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良
摘 要: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角色,肩负着教育育人的职责和使命。以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划分不清楚,相互之间缺乏密切、高效的配合,导致两者协同育人的效果不佳。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针对常见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协同育人方法,以增强育人效果。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辅导员 班主任 协同育人
辅导员与班主任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有交叉亦有不同,他们是大学生的朋友,也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医学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联合育人的意义
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生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职责如下:有针对性地帮助一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评优评先、就业指导等;指导学生开展党团建设,培养、遴选、激励党的积极分子,培养学生骨干;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开展基本安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习书记系列讲话,坚定理想和信念,增强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培养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组织者、领导者,全面主持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健康工作。
从职责划分上,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有重叠亦有区分,二者结合对协同育人意义重大。首先,分担辅导员压力,构建立体化学生管理体系。医学院校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医疗卫生行业,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极强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與此同时,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这给辅导员带来工作压力。一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已经疲于应付,医德医风建设更显得捉襟见肘,所以要让班主任分担一些工作,形成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的科学方法。班主任承担一些任务后,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思想教育。二者默契地配合,绝不仅仅是1+1=2的作用[1]。
现代社会要求医学院校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大多辅导员却不一定是医学专业出身。辅导员的缺陷可以由班主任弥补,因为他们是教育一线的专业人士,医学知识渊博,临床教学经验丰富,通过与辅导员的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医学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常见问题
(一)辅导员与班主任职责不清楚。
教育部24号令强调辅导员的8项职责,各个高校均有专门的辅导员制度,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有交叉,遇到问题难免会推诿扯皮,这对学生是不利的。目前,官方没有专门的文件,所以制度上很难起到约束作用。在管理学生时,思想、学业与生活等问题有许多交叉,如果在职责上不清楚,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起来就无所适从。
(二)辅导员与班主任育人目标不一致。
长久以来,辅导员主要负责日常生活管理及思想政治辅导,班主任则更侧重教书育人。辅导员追求专业平衡,尽可能使学生全面均衡发展,除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外,还会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班主任更重视专业知识,教学方法都是以专业为前提的。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指引者不同的理念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进而影响发展。辅导员和班主任教育理念不同,也会增加相互之间的矛盾,最终影响育人效果[2]。
(三)辅导员与班主任沟通不畅。
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最重要的一点是沟通,无障碍的沟通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关键。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与班主任的沟通不多,辅导员主要忙于学生活动及各类事务,班主任主要忙于教学,双方只有在学生遇到比较明显问题时才会对接沟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四)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待遇制度有待改善。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更高,无形中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管理上会遇到更多问题,需较之前付出百倍的汗水和努力。然而,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专项补贴与奖励金并未随之增加,津贴标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变化不大。虽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奉献精神,尤其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这种奉献岗位,但与科研经费相较远远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三、医学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合力育人的策略
(一)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交流的最好方式。大学生的在思想、学业及生活方面的问题是共存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育人方式不同,在教育学生上就会有差别,而及时沟通,会使他们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的主要问题是建立良好的互通机制,在沟通上首先是保持畅通的。正所谓一个好的开始便赢在起跑线上,医学院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平台,确保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对彼此的工作职能、岗位领域有所了解,除了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外,还懂得如何协助对方,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除了召开工作会议外,也可适时举办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经验分享会,开展素质拓展等减压训练性质的团体活动,除了班级固定形式的周末晚点名外,进行年级学生大集中形式的晚点名或集体活动,拓展辅导员、班主任的常规固定化、模式化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间集体互动,可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
(二)统一认识,协同育人。
人才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高校在育人时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保持人才的均衡性和广泛适应性。虽然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学习之外应有一些丰富的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发展的空间,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辅导员与班主任须认识到共同的育人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各尽其职,充分合作。
美加州大学有一个学生事务系统,该系统由22个机构组成,专门服务于学生,其中包括招生机构、学籍机构、运动中心、健康管理机构、学生活动管理处、学生奖励计划室、应对暴力和防范机构、社团活动中心、学生人际管理机构、法律援助中心等,这些都是高度专业化的机构,面向全校服务。就我国而言,如此细致化、专业化的分工水平还达不到,但24号令明确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首要任务,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查课、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以进行引导,不应过多地介入其中并进行行政化管理。医学院校辅导员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工作是大范围的,不可能全面、细致,所以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应意识到这一点,对辅导员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和支持。另外,还应分清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做好合理分工、有效联动,保证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工作时实现工作的高效性,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细化规章制度,合理进行人员配置。
(四)提高待遇,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基础需求。
近年来,辅导员的待遇逐步提高,但相比之下仍有很大不足,尤其是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津贴待遇制度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一些高校有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比如山西师范大学在2017年划拨32万辅导员、班主任专用资金,以改善辅导员和班主任津贴待遇低的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给予辅导员和班主任250元/月的特殊津贴,并适当提高其他补贴的比例;湖南大学对学生公寓专职辅导员发放100元/月的夜班补贴;武汉理工大学鉴于校区比较分散、学生人数多的实情,高度重视兼职辅导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待遇,每人每月发放800元的酬金,这些津贴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医学院校在提倡教育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的同时,尽量要有相应的物质奖励进行必要的激励,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医学院校首先要重视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待遇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对本校的辅导员及班主任定级增加津贴分配的方法,将如何提高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岗位津贴放到整个学校的分配体系进行统筹考虑。此外,还可以专门设立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奖励,辅导员及班主任符合标准,学校就可以对其颁发相应的奖励。有些教师常年工作在辅导员及班主任岗位,学校还可以按照工作年限对其进行增酬激励,尤其是部分教师自愿多年坚守辅导员及班主任岗位,更需要在物质及精神上对他们加以关爱。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时代对辅导员、班主任这些工作在一线的管理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应切实保障好工作在这些岗位教师的基本权益,促进這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师稳定持续地为医学院校做出相应的贡献。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院校更加重视如何更好地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协同育人及管理工作效率,可以促进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频率,统一两者的育人目标,合理分工、有效联动,提高对他们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关爱,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促进辅导员与班主任高效联合,使他们为医学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洪梅.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13-114.
[2]孙浩源.理工类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中外合作专业本科生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4):84-89.
[3]彭钰涵.辅导员与班主任联合育人模式研究——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90-92.
[4]杜威,令狐欢欢,徐敏.高校实施“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共同管理模式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7(9):189-190.
课题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医学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协同育人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SZ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