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中 白依鑫 ZHONG Zhong,BAI Yixin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城市”一般指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1,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东京、纽约等。随着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其所需的居住空间也不断增长,而每个城市的可建土地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增加,居住建筑向高容积率发展。
然而,居住建筑密度过高,对外可能导致周边公共设施负荷过大以及环境恶化,对内由于人口过密,可能产生嘈杂、拥挤等问题,影响人们的居住品质。香港的九龙寨城(亦称“九龙城寨”)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图1),到20世纪80年代,寨城人口空前膨胀,达到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仅0.5m2[1]。由于建筑物过密、通道狭窄,导致整个寨城区域24h没有阳光,卫生条件也差到极点(图2)。
小户型公寓在“高密度城市”中较为常见,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1)户数多,缓解供求矛盾。
在总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小户型公寓的单元建筑面积比中、大户型公寓的单元面积小,因此户数更多,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
(2)节地、土地利用率提高。
小户型公寓的建筑形式通常是高层或超高层,这种建筑形式把更多的人集中在相对面积较小的土地上,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还能通过增加地面绿化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3)价格低廉、压力小、适合年轻人。
对于初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一线发达城市是他们的首要选择。然而这类城市一般密度较高、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居住成本高昂。因此总价低、又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小户型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4)适应小型家庭,对应时代发展。
由于社会发展与人们思想的变化,由父母和1~2个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成为主流,丁克家庭屡见不鲜,所以尽管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家庭规模却逐渐“小型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户均人口为3.01人[2],且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2]。因此,比中大户型公寓面积少一些,但能提供更多户数的小户型公寓更能满足更多小型家庭的需求。
公寓是为非家庭型住户提供居所的集体性建筑类型或用来居住的多户建筑[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规定:“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2m2。”按照这个标准,当前一室或者一室一厅的套型建筑面积最小为35m2(按65%左右的使用率)。而公寓面积不受《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约束,因此户型建筑面积小于35m2的公寓也能在市面上存在。
1991年国家统计局联合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参照国际标准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对于小康水平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其中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2m2,一般建筑面积为15m2。15~35m2的小户型公寓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人们购房的门槛。其主要的需求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新进外来人口、小型家庭(1~2人)、需要小户型公寓来进行中转过渡的购房者、支付能力较弱的购房者、老人(1~2人)等群体。由于公寓建筑发源于国外,因此国外的小户型公寓也有借鉴价值,因此本文中小户型公寓的研究范围为“国内外高密度城市建筑面积15~35m2的公寓”。
1 九龙寨城与其他城市人口密度对比
2 90年代初九龙寨城鸟瞰
本文所选取的国内外案例基本都来自于“高密度城市”,如东京、巴黎、纽约、北京、香港、广州等(表1,2)。
由于国外土地主要为私有制,因此小户型公寓的用地较为零碎,用地面积与建筑面积较小。而国内城市土地为公有制,因此国内的小户型公寓可以集中大量开发,规模往往很大。
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高密度城市的小户型公寓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当户型建筑面积小于35m2时,一般会设置卫生间、简单的厨卫以及起居室与卧室合二为一的大开间。为了让居室有直接的通风采光,一般情况下,厨卫靠近走道布置,起居室和卧室靠近采光面布置。这样的布局类似酒店的客房(表3)。人们在酒店里一般暂住几天到几个月,但是长期生活的居住空间与酒店不同,不仅要满足休息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在其中活动、读书、娱乐、会客等的需求,而类似酒店客房布局的小户型公寓难以满足人
们长期的居住需求。
2000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7%,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而未来老年人将越来越多,预计这个比例在2050年将达到30%[4]。然而,目前的开发商对小户型公寓后续的主要使用人群(老人)的需求考虑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者的家庭结构将发生改变,居住人数从原来的一人变为夫妻两人或核心家庭。家庭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人口与使用空间的增加。而小户型公寓的面积与空间基本已固定(表4),空间尺度难以改变。在狭小的空间里增加房间数量将使居住者的生活舒适度大打折扣。
小户型公寓的室内更有设计感。因为尺度小,因此家具大多量身定制;在户型上,小户型公寓户内墙体和管道占用面积较多,降低了实用率(图3,4);从标准层来看,户数增多、楼道面积增多使得公摊面积更多,相当于变相提高单价。考虑到以上因素,小户型公寓的建筑成本与单价会比同质的大户型更高[5]。
表1 国外小户型公寓案例信息
表2 国内小户型公寓案例信息
表3 国内外小户型公寓户型功能分析
表4 典型小户型公寓户型平面
由于小户型公寓的户型数量较同等建筑面积的普通公寓更多,因此单位面积容纳的住户也更多,这将引发下列影响(表5,6)。
(1)由于户数较多,每层十几户甚至几十户呈鱼骨状、放射状或环状分布,导致各家各户识别困难,公共空间较少。
(2)居住人群复杂,进出人员众多,对邻居造成影响。
(3)大部分混居的公寓小户型往往设置在朝向不佳的一面,可能对居住者的健康产生影响[6]。
小户型公寓一般位于密度较高、交通拥堵的城市中心地段,这就导致其整体采光、通风和声环境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表7,8)。
表5 国外小户型公寓标准层研究对比
表6 国内小户型公寓标准层研究对比
表7 国外小户型公寓周边环境
表8 国内小户型公寓周边环境
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一般的户型设计是二维的,但小户型公寓的面积较小,从二维布置平面会较为单一,功能之间影响较大。考虑到公寓层高较高,若从垂直方向划分功能,不仅能最大化利用空间,而且功能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还能提供互动。例如西班牙建筑工作室MYCC设计的马德里100立方住宅,从垂直方向上来划分功能,虽然面积只有21m2,但功能齐全且不重叠,起居活动非常方便(图5,6)。
当小户型公寓的层高不足以支撑功能垂直划分时,可以通过改变室内布置来改变公寓的使用状态,从而适应居住者的多样需求。例如香港设计师张智强为一个面积为30m2的居室进行的多功能组合设计2,家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功能需求组合成不同的形态,厨卫等硬件设施被固定在房间一端,剩下的空间用来放置可以移动组合的多功能储藏柜。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白天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图7,8),晚上也能打造一个舒服的卧室(图9)。
3 巴黎工人公寓的户型剖面图
4 巴黎工人公寓的户型平面图
5 马德里100立方住宅剖面图
6 马德里100立方住宅轴测图
7 某30m 2居室书房功能
8 某30m 2居室家庭影院功能
9 某30m 2居室卧室功能
10 走道设置扶手
11 老人公寓公共自主吧台
12 Carmel Place公寓的干作业施工过程
表9 提高户型延展性策略
表10 小户型公寓典型标准层布局对比
表11 户型设计思路不同的对比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为了将来便于将小户型公寓改造为老人公寓,可适当从以下两点考虑。
(1)标准层要求:为保证轮椅能够180°转动及轮椅和行人并行通过,走廊的净宽应在1.50m以上;在走廊中两侧墙面上应设置高0.85~0.90m的扶手(图10);此外,公共走廊地面使用耐磨、防滑的地面材料防止跌倒。
(2)户内空间:部分户型可在配套服务用房中设置公共餐厅或公用厨房,当老年人进行炊事操作困难时,可依赖公共餐厅供餐(图11);同时应尽量减少高差并以斜坡过渡,在过道的主要位置设置连续扶手[7]。
当小户型公寓住户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户型设计将不适应多人居住。应提前考虑“合理化设计”的结构形式,采用框架或者框剪结构,从而方便户型同层合并或者上下层合并,为以后的改造提供可能性(表9)。
除了通过缩小交通核、减少走道、墙体、设备间和服务用房以提高实用率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标准层的布局来提高实用率。传统户型的布局形式一般为通廊式、单元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形态可分则为“一”字形、“T”字形与“回”字形(表10)。
一般来说,“一”字形布局实用率最低,“回字形”布局次之,“T”字形实用率最高。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T”字形布局来提高实用率。
对于户型设计而言,为了避免定制家具带来的浪费,可以采取更加精细化的户型设计与户型“标准化”。传统的户型设计思路是先确定房间尺寸与门窗位置再确定家具尺寸与用户需求,这样产生的户型空间不一定和市面上的家具匹配,家具可能需要定制。为避免空间浪费,可以改变设计思路,即先确定用户的需求与家具尺寸,再推导出所需的户型尺寸(表11)。
同时可以对户型的“固定模块”如厨房、卫生间等进行标准化设计,事先在工厂加工好,再运送去现场进行组装(图12)。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节省了人工成本。
表12 小户型公寓公共空间的设计
表13 小户型公寓环境应对策略
通廊式标准层的走道为单一线性空间,具有很强的穿越性,但私密性差,难以负担社交或者停留的功能;单元式标准层把一定量的户数划分为一个单元,围绕交通核布置,单元之间的私密性较好,但是朝向不利,缺乏社交停留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通廊空间进行变形,植入公共空间,或者把单元空间与交通功能结合,设置社交停留空间(表12)。
虽然大部分小户型公寓用地环境不佳,但可以通过调整采光面、扭转建筑朝向等一系列手法来化解(表13)。
中国“高密度城市”的快速发展、房价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能力相对薄弱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居住的渴望,都将推动小户型公寓今后的发展。然而,小户型公寓的狭小面积和人们长期居住需求的矛盾,高密度环境和居住建筑对阳光空气的需求的冲突,都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未来的小户型公寓应该从规划上应对场地劣势,改善通风采光;在标准层设计上创造丰富的公共空间与停留空间,提高实用率;在户型设计上提高户型的延展性,通过三维设计利用户内空间;在建造方式上采用装配式等新技术。综合以上办法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户型公寓的优势和特点。
注释
1 对于高密度城市的界定,国际学术界主要倾向于使用城市人口密度作为划分指标,但国际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高密度城市门槛标准。
2 这个住宅项目曾获得亚太地区室内设计个人住宅类冠军奖,现在张志强的私宅几乎成了小户型变出大空间的典范。意大利著名设计师洛朗·居蒂耶雷撰文指出,该设计使一成不变的高密度房子的空间形式变化多端、充满活力。
图表来源
表1,2为作者整理绘制,图片及数据来源于网络;表3~6由作者整理绘制,数据来源于网络以及《小户型的选择与改造》;表7,8由作者整理绘制,数据及底图来自谷歌地球;表9由作者自绘,其中实例图片来源于网络;表10由作者整理绘制,数据来自《深圳市M IN I公寓标准化产业化研究》;表11由作者整理绘制,数据来自深圳家协住宅精装研究院;表12,13由作者整理绘制,数据来源于网络;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