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时期,开封城内有位名叫宋祁的官员,在一个休息日,呼朋引伴去城郊游玩,观良辰美景,谈赏心乐事。心情大好的宋祁,看见不远处有位老农正牵着牛在耕田,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体察一下民情。
他上前作揖,自以为很风趣地开了个头:“老人家辛苦了,看样子今年是个丰收年啊!您觉着,这该感谢老天爷眷顾呢,还是该感谢天子洪福?”
这话逗得老农几乎笑弯了腰。他把来人打量一番,心中便已有數——这是混迹官场的人物——说话文绉绉,带着养尊处优惯了的矜贵神气。老农丝毫不在意对方的官老爷身份,笑着笑着,就肃了脸。
宋祁正陪老人笑得开怀,冷不防眼前的人突然直起身,脸上不带一丝笑意,一席话爆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向他砸来:“这话说得可真浅薄啊!难道你一点都不了解农事吗?我日夜辛苦劳作,现在能丰收,全是我的汗水换来的,凭啥要我感谢老天爷?我尽我的平民本分,规规矩矩纳税,凭他多大的官也不能强我所难,我为什么要感谢皇上?老汉我年纪大,经过的稀罕事不少,可从没见过你这号蠢透了的人物!”
当着若干好友的面,宋祁被老农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一番痛批砸了个七荤八素,半晌无言以对。这实在是太没面子了,他脑袋瓜转了半天,却说不出一个字来反驳。当然,他可以仗着官威,给老农一顿教训,但这不就又一次坐实了老农口中的“蠢”吗?
看着老农怒气冲冲的样子,宋祁只好“忍”为上计,谁让自己问了个“脑残”问题呢?他尴尬地笑着,受了老农的怒火,悻悻然离去。
回到家,宋祁越想越觉得老人家说得有理,就把这事认认真真做了记载,来警醒自己。
平民百姓敢对官员出言不逊,竟然没被追究罪过,有人会说,这是老农运气好,碰上的只是地方官,不跟他计较,这才侥幸逃过一劫。倘若承受了一介平民满腔怒火的,不是地方官,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呢?
好,那我们来看看。宋真宗祥符末年(公元1609年),某地突发旱灾,由于灾情严重,很快就连相隔千里的帝都百姓,都知道了这场灾难。一天,宰相王旦下班后,正要穿过热闹的集市赶回家去,却被集市里那栋地标建筑的高楼上,一位书生的责骂,阻住了去路。
怀揣着对灾情的忧心忡忡,以及对朝中官员毫无作为的愤怒,书生积攒已久的怒火,全部发泄在了看上去一派悠然的宰相身上。书生人在三楼,隔空指着王旦大骂:“多少百姓在旱灾中苦苦煎熬,大人你高高在上,领着朝廷的俸禄,却无所作为!你这样对得起受苦受难的百姓吗?你还有良心吗?”
书生义愤填膺,骂完还不解气,又将手中的书用力向王旦扔过去。“啪”的一声,众目睽睽之下,那书不偏不倚,跟王旦的脑袋来了个亲密接触。
随行的手下见自家大人任劳任怨,却被无知小民当众谩骂打砸,忍无可忍。几个人迅速上楼,很快就把那书生扭了下来。气不过书生的放肆行径,随从们跟宰相提议,这家伙污蔑大人,实在欠揍,不如送去京兆衙门吃牢饭,看他还敢不敢如此嚣张!
一旁的王旦,明白随从们维护他、替他抱屈的心情;更明白,书生这么做没有恶意,只是一片赤心,不顾自身安危为灾区受难的饥民发声。事做得偏激,但出发点是好的,要真以殴打当朝宰相的罪名被关进监牢,他的一辈子,就毁了。
王旦抚了抚被砸痛的额头,眼神扫过还抓着书生的随从们,淡淡地说:“他说中了我的过错啊,有什么罪过呢?”随从们只好不情愿地放开了书生。对于宰相的善待,书生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拾起书,甩甩手扬长而去。
百姓有怒火,官员来承受。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或许有高低,但一颗为真理、为正义发声的赤子之心,不受外在权力的束缚,亦没有高下之分,它值得被郑重以待。
(纤眉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