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考

2019-06-14 09:43于明言
求知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京津冀天津

于明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初视察天津时提出了“发展实体经济,勇于攀登世界高峰”的要求。区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科技进步的战略性资源。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天津急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天津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集聚大量科技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给予京津冀地区明确的区域功能定位,并针对京津冀一省二市重新进行功能定位调整。其中,京津冀总体功能定位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京津冀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三地各自比较优势突出,具备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战略深入推进阶段,初步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天津未来科技人才发展布局和相关政策出台都需要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顶层设计,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天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大量科技人才集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给予天津的新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建设“一基地三区”,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需要成为北京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的重要承载地,但天津当前面临着科技成果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2015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量中,403.8亿元的技术合同流向长三角地区,179亿元流向珠三角地区,共有31%的比重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而天津仅占北京科技合同成交量的3%。天津科技成果承接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型人才总量不足,急需加大创新型人才建设力度。

二、天津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机遇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天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机遇。李鸿忠书记反复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天津面临历史性窗口期,多重战略叠加效应明显。天津目前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多项重大国家战略。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给天津人才队伍建设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高校资源、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给天津承接北京部分科技资源、柔性共享北京高端科技人才资源带来了机遇。

2.天津出台“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迎来新机遇。2018年天津正式对外公布吸引人才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高层次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八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人才创新举措,支持引育顶尖、领军、高端、青年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对顶尖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创业领军人才,给予科研经费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补助以及奖励资助。同时,“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在人才落户政策上改革力度较大,赋予企业自主确定落户人员的权利。凡是领军人才、来津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企业提供名单,政府照单办理,准予落户。天津市人力社保部门在创新型人才选拔引育工作中,也不断探索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市级层面人才政策力度不断加强,为大力吸引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遇。

三、天津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国各地对人才争夺的加剧。近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实和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各级城市纷纷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全国20多个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战”,政策优惠前所未有。西安、南京、武汉等20多个城市接连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送房、送钱、送户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例如,2016年2月5日,西安市对《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作了修改。根据修改后的目标,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规模要达到1070.7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70.57万人。但在2015年末,西安市的常住人口仅为870.56万人,距离目标还有200万人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从2016年开始,西安市平均每年要吸引40万人。南京市也发布了《南京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劃》,明确指出,未来南京面临的挑战首先就是“人口结构压力增加”与“人力资本面临结构性短缺”。

2.北京强大的人才“虹吸效应”。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总量在全国比重相对较高,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的10%左右。然而,在京津冀内部科技人才发展差异巨大。北京在科技人才发展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巨大的科技人才“虹吸效应”。天津和河北科技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与北京存在巨大差距。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定位为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均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撑。天津科技人才发展难以避免与北京之间存在一定的直接竞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最终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可以预见,雄安新区建成后,也将与天津在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发展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

3.天津城市人口外流与老龄化的挑战。2017年天津全市常住人口总量1556.87万人,较上年减少5.2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总量498.23万人,减少9.31万人,城市人口下降。与人口外流相伴随的还有天津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从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间,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增长89.77万人,由2007年的156.29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246.0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16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7年的16.3%提高到了2017年的23.43%。2017年底,天津80歲及以上老人达到31.05万,占老年人口的12.62%。

从全国总体来看,中国人口发展也迎来了“刘易斯拐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中国总人口将在2028年左右开始出现负增长,届时人口峰值约为14.42亿。可以预见,未来天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人口压力。

四、天津科技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突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真正调动一切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党管人才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的优越性,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真正的优势,努力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领导机制。党管人才,要突出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着重抓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工作,努力构建新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

2.要注重政策统筹,加强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天津拥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项政策机遇,应充分做好各项政策创新的系统性统筹工作,实现自贸区、自创区、金创区协同联动,共同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推动各部门之间协商与合作,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提高政策配合度和可执行性。积极调动相关专业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专业的力量推动相关业务的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竞争力。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作战能力,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统筹,实现在招商过程中招才、在招才过程中招商。提高部门之间政策配套水平,建立人才项目的专家评审机制,加强与国家级平台和国家级专家库的对接。

3.以招商引资的力度,探索落实重大人才工程。当前,国内先进区域通过重大人才工程,把引智工作提升到与招商工作同等高度,实现了引资与引智并举。实践证明,“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131人才工程”“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是引进人才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我市尽管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与深圳、中关村、苏州工业园、武汉光谷等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天津应充分学习上海、深圳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进一步增强人才引进的便利化、灵活性,强化用人单位在引才方面的话语权,在充分用足用好各级重大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制定体现城市特点和发展愿景的人才工程政策,以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各类人才的引进,促进人力资本汇集。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经济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京津冀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