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文庙

2019-06-17 03:00杨童瑞
大众考古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闻喜县斗拱重修

文 图/杨童瑞

闻喜文庙牌坊及西配殿

闻喜文庙地处山西闻喜县城东北隅,始建年代已无法追溯,目前仅存一组以大成殿为核心的建筑群,其整体布局符合传统建筑中央对称、等级分明的特点,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文庙的起源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文献记载中的孔子祭冢便是文庙的雏形,其当时的规模“封不过三版,祠宇不过三间”。后世孔庙不断修改扩建,现如今的孔庙建筑格局已与最初大不相同。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 年),孝文帝下令“立孔子庙于京师”,在平城(大同)修建第一座曲阜孔庙以外的孔庙。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因此后世也有人称孔庙为先师庙。唐贞观四年(630 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文庙”一词起源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736 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因此孔庙也被称为“文庙”。唐代的文庙建筑已经开始兼具祭祀礼仪和学宫两种功能,与最初简单的孔庙功能不同。《宋史·礼志》记载“又诏辟雍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因此文庙主殿也称“大成殿”。历经北魏、唐、宋元明清,文庙建制逐步发展完善,建筑的总体轮廓逐渐成型,形成了坐北朝南,对称分布,以大成殿为核心的基本建筑格局。

历史沿革

闻喜地处晋南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交界处,有涑水河和沙渠河流经。此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迹众多。闻喜文庙位于闻喜县城东北隅,始建年代不详。在古籍中未找到关于闻喜文庙始建时间的记载,方志记载多是关于重修的。

《乾隆闻喜县志》对于闻喜文庙的记载:“文庙在城东北隅,宋咸平四年县令慈卿重建,县尉李垂记。宋至和二年县令马中庸修,学士司马光记。金大定二十六年署县事王靓重修,当川令武骑尉张邦彦记。元至元十一年,达鲁花赤脱台县尹张仲祥重修,平阳路总管府判官王惮记。元大德五年,达鲁花赤兀鲁不花县尹刘文俊重修,平阳教授曹舜龙记,七年地震,殿废玘,达鲁花赤哈儿完缮。元延祐七年,达鲁花赤阿里县尹王杰補葺,教谕吕希才记。明洪武十二年,知县张同文重建规制胥备。正统十一年,知县侯琳重修,教谕余俊记。弘治十五年,知县吴璇增修。十六年又改建棂星门,易木以石,邑人崔缙记。正德十三年,知县王琳重修。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堂宇颓坏,知县杜华重修,教谕王植记。万历间,知县王象乾修泮池甃以石。又徐明李养正李果就继修,教谕马御丙记。天启六年,知县张耀重修。崇祯十二年,知县贾之骥又改建棂星门,增高三尺。清康熙元年,知县李如兰重修,邑人翟凤翥记。二十年知县许自俊复修,统计先师殿五楹,两庑各十六楹,戟门三楹,中为泮池,前为棂星门,西为明伦堂,东西两齐,东曰传道,西曰授业,堂后则敬一亭,亭西省牲司厨二所在焉,又崇圣祠在大成殿后,崇圣祠后为尊经阁。庙内旧有古柏二十一株,岁久摧残,宋县令慈卿补栽至……国朝康熙四十六年,训导贾若瑚重植百余株虬枝夭矫,蔚然深秀。见邑景门外为文昌阁,东南城上有聚魁楼,遥对学宫。乾隆二十二年知县言如泗重修,崇圣祠在文庙殿后。名宦祠在戟门前东偏内祀。”

《民国闻喜县志》记:“教谕署在崇圣祠西,训导署在敬一亭东,俱废圮。”

根据记载,闻喜文庙整体布局由两条轴线构成,主轴以大成殿为核心,前有戟门、棂星门、泮池,殿后为崇圣祠。西轴线以明伦堂为主,东西两齐,堂后有敬一亭。

五龙影壁

戟门

闻喜文庙各建筑相对位置(自绘)

1986 年,文物部门对文庙进行了大修,将大成殿向北移20 米,并加阅台,其余不变。

文庙现状

闻喜文庙现占地面积约2.1 万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布局以大成殿为主,殿前部空间两侧置东、西两庑,向南依次为戟门、东西两配殿、五龙影壁、泮池、棂星门,其余均已不存。建筑整体布局深受中国传统建筑影响,以纵轴线为主,东西对称分布,等级分明。

大成殿坐落于一方形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约300 平方米,明次间辟格扇门各四扇,扇门两侧立柱外露,可看到底部的素面覆盆柱础。两稍间用砖墙封护。墙外部红漆为近些年新髹,墙上钉有数颗钉子。柱头施五踩双昂斗拱,正面背面各施斗拱九攒,明间补间斗拱出45。斜拱,层层拱出似飞鸟,侧面各饰斗拱五攒。单檐歇山顶,殿顶和四条垂脊均由琉璃砖瓦铺制而成,脊兽及其他脊饰件亦系琉璃制成。台基呈方形,下部包砖,顶部四周铺制大理石,台基南部两角各置一卧兽,卧兽底部大理石已开裂。大成殿南部为东、西两庑,两庑严格对称分布,以西庑为例,西庑硬山顶,面阔九间,明间设门,次间设窗扇。两庑现在已被用作展厅。大成门即戟门2016 年由闻喜县政府重修,顶部上梁书有题记:“闻喜县政府创建 公元二零一六年岁次壬辰肆月壹拾玖日吉时”,外部统一髹红漆。

在戟门南部空间设两配殿,两配殿往南,正中设一简易牌坊,由牌坊下数级台阶至前方设五龙影壁。五龙影壁由五彩琉璃制成,镶嵌在砖石墙壁之上,琉璃影壁顶部仿屋顶设额坊、斗拱、椽脊、背鸱吻等,上部砖制仿斗拱6 朵。影壁四周砖石裹挟,壁面切割分成数块,系重新拼合而成,且根据地面修补痕迹和对周围居民的询问,此影壁原址并不在现在的地方,应是后来移到此处的,影壁背面正中镶一圆形琉璃龙壁。

大成殿正面

大成殿柱头斗拱

大成殿转角斗拱

泮池位于五龙影壁南部。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诗经·鲁颂》中也有“泮宫”一词。东汉郑玄《毛师传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辟雍呈圆形,诸侯泮宫取辟雍一半,呈半圆,东西南三面通水,北部无水。而孔子并非诸侯,孔庙建泮池或与孔子推崇周礼和春秋以后历代皇帝重视儒学有关。闻喜文庙泮池符合文献中描述的泮池形状,整体呈半圆,泮池之上置3 座单孔石拱桥,每座石桥下方两侧均有一小龛,龛顶为圆拱形。

棂星门

石碑风化严重

棂星门现位于泮池以南,文庙中轴线最南端,四柱三门木质结构,顶部庑殿顶由琉璃瓦铺置而成,下置云板,云板及四柱上部绘制彩漆图案,现用作闻喜县博物馆大门,四柱间安有铁门,破坏较严重。此外,在文庙内,有诸多碑记和石质雕像,大多风化极其严重,表面文字已看不清。

闻喜文庙建筑现作为闻喜县博物馆使用,其价值在某一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挥。但由于宣传不足、参观人数较少等原因,其价值仍待进一步的开发,这不仅需要更广泛的宣传,也需要社会资金的支持。在保护方面,2016 年闻喜文庙曾经历过一次修缮,但其修缮似乎较为粗糙,殿墙体表面开裂、门扇及外露柱体受风吹雨淋侵蚀、地面开裂,石碑风化等问题仍然存在,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如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划,保护修缮计划的制定,文保人才的培养等仍需要纳入考虑。

猜你喜欢
闻喜县斗拱重修
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特点的研究
说不完的斗拱
山西闻喜县举办闻喜药茶品鉴会
暑假研学 寓教于乐
斗拱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闻喜县南垣露地西红柿土壤养分状况与培肥措施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