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2019-06-14 09:03穆倩
艺术评鉴 2019年6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民族声乐高校教学

穆倩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对于民族音乐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当前音乐教学逐渐走向多角度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也在不断进步。然而对于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来说,其教学转变过程和未来多元化发展方向的有效融合,是影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水平的关键。本文将针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理论和时间结合的发展模式。

關键词:民族声乐   高校教学   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78-02

一、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概述

(一)声乐教学亟待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在教育事业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普及。在这种社会北京环境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人才之间的竞争机制发生改变,使高校教育同样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目前大多数高校不断拓展招生,提升学生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情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亟待改革。

(二)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

在1958年前后,全国各地区的艺术类高校纷纷开设组建民族声乐专业,自此,民族声乐发展逐步走向了系统化和正规化。在高校民族声乐专业的进步和发展下,对该专业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也不断进行,使民族声乐教学有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学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仅仅构建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传统民歌的表演教学,忽视了民族声乐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过于单一,实际应用水平还远远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难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全貌和内涵学习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现象,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大多数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依然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民族声乐多元化和创新性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很多民族声乐的执教老师,大都是专业从事音乐事业或者音乐学院中的精英人才,在音乐学习中接受的往往是美声唱法和表演理论,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接触较少,缺乏深入且系统了解,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影响学生的民族声乐表现力。

(三)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训练

高校民族声乐在进行声乐训练教学中有着一套自己的体系,但是尚不完善。目前民族声乐教学需要一种能够将民族声乐特色和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在生理、心理和表现中更好的展示民族声乐的魅力。这需要不断完善声乐训练中的理论和方法,利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呼吸、共鸣和发声器官保持良好的状态,使学生心理充满感情和热情,在演唱中提升状态和水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视实践教学。民族声乐与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师应当重视民族声乐的实践教学,营造出适合民族歌曲演唱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投入到民族声乐的表演中去。

第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当提高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力和创新力,通过传授基础的乐理知识和演唱理论,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分析掌握与民族声乐的相关曲目和背景文化,从而生成自己的独特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高校民族声乐应当重视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感情的抒发,民族声乐是一种具有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独特音乐,在学习中不能重视技巧,轻视感情的表达。因此,好的民族声乐表演者首先需要弘扬民族声乐的表演技法,发挥音乐的强烈感染力,使音乐中的情感和美能够表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做到以上内容之后,才能在融合美声等其他演唱技巧的同时,对民族声乐进行优秀的创新。

二、声乐教学理论和原则

(一)加强基础理论建设

要想提升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建设,打造良好的音乐体系,挖掘我国传统的东方哲学和传统审美意识,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民族声乐流派和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建设工作,能够为民族声乐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二)保护民族艺术文化根基

我国民族艺术文化根基是提升声乐教学水平的关键。在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中,教师应当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传统文化审美体系,以多视角的观念来实现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音乐,还要传承文化发展,将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基础,传递到学生思想中,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基础上,提升民族声乐表达水平。

三、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对策

高校民族声乐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以培养高素质民族声乐人才为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观念建设,使学生从单一的西方文化学习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多元化的民族声乐学习观。

(一)重视原生态的民歌学习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以传承民族声乐艺术为基础,然后进行国外先进民族声乐文化和技巧的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聘请原生态民族声乐演唱家作为高校声乐专业的指导教师。由于这些原生态演唱家在实践经验方面有着更为独特的优势,在表演中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彰显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风格,表达出强烈的民族风格。第二,大力培养学生对原生态民歌的演唱能力。在招纳学生时,学校可以招收那些擅长民歌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长时间与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歌曲耳濡目染,能够传承本地区民族歌曲的特色和内涵,其结合生活的创新能力也十分强。招收这些原生态民歌演唱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有效提升班级内学生的整体演唱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创新民族声乐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基本理论知识训练和传统民族声乐理念教学之外,还应当重点进行经典曲目和不同艺术形式状态的曲目学习,尤其是在表演教學中,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当前文化多元背景下的演唱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民族声乐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调整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内容。众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大多是曲谱,很多经典的音响和音像材料却没有被当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对经典音响和音像制品教学内容的补充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够丰富理论教材。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当博喊着发声原理和器官结构等,并且对不同的审美理念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进行分析指导,即允许学生的通俗唱法和特殊长发,提升学生的个人感悟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加大少数民族的音乐数量,引入各类型的民族声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进行特点分析,发现普遍的规律,提高学生对民族声乐内涵和表达手法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民族声乐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不仅需要对世界民族声乐进行整体以分析,还需要对东方声乐特点进行研究和对比,促进教学有效性地提升。

(三)健全民族声乐知识体系

民族声乐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美感,通过声音表现情感,从而震动听众的心灵,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民族声乐表现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演唱者的个人情感和理解支持,还需要依赖一定程度演唱技巧,这样才能诠释音乐中的特殊韵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指出歌曲中的二次创作概念和原则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有着一定的认识和创造能力。高校民族声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途径,不仅仅是需要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改革,还需要在技巧和内涵理解上重视学生积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多元化发展属于一个长期发展进步的过程,是不断深入和变化的过程。民族声乐教育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经验和理论支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民族声乐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使民族声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改善,更好的适应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雯靓.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艺术研究,2018,(01):246-248.

[2]赵弦箫.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6,(24):232.

[3]赖月娟.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6,(07):183-184.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民族声乐高校教学
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