及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患者在外力撞击下容易发生骨折,由于骨折后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负面心理情绪。程震[11]的研究与现研究结果一致。
在本次临床护理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50例骨折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50例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护理效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骨折患者临床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疼痛程度,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主要源于我院临床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为患者开展座谈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转变患者的态度,树立患者康复治疗的自信心和积极性[12]。此外,我院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主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和身体状况制定,护理人员与患者多交流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将医院临床护理的康复数据为患者展示,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临床依从率,最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下降。疼痛在骨折患者临床中比较突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我院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骨折患者临床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疼痛程度,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