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艺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分析其中的原因,论述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及评价艺术,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设计 误区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24-04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够重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所布置的作业不够科学,思考性不强,显得过于随意。如题目出得太简单,但题量很大,没考虑学生的承受力;有的教师干脆直接搬用课外练习的题目,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重复的情况,如让学生反复抄写生字词、背诵,重写多遍做错的题目,使学生疲于抄写、背诵,哪里还会有写作业的兴趣?这样的作业,如何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构建和优化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写作业,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作业训练有效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业的好处多多,一是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二是有助于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检测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听懂了、学会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业的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思考。但是,当前的语文作业设计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曾经对我校语文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现状进行过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作业题量大,题型单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大多数语文作业是抄抄、写写、划划、记记,作业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产生了厌倦情绪。而教师设计作业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照搬教辅作业多,根据实际编写作业少;布置的语文作业知识巩固多,体验实践少;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语文作业一刀切多,自主选择少;作业评价缺乏人情味,方法简单。这样的作业设计,总量过大,质量偏低,反差太大,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出现以上问题,也是有因可循的,现笔者分析如下:
(一)所布置的作业没有经过认真设计
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和家访等,再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没有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有的甚至不愿意花这份心思设计作业。其实,作业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有的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内容除了配套的一些练习,其他都是从教辅资料“信手拈来”,或者是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随意性强。
(二)所设计的作业未能体现层次性
有的学校存在班额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管理有困难,很难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更别说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设计层次性作业上。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就会五花八门,教师改作业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更多,造成负担过重。
(三)为考试“高分”而设计语文作业
传统的作业观念总是侧重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布置作业,就是为了多练习,反复练习,把考试可能出的题目都做过,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样的应试式作业,把作业作为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忽略了作业的真正作用,造成了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的熟练度和质量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反差太明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近幾十年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在发生巨变——先进的技术与交流手段、迅猛发展的经济与激烈的竞争、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挑战(从金融危机到全球变暖等)。如果学校教育仍然保持不变,那么学生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21世纪的教育不仅包括传统教育科目,如阅读、写作、算术等,更应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题,如全球化意识、金融、经济、健康与环境保护等。也就是说,布置作业,要达到优化的效果,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学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学习原则、渗透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等。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抓住活动的契机,设计灵活多样、易于操作的作业,使每一次作业达到设计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是听一听、说一说,也可以是读一读、写一写,还可以是演一演、画一画等。作业最好是动手、动脑和动像结合,以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形象思维发展优先的特点,在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
怎样才能让语文作业的设计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使其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做了以下尝试: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多维度作业
1.结合生活,设计生活性作业
所谓的生活性作业是指以现实生活的背景为基础,在作业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完成作业,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学习不单只在课内、在书本里,还可以在课外,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生活,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1)布置听、看作业
听、看作业就是让学生听新闻、看新闻和有选择性地看有益儿童身心的综合性节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关心国事、天下事的习惯,以及了解生活常识。例如,笔者每天都布置学生收看新闻,让学生选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每天都能收获很多的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国家大事。
(2)布置调查、访问作业
通过到社会上开展调查、访问活动,学生可以接收到更多的教育信息,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当“小小环保卫士”,考察我们附近大海的水质,并作简单的分析报告。对此,学生热情高涨,他们走访居民,拍照取证,上网查找资料,甚至还有小组自编自导了舞台剧《海底世界》,用海里生物的控诉,唤起了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角色体验,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道理。当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有过感悟时,其就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了。
(3)设计动手作业
动手作业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感受。比如,让学生制作名片、不倒翁,做家务活……这种动手作业,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一》一课时,面对全部是描写春天的词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想、画、写、看、说、再画、再写”的动手作业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可要求学生想象自己眼中的春天,以及询问长辈关于春天景色的词或句子,并把它画下来;上课时带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中找春天,欣赏春天的景色,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回到教室说春天;最后画春天的美和写春天的美。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中,锻炼了听、看、说、写的基本技能。
2.整合学科,设计综合性作业
所谓综合性作业,就是依据儿童的生活体验,结合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各学科知识、能力的作业。小学语文课文涵盖了很丰富的内容,可是书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布置课外作业能更好地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材习作3训练主题“我喜欢的一种美食”时,笔者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关注点,融合信息技术、社会等学科设计了“餐桌上的海底世界”实践活动,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写作练习。
在实践活动前,创设特定的情境——在世界美食博览会向世界各地的来宾介绍北海美食。让孩子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实地调查采访、亲自动手制作,以及比较各地美食与北海美食的异同后,自主找出北海的特色美食,以小见大地理解地方资源、地方风俗对地方美食的影响,使他们理解饮食文化的含义,从而体会地方文化的内涵,产生写作的欲望,主动练习撰写状物记叙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调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观察事物、观察生活,最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演示文稿、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发布。
3.结合儿童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人类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认真思考问题,遇到困难也会勇于克服;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不仅不会对学习感到害怕,以及有思想负担,反而感到做作业是一种享受,就像玩游戏一样给人带来快乐。所以,设计语文作业应以“兴趣”为核心。例如,在教学修改病句的知识后,一般而言,课后作业就是出一些病句,让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过来。对此,笔者一改常态做法,设计了趣味性的作业——“投篮”趣味练习。教师把病句写在一张纸条上,每张纸条写一句,学生摸到其中一张后判断这句话出错在哪里,错误的类型是什么,再把这张纸条投入相应的筐里。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致很高,为了提高“投篮命中率”,都仔细读病句,然后认真分析。最后,学生轮流从篮筐里摸出一张纸条,摸到哪张,就把纸条上的病句改正过来。
学生的年龄小,对他们来说,最厌烦的是呆板生硬、一成不变的作业;他们喜欢的是生动有趣的作业。纵观教材,在编排处理上,有很多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领会其编排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玩”中构建新知体系。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2的课文是认识多项体育项目的名称。对此,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訪家人,了解家人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和了解他们喜欢这项运动的原因,并了解家人对运动的看法和对体育项目的认识情况。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课本里的知识,还掌握了一门新的知识,就是如何与家人沟通。
4.结合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设计课外实践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实践型作业”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改的这一精神,因为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积淀知识基础、开发自主潜能、渗透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过去复习生字,都是要求学生抄抄写写,而现在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做生字卡片。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卡片形状,在卡片上配上简单的图画,卡片后面扩充词组,使学生既预习了生字,又预习了词语和意思;到了课堂上还可以用来复习,做游戏。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卡片有很多的好处,一是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缓解了学生识字量大的压力。做字卡虽然比较麻烦,但学生很喜欢,而且乐此不疲。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布置分层次作业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而言,智商的分布是这样的:超常(130分以上)和低常(70分以下)的智商大约各占总人数的1%,偏高(110分—129分)与偏低(70分—89分)的约各占19%,中常智力约占60%。试想,学生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却都做着同样的作业,最后造成什么后果?不难看到,有的学生感到作业太浅了,有的学生觉得太吃力,不会做。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更别说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班上的学生,笔者一般分为好、中、差三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比如,给四年级学生布置写一件事的作文,要求接受能力較强的学生不仅要写通顺、完整,还要写具体,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则要求把事情交代清楚,写完整一件事,字数上也不做过高要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性的,但这种差异性不是永远不变化的。有良好的环境熏陶,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小。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够照顾不同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后,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
1.我想把古诗《早发白帝城》背诵给我的好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2.我最喜欢画画了,古诗中描写的画面真美,我要把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3.读完了这首诗,我也想写一段话,表现某个人急切的心情。
4.我喜欢读李白的诗,我要读一读李白的其他古诗并背下来。
5.我要给课文配一幅插图。
6.我喜欢朗诵,我想配乐朗诵这首诗。
这六道作业题难度不同,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该教师规定,第一题要求全体同学都做,其他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这样设计作业能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有趣。
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之间是有年龄差异的,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布置作业。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形成概念要经过以下过程: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受直观特征以及事物的实际用处所支配,比较难理解事物的抽象概念;到了三、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了,但直到五年级以后才能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因此,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一步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写作文,一、二年级以看图写话为主,三年级要进行片段训练,要求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情,四年级到六年级要加强记叙文的训练,能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四、讲究评价艺术,保护学生写作业的热情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和“×”评价学生作业的正误,其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比较学生学习差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评价学生的作业要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并从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建立信心。为了更好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时,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作了如下尝试。
(一)对话,让评价有人情味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着他们的学习结果也不同。从学生作业中,也能看到这一点,学习好的学生一般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常常得高分,甚至满分;学习不好的学生的作业往往错漏百出。如果教师改作业时,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长期以往,学生对于作业评价就会很麻木。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拿到发下的作业后,打开看一下分数,就塞到书包里了,没有好好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如果教师在后面写一些鼓励性评语,或者中肯的修改意见,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它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才是作业评价的最高境界。
例如,指导学生开展“餐桌上的海底世界”语文实践活动中,针对潜力生,笔者特意设计了《学习小册子》,并通过师生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在小册子里教师每天都以小助手“圆圆”的身份和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在学习开始的第一天,设计的问题有:
1.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你知道怎样做了吗?
完全明白( ) 明白( ) 还不怎么明白( )
2.你参加小组活动的情况:
(1)接受了任务。是( ) 否( )
(2)参加了小组的讨论。发言积极( ) 只说了几句( )不想发言( )
(3)在小组活动中你的主要任务是( )
(请填记录员、发言人、组长、资料整理、观察员、摄影等)
3.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
优( ) 良( ) 还需努力( )
4.你的组员对你的表现的评价:
优( ) 良( ) 还需努力( )
5.这个活动的主题,你喜欢吗?
喜欢( ) 一般( ) 不喜欢( )
小助手的话:
类似的问题和对话,贯穿整个语文实践活动,它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后面的教学设计环节提供思路。同时,笔者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在后面的“小助手的话”里,以鼓励为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上鼓励性的话语,如“虽然你给自己的评价是良,但老师已经觉得你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很棒,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好事,加油”“你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等。
《学习小册子》每天一对一地和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对话。朋友式对话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注自己,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这种朋友式的关心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或给予情感上关怀鼓励,或提供活动中的小建议,让学生不畏难,学得有自信。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很多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往往是打一个分数,或者给一个等级,形式过于简单。其实,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写一段简单的评语,画一个表情符号,或者展示作业,请学生汇报作业,互相检查交流等。
在学生完成实践性语文作业之后,笔者一般采用汇报会的形式让学生评价作业:
1.评价层面的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能单一,评价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