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循环式户外活动的巧用

2019-06-14 08:38张银红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幼儿园

【摘要】本文基于本土资源的乡村幼儿园循环式户外活动实践,论述在幼儿园循环式户外活动中巧妙运用乡土材料的策略,即将丰富的自制乡土器械带进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中,开展循环式户外活动,将乡土材料作为户外自选活动材料投放,提高循环式户外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

【关键词】乡土材料 幼儿园 户外活动 循环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150-02

自主户外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孩子们的常态活动,鉴于地处里下河乡土资源丰富的特点,我园将丰富的自制乡土器械带进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中,打破以班级、年龄及运动场地为界限的模式,开展循环式户外活动,优化户外活动的现状。在活动中,我园将稻草、竹梯、油桶、纸箱、轮胎、木块等作为户外自选活动材料进行投放,这些材料以低结构、多功能的特点得到孩子们的青睐。如何在此基础上将材料的功能不断放大,提高循环式户外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呢?对此,我园做了一些尝试。

一、投放区域细规划、妙统筹

幼儿园原有很多自制的乡土活动器械,以往都由各个班级按需自主选择使用,材料有限,常常不能满足班级课堂教学需求。首先,在循环式户外活动启动前,全园统筹规划,各教研组讨论分析各种材料的应用价值,并按照发展幼儿的主要运动技能需求进行归类,形成本园材料归类框架资源库。对照资源库框架,全园有计划地通过家长自制、教师收集、幼儿园购买三种途径添置户外活动材料,经过细规划的幼儿园户外材料资源库种类丰、技能全,体现了全体教师的智慧。

其次,幼儿园根据场地和空间特点,充分利用园内场地现有的设施、大型玩具、建筑,进行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等区域分布,我园规劃与设置以下户外活动区域。

1.草世界热身区

家长自制草裙、草鞋、草垫、草绳、草球、草龙等,一系列稻草制作材料是孩子们热身的好区域。孩子们刚开始户外运动时,一下子就进行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轻巧的草制材料能舒展幼儿的身体,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和灵敏性,开启运动之门。

2.自然材料投掷区

农村中的自然材料唾手可得,丝瓜筋、玉米芯、豆类沙袋等都是绝好的投掷材料,各年龄班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了“我给娃娃喂豆豆”“玉米棒射击”“小小飞行员”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发展投掷能力,并不断挑战自己。

3.凳、椅跨跳区

水乡资源的开发是我园重点打造的项目,我园经常将水乡最具特色的船、水、桥融入各类游戏活动中。关于桥的探索,孩子们的兴趣不减,幼儿园里收集了农村的各种小板凳、长条凳、小方凳等,并将这些凳子和椅子投放到户外区域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搭建各类桥,设置障碍,跨越小小桥、走过九曲桥等富有创意的游戏让孩子们长久驻足。

4.梯子轮胎钻爬区

梯子轮胎的组合是孩子们的经典组合,轮胎垒成山,轮胎、梯子变成桥,轮胎做山洞,轮胎风火轮……孩子们探索着各种难度的钻爬动作,时而加上迷彩遮布,一场激烈的野战游戏开始了。

5.板凳、长凳、高跷、罐类平衡区

平衡区的材料最为百变,小班幼儿在低矮的长凳上走平衡;中班孩子则喜欢挑战在小板凳上将各类罐子随心摆放,不时有孩子挑战失败,但他们依然热爱这样的游戏;大班幼儿在高高的大长凳上玩起相遇的游戏,在一次次失败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6.乡土技巧区

水乡农民有很多绝活,孩子们也把这些绝活带进了幼儿园,伴随着种植、收获水稻各种季节的到来,我们在技巧区投放了乡土材料,插秧用的秧苗、秧盘,收获用的连枷、样板和担子,劳作小能手们甩起连枷,锻炼了手臂大肌肉,发展了灵敏度和灵活性;推起样板练习堆、垒的技巧;小小担子更是发展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幼儿的观察能力、感知轻重并掌握平衡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了增强,同时孩子们也在玩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在游戏探索中根植水乡文化情结。

7.背物快跑区

各类轻重不同、体积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幼儿或背或抱,负重快跑,他们每天挑战自己、刷新记录,成功感和自信心在这里增长。

8.圈、格、棒跑跳区

各类大小不同的塑料圈、草绳圈,家长自制的各类布格子、纸棒,被孩子们摆成各种造型,设计出不同的规则,探索出不同的跑跳玩法。

9.草袋翻滚区

每年水稻收获的季节,稻草成了幼儿园里最廉价却最有魅力的游戏材料,自制的稻草玩具、稻草人,最为简便又深得孩子喜欢。孩子们将稻草塞到袋子里缝合,一个个草袋被铺满区域,孩子们尽情地翻滚、嬉戏,大胆地探索着各类翻滚技巧,在这里,孩子们的天性得到绽放,情绪得到宣泄。

这些区域的设置,优化了户外活动空间,满足幼儿户外运动的需要,自然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环境,为幼儿参与循环式户外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二、多元综合巧重组、精设计

在活动中,有些乡土材料的运动功能是显性的,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孩子们通过多次户外循环活动,已经能自己设置游戏玩法,从不同角度挖掘材料的挑战点。在难度恒定、材料功能显性的情况下,师幼共同设计生动有趣的运动游戏,能使器械的功能“活”起来,滋生出更多挑战点,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

以常见的平衡凳为例,刚开始大家在运动时只想到在平衡凳上走,玩法千篇一律。教师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尝试,生成了平衡凳“水乡桥儿”系列玩法,即把一张平衡凳架高在另外两张平衡凳上,变成桥洞隧道,孩子们玩着钻桥洞的游戏;将小板凳和平衡凳错开摆放,孩子们在大桥小桥间不断跨越,既要把握平衡,又要在高处跨走,这对孩子们很有挑战性;将平衡凳的一头架在垒高的轮胎上,变成斜桥,孩子们在摇摇晃晃的桥上小心翼翼地走着、尖叫着,快乐地玩耍。最有趣的是,幼儿们有创意地玩双人过独木桥游戏,一次次尝试双人快速、平稳地过独木桥的方法。改造后的平衡区,从孩子们每次只是任务式的经过,变成他们最想逗留和多次锻炼的区域。多种乡土材料的巧妙组合,使材料层次化、鲜活化,既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又使幼儿在不断的挑战和变化中玩出精彩。

三、“一物精玩”重情境、巧调整

活动情境可以把循环户外的单一运动项目变成生活化、情境化的活动。在常规户外活动中,教师总是鼓励幼儿一物多玩,通过不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我们发现重情境、巧调整的“一物精玩”更具价值。如在翻滚区投放的稻草垫中,孩子們多次在稻草垫上探索各种爬、滚动作,在秋收季节体验收稻子的游戏,扛着、背着、抱着稻草,合作抬稻草垫,不断地前进走、倒退走、背向走,模仿家人堆草堆的方式将稻草垫垒高。看似简单的稻草垫,幼儿玩得很精彩,多种形式的走、堆,影射了生活中常见的搬运技巧。这种既联系生活,又能让幼儿从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技能的活动,体现了多种运动能力的培养。再如将一张张方凳投放到户外后,孩子们创设了水乡小船的情境,以凳子为“船”,坐船——小鱼和我躲猫猫;跨船——多条船儿来回走;撑船——单脚站立向前倾;划船——伏在船上两头翘;睡船——双人合作躺船上,孩子们在一张张凳子上,以多变的游戏情境积极探索各种平衡动作,有挑战、有花样、有乐趣,将一张张凳子玩精、玩活。

在户外活动“一物精玩”的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幼儿活动的强度、密度,并随时做出调整。在户外各区域材料投放时,起初动作要求略低,如技巧区可先玩农用工具;圈、格、棒跑跳区中材料的堆砌高度略低,投掷区的目标摆放距离短一些。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幼儿摆放材料时,注意加大活动的强度和密度,提供农产品让幼儿打谷、打菜籽,幼儿在玩乐中掌握技巧;跑跳区中的材料增加高度和密度;投掷区根据动作目标适当调节高度和距离。活动最后,幼儿的精力消耗大半,则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一物精玩”户外材料的巧投放至关重要,活动器械的摆放、难度变化并非随心所欲,教师要多方考虑并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尝试,让幼儿每天都有“跳一跳,够得着”的运动,就能在户外运动中收获自信和成功。

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具有乡土风情的循环式户外活动,让幼儿从积极参与到“我的游戏我做主”,教师从全程把控到适时引领,幼儿收获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教师则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全方位探索出幼儿园循环式户外活动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张银红,女,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海安市骨干教师,主持多项省、市级规划课题,多次获海安市优课评比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爱“上”幼儿园
户外活动开始啦
大班额背景下幼儿户外活动有效评价之我见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