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铭, 俞夏欢
(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 浙江 长兴 313100)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如何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传输和消纳成为了日益突出的问题。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 波动性, 难以进行有效调度, 且随着负荷的日益增大, 电网的峰谷差率也逐年增大,这些都对电网安全有着显著影响。
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的并网消纳问题, 通过削峰填谷减小电网的峰谷差率,同时储能还具有调频、 备用、 黑启动等多种功能。 储能技术的应用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储能系统以大功率、 长时间的供电场景为对象,一般为能量型储能系统。 集中式储能主要为抽水蓄能、 压缩空气储能等。 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功率从几千瓦至几兆瓦不等, 储能容量一般小于10 MWh, 多接入中低压配电网或用户侧。 分布式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要代表, 其安装地点灵活,与集中式储能相比, 减少了集中储能电站的线路损耗和投资压力。 通过多点分布式储能形成规模化的汇聚效应, 积极有效地面向电网应用, 参与电网调峰、 调频和调压等辅助服务, 将有效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同时也能给用户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1-4]。
通过对大量分布式储能进行集群控制, 即采用所谓的“虚拟电厂技术”可以让分布式储能达到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效果, 从而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5-6]。
电力系统的最大装机容量是根据最大发电负荷来定的, 而处于负荷曲线顶端的这部分尖峰负荷持续时间往往是很短的, 也就是说通过削峰填谷可以减少发电装机容量的建设成本, 按照目前火电机组的平均单位造价约为3 800 元/kW, 这部分费用就可以节省下来。
利用储能的削峰填谷效应, 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按照目前煤电600 MW 主力机组的相关参数[7], 机组平均负荷率提升5%, 机组度电标煤耗可降低2~3 g。 因此大规模储能在得到有效调控下的前提下, 可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效, 具有显著的效益。
通过削峰填谷还可以替代天然气机组的调峰作用, 从而降低天然气机组的利用小时数, 降低天然气机组的寿命损耗和检修费用, 同时减少天然气的消耗。
随着特高压直流的大规模接入, 作为受端电网由于用直流替代了大量常规机组, 导致系统转动惯量大幅下降, 系统调频容量大量减少, 相同功率的缺额造成电网频率的跌幅加大, 频率特性恶化, 低谷时段直流馈入功率较大时频率稳定问题更为突出。 电化学储能具有快速启动的特性,响应速度一般为毫秒级, 爬坡能力很强, 从空载到满载所需的时间是秒级, 作为紧急事故备用,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介入, 有效防止电力系统频率崩溃[8]。
新能源发电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是大势所趋, 但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等绿色新能源因其自身固有的随机性和间歇性, 不可能像传统电源一样可以制定和实施准确的发电计划, 这给电网的运行调度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给电网带来无功、 潮流分布、 调频、 调峰、 电能质量等问题, 也会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电化学储能的应用可以弥补间歇性新能源负荷出力随机的缺点, 有助于平衡负荷波动、减小新能源并网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提高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9]。
传统的水电机组和火电机组均由具有旋转惯性的机械器件组成, 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将经历一系列过程, 其参与电网调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10]: 例如, 火电机组响应时间过长, 不适合参与较短周期的调频, 参与二次调频的火电机组爬坡速率受限; 水电机组受地域或季节性影响较大。 而电化学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 控制精确、 双向调节的优势, 特别适合应用于较短周期负荷波动下的动态调频。
1.5.1 分时电价管理
目前实行分时电价机制, 以浙江省为例, 大工业用电、 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 农业生产用电的六时段分时电价划分为: 尖峰时段19:00-21:00; 高峰时段8:00-11:00, 13:00-19:00, 21:00-22:00; 低谷时段: 11:00-13:00, 22:00-次日8:00。用户可以通过储能装置制定自己的用电计划, 用电价较低时段的电量去满足电价较高时段的用电需求, 做到低谷时充电, 高峰时放电, 从而通过电价差来降低自身的用能成本[11-13]。
1.5.2 容量电价管理
现行电价实行的是两部制电价, 即包含了容量电费和电量电费, 例如浙江省的容量电费收取标准为30 元/kVA(按变压器容量计)或40 元/kVA(按最大需量计)。 如果通过储能的方式能够将变压器的最高负荷率控制在75%以内, 则可以减少变压器的容量电费, 从而节省一定的费用。
1.5.3 提高电能质量
通过在用户侧安装储能装置, 可以有效避免负荷波动或者短时故障引起的电压波动、 频率波动、 谐波和功率因数的影响, 从而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 对于生产上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包含蓄电池本体、 BMS(蓄电池管理系统)、 PCS(双向变流器)、 EMS(能量管理系统)等。 表1 为各类型电化学储能成本构成[14]。
表1 各类型电化学储能成本构成(元·Wh-1)
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度电成本为:
式中: C度电为系统蓄电成本; S0为系统初始投资成本; SC为系统残余价值; Q 为储能全生命周期所发总电量。
一般系统残余价值考虑蓄电池的残值和储能PCS 的残值两方面,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k1为储能PCS 的残值率; k2为蓄电池的残值率; SPCS为储能双向逆变器的初始价值; Sbattry为蓄电池的初始价值。
在满负荷等时长的运行情况下, 全生命周期总电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Pmax为储能系统最大输出功率; T 为每天的放电时长; D 为年运行天数; m 为储能系统运行寿命; λ 为储能系统容量年衰减率。
由于储能系统的PCS 存在转换效率, 蓄电池充放电时存在库伦效率, 这就导致了放电电量总是小于充电电量, 假设充放电的转换效率为η,那么等效电价差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C放电为放电时电价;C充电为充电时电价。
通过比较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与等效电价差概念, 可以给出储能经济性的简单判据, 当C等效>C度电, 即当前等效电价差大于储能系统度电成本时, 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以建设一座1 MW/2 MWh 的分布式储能电站为例, 对铅碳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削峰填谷差价套利进行经济性分析比较。
3.1.1 边界条件[15]
(1)铅碳电池系统的整体效率按85%计。
(2)DOD(放电深度)按70%计。
(3)铅碳电池的系统残值率按照25%计。
(4)PCS 对蓄电池的寿命比取2。
(5)铅碳电池循环寿命取2 800 次, 使用年限取8 年(“两充两放”模式下需重置一次电池)。
(6)铅碳电池的年容量衰减率取2.5%。
(7)铅碳储能系统单位造价按1 300 元/kWh计。
(8)电价按照浙江省2017 年10 kV 大工业用电分时电价标准, 即尖峰电价1.082 4 元/kWh, 高峰电价0.900 4 元/kWh, 低谷电价0.416 4 元/kWh。
3.1.2 经济性指标分析
“一充一放”模式下: 全寿命周期系统的度电成本为0.543 7 元/kWh; 等效电价差为0.592 4元/kWh; 储能系统IRR(内部收益率)为1.53%。
“两充两放”模式下(中间置换一次电池): 全寿命周期系统度电成本为0.481 2 元/kWh; 等效电价差为0.501 5 元/kWh; 储能系统IRR 为1.58%。
3.1.3 商业化应用条件分析(以IRR>8%为基准)
(1)在电池寿命及电价不变的情况下, “一充一放”系统造价需低于1 050 元/kWh, “两充两放”系统造价需低于1 180 元/kWh。
(2)在成本及电价不变的情况下, “一充一放”系统的循环寿命需达到5 000 次, “两充两放”系统的循环寿命需达到3 500 次。
(3)在成本及电池寿命不变的情况下, “一充一放”系统需要等效电价差达到0.8 元/kWh, “两充两放”系统需要等效电价差达到0.6 元/kWh(尖峰时段与峰值时段的平均值)。
3.2.1 边界条件[16]
(1)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整体效率按90%计。
(2)DOD 按90%计。
(3)逆变器对蓄电池的寿命比取2。
(4)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取2 800 次, 使用年限取8 年(“两充两放”模式下需重置一次电池)。
(5)磷酸铁锂电池的年容量衰减率取2.5%。
(6)电价按照浙江省2017 年10 kV 大工业用电分时电价。
(7)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的单位造价按2 000元/kWh 计。
3.2.2 经济性指标分析
“一充一放”模式下: 全寿命周期系统的度电成本为0.811 0 元/kWh; 等效电价差为0.619 7元/kWh; 储能系统IRR 为-6.24%。
“两充两放”模式下(中间置换一次电池): 全寿命周期系统度电成本为0.757 1 元/kWh; 等效电价差为0.528 7 元/kW; 储能系统IRR 为-17.95%。
3.2.3 商业化应用条件分析(以IRR>8%为基准)
(1)在电池寿命及电价不变的情况下, “一充一放”系统造价需低于1 200 元/kWh, “两充两放”系统造价需低于1 300 元/kWh。
(2)在成本及电价不变的情况下, “一充一放”系统的循环寿命需达到7 000 次, “两充两放”系统的循环寿命需达到5 600 次。
(3)在成本及电池寿命不变的情况下, “一充一放” 系统需要等效电价差达到1.07 元/kWh,“两充两放”系统需要等效电价差达到0.86 元/kWh(尖峰时段与峰值时段的平均值)。
(1)目前在浙江省无论是铅碳电池储能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储能, 在用户侧削峰填谷应用场景下均不具有商业化运营的条件。
(2)由于铅碳电池存在较大的残值, 故目前铅碳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更加接近商业应用。
(3)技术层面而言, 锂电池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循环寿命有望进一步提高, 造价会进一步下降; 而铅碳电池受原材料铅的影响, 造价下降空间有限, 且铅碳电池循环寿命提高有限, 故从发展前景来看, 磷酸铁锂电池要优于铅碳电池。
(4)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电价政策的优化, “两充两放”的模式会更加优于“一充一放”模式。
以总投资财务IRR 达到8%为基准, 给出2种充放电模式在目前条件下的初装补贴(一次性)、容量补贴及度电补贴建议, 见表2、 表3。
表2 “一充一放”模式下电化学储能补偿建议
表3 “两充两放”模式下电化学储能补偿建议
目前要实现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的商业化运行, 一方面要降低储能的成本, 提高储能的循环寿命, 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电价机制。 此外如果能将大量的分布式储能进行统一的调控, 将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诸多的潜在效益, 对于这部分价值需要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 分布式储能的收益应该是多方面的, 而不是单一地局限于峰谷差价套利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