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蔡江河 令狐昌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帮贫助困、帮弱助强、帮老助孝、帮病助医、帮急助难,通过“五帮五助”,桐梓县七二村成了一座有温度的村庄。
“七十二弯,弯弯法治同行;百千万事,事事文明先导。”镌刻在桐梓县七十二道拐第72弯永久宣传牌上的法治楹联格外醒目。
初冬,记者走进七二村,探寻一个村由乱到治的故事。
以前,这里贫穷、落后、犯罪。现在,变得法治、德治、自治。
七二村经历了一场真真切切的“变形记”,如同一个少年从叛逆走向成熟:村民从“发路财”到有了发财路,七二村也从人们谈路色变的车匪路霸区到候鸟避暑天堂,从昔日治安问题村到今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大河镇七二村着力‘五帮五助’,引导群众‘五比五学’,融合法治、德治、自治力量,让七二村的治理成效更加稳固。”桐梓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松涛说。
使命在肩,初心不改,有效治理让七二村殊荣一个接着一个来。12月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1000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32个村入选,七二村位列其中。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七十二道拐是川黔公路的“咽喉”。
随着西南大通道G210国道车流、人流、物流量迅速攀升,七二村村民靠路吃路,一时间,黔渝铁路、G210国道七二村路段盗、抢、敲诈等违法犯罪频繁发生,屡禁不止。从1993年到2004年,七二村违法犯罪人数达261人,被处以极刑2人,违法犯罪率令人震惊。
“发路财”没让村民走上富裕,日子越过越穷。
治理刻不容缓。
铲顽疾还得从转变思想上下功夫,除毒瘤还需从法治教育上花心思。
为此,桐梓县司法局、大河镇党委政府开展“铲顽疾”专项行动,进村入户开展法制教育和政策宣传,了解民生诉求,排查化解矛盾,让村民学法知法守法,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盗、抢、敲诈都是违法行为!”
“要致富,要靠勤劳的双手。”
“现在政策好了,只要愿意干,我们想办法帮你们寻求发展。”
院坝会一场接着一场开,村民们的观念逐渐转变。
后来,志愿服务队也加入到七二村平安法治建设中。
“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通过上门走访、咨询服务和组织调解等方式,及时帮助村民化解矛盾。
七二村党支部书记方勇说,“党的声音进农家”后,通过治愚和治穷并施,自2007年开始,七二村已连续10多年保持违法零犯罪率、零上访率。
2015年,七二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17年“七二弯法治景观大道”荣获“贵州省十佳法治文化阵地”,2019年,七二村成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
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后,想通过合法经营走上脱贫致富路,刑满释放人员李寻(化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1995年,李寻因为抢劫入狱。出狱后,村支”两委”积极帮助他回归社会,感受到温暖的李寻决定改过自新、自食其力。
“由于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村里支持我领办一家劳务公司,此后,我成为七二村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李寻说。
李寻的腰包鼓起来了,还不忘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今年4月,李寻在七二村承包了300亩土地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带动附近88户村民参与花椒种植,成为村致富带头人。他说:“如果发展好,还打算把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亩,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路,还是那条路,然而风景两重天。
七十二道拐地势较高,夏季凉爽,当地村民在凉风垭往下的多个“拐”旁边,建起多栋农家小楼,开设了农家乐。
50岁的成绍友在公路边建起一栋3层楼房,开了一家农家山庄,名字叫“天秀山庄”,可同时接纳80人吃住,年收入近20万元。
七二村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投资改善交通、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引导村民依靠当地良好的生态、宜人的气候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宾至如归。
凉爽的气候、宜居的环境吸引了省内外客人前来长期租赁或短期避暑。截至目前,七二村发展乡村旅馆57家,旅游经济年收入1200余万元。
不擅长搞旅游的村民,也通过组建长途货物运输队、劳务公司,种植猕猴桃、方竹、中药材、蔬菜等产业走上致富路。
货运车辆52辆,年经济收入500余万元;外出务工320人,劳务收入2600余万元;种植花椒、猕猴桃、方竹、中药材、蔬菜等1100余亩,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0000元。大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翁昌强自豪地说:“七二村已从空心村蝶变为产业村。”
站在高处远观,七十二道拐如同一条玉带,穿梭七二村,黄墙红瓦民居串珠成链。(李杰 / 摄)
在七二村,“五比五学”是一个关键词。
比遵纪守法、学政策法律;比孝老爱亲、学礼仪美德;比重视教育、学科技文化;比环境卫生、学持家收拾;比勤劳致富、学发展技能。
“房前屋后要常打扫,游客看起舒服。”
“被子要叠整齐,房间看起不会乱。”
“现在不比以前了,我们村是旅游村、示范村,大家要讲文明。”
一有空闲,村民令狐荣先就会走村串户,监督村民爱护卫生,教村民叠被子。
时间久了,村子里“比学赶超”蔚然成风,住在令狐荣先家隔壁的饶光会也是如此。
“过来坐!”看到记者到来,饶光会隔着自家院落远远地打招呼。“我定期就会打扫院子,这样住着自己舒服,游客也舒心。”饶光会还在房前花坛中栽了仙人掌、罗汉松、百合花等,把院落装点得很温馨。
“五帮五助”是七二村另一个关键词。
从饶光会家往下走是村里建的德耀园。园子不大,但足可供村民休闲娱乐,当然,更多的还是来领任务的志愿者。“200多人的‘娄山红’七二志愿服务小分队,随时服务群众,解决难题。”大河镇党委副书记娄刚说。
帮贫助困、帮弱助强、帮老助孝、帮病助医、帮急助难,通过“五帮五助”,七二村成了一座有温度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