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
摘 要: 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影响下,素质教育如火如荼,作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支点,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课堂构建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适当的语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习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良好的语文品格。
一、“阅读”中,奠定语文基础
(一)“翻转课堂”,激发思维灵感。
“翻转课堂”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阅读《真实的高度》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思考:什么是真实的高度?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最终明白這里所讲的“高度”是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和认知。随后教师问:“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会在寄上自己作品的同时提到自己的父亲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不需要,因为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水平,有的认为这样做能够给自己一个较高的起点,但是还需要后期的努力,最后教师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然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一起寻找答案。
(二)“情境教学”,提高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浅,对于长篇大论及烦琐的文字理解有些吃力,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为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阅读《火烧云》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段深情的朗诵,朗诵的内容正是课文中的片段,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学生沉浸在幻想的世界中,在脑海中浮现美丽的火烧云景象,接下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关于“火烧云”的图片,趁着学生们兴趣正浓,让学生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中出现的几种火烧云的形态和景象,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媒体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多媒体,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复杂的文字简单化,将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先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图片中有美丽的花朵和青青的草地,天空中有几只小燕子快乐地嬉戏,河里的小鱼和湖面上的蝴蝶也在愉快地玩耍……教师问:“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想到了什么?”学生:“春天!”教师:“那么,在大家的心目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各抒己见,学生1:“春天是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学生2:“春天小鸟们都从南方回来了,湖面结的冰也化了,不用再穿厚厚的棉袄了!”学生3:“春天是农民伯伯们播种麦田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大声念出课文题目,并继续问:“为什么题目是找春天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文章,帮助作者一起找春天好吗?找的多的会有奖励哦!”学生听后兴奋异常,阅读兴趣被瞬间激发。
二、“写作”中,培养文字能力
(一)“走进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和敏锐的嗅觉。由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笔尖,生活中的新奇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写作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以当时的季节为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当时是冬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雪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也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记忆中的“雪景”,或者带领学生走到操场近距离观察雪景,从而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枷锁,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良好的情景能够有效渲染情绪,从而激发无限的灵感。与此同时,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因为本文中小主人公的内心戏方面表现得不够充分,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拓展点,让学生用表演或者书写的形式,将剧情进一步展开,帮助小主人公表达内心独白,比如小女孩第一次看到奶奶时,学生将小女孩的表情及动作做了详细的描述,使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在小女孩被发现冻死的时候,有的学生将围观者的表情和行为做了详细的讲述,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学生在对故事进行展开的同时,思维得到锻炼,达到练笔的效果。
(三)“媒体助教”,激发创作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并逐渐走入课堂,成为教师教学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入“多媒体”,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例如,教师在写作课中创设一个《假如我有魔法》命题的作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先带领学生观看几个电影短片或者动画短片,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比如带领学生看“哆啦A梦”后,教师说:“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哆啦A梦呢?”学生:“想!”教师:“如果你们有了哆啦A梦,你们最想做什么呢?”学生1:“如果我有哆啦A梦,我想有一个时光穿梭机,这样我就能去古代看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没准还能带回来很多古董呢!”学生2:“如果我有哆啦A梦,我最想有一个记忆面包,这样学习的所有知识就都能记住了,考试再也难不倒我了!”学生3:“如果我有哆啦A梦,我想有它的万能口袋,我可以把书本和好多好吃的都装进口袋里,这样既不沉也能够随时需要随时取出来!”……教师每播放一段小视频,都让学生想象和发言,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
三、“诗词”中,培养审美情趣
(一)“学讲计划”,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学讲”与以往的“满堂灌”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学上的创新也是对教学的挑战,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更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让学生简单描述《望洞庭》具体讲述了些什么,让学生口述或者翻译,也可以为大家介绍本文作者的事迹,或者讲述洞庭湖的一些资料等,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或者“抢答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后习题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二)“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将多媒体引入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月亮”的美丽图片,再配合悠扬的古筝,将学生引入情景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幻想一幅画面,随后等学生的兴趣高涨时,开始进行课堂学习。
四、“朗诵”中,培养细腻情感
(一)“读悟结合”,提高朗诵水平。
朗读的前提是对文章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和中心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高质量的朗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例如,在朗读《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讲述喜欢此段的原因。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有的学生喜欢第二自然段,认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这句话很有趣、很形象。有的学生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那一整段的描写很生动,仿佛让人们听到远处的蛙鸣声……
(二)“情景创设”,提高情感体验。
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走进文章,更谈不上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情感,提高朗读的质量。
例如在朗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祖国河山的视频,学生被祖国的美丽所震撼,接著让学生与同桌分享家乡的美景和特色小吃等,再随机选几名学生与全班分享家乡。随后,教师问:“我们的祖国这么美丽,大家爱不爱我们的祖国呢?”学生:“爱!”教师问:“那么接下来大家在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幻想着祖国的样子,想象祖国的山川河流,抒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气之情!”教师为学生范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之后的朗读中更加投入感情。
(三)“全面评价”,提高学习信心。
评价对学生来说相当于航海中的“灯塔”,为学生指引方向避免走向误区。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朗读《最后的姿势》一文时,学生读道:“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这一段时,学生的紧张情绪并没有很好地诠释出来,教师说道:“你在这一段的处理上情绪不够饱满,在朗读一些情景时,你的脑海中可以浮现这样的情境,试着将自己融入情景中,遇到这样的情境,因该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试着用惊恐、紧张、慌乱的情感朗读,语速要快、语调要比平时提高、重音要落在动词上,请再试一遍吧!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阅读、写作、朗读及古诗词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淑真.略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9(01):27-28.
[2]刘玉萍.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9(0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