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6-14 01:16廖影金严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阿昔洛单核细胞传染性

廖影金 严建华

1.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儿科,广东博罗 516100;2.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惠州 5160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因EB病毒(EBV)感染而引发,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多以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可检测到抗EB病毒抗体[1]。而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加之家长对此病的了解较少,加之此病临床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特异性,极低,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误诊率较高[2]。常规采取抗炎治疗,因无法杀灭病毒,因此临床效果较差。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效果较好,因此本院采取此药,针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治疗上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3d平均体温、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3d平均体温、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n 治疗后3d 症状消失时间(d) 平均住院时间(d)平均体温(℃) 白细胞计数(×109/L)实验组 26 36.71±0.26 10.43±0.87 2.95±0.16 13.03±1.27对照组 26 37.23±0.37 13.76±0.98 3.93±0.27 15.96±2.08 t 5.863 12.957 15.922 6.130 P 0.000 0.000 0.000 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男14例(53.85%),女12例(46.15%),年龄2~11岁,平均(6.9±0.8)岁,患病时间0.6~3.8d,平均患病时间(1.8±0.4)d。对照组男 15例(57.69%),女 11例(42.31%),年龄2.1~11.8岁,平均(7.1±1.1)岁,患病时间0.7~3.9d,平均患病时间(1.9±0.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为主要症状;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诊断;年龄≤12岁;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可配合治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4]:本组药物过敏;依从性较差。

1.2 治疗方法

对入组患儿完善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对照组患儿采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215,规格:1g×10瓶),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治疗淋病的推荐剂量为单剂肌内注射0.25g。实验组采取注射用阿昔洛韦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410,规格:0.1g×24片 /盒),2岁以上儿童按体重一次20mg/kg,一天4次,共5d,出现症状立即开始治疗。40kg以上儿童一次0.8g,一天4次,共5d。

1.3 疗效评价标准[5]

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无不适症状,未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为治愈;临床症状改善,无不适症状,未发生并发症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有轻度不适症状较轻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有严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入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3d平均体温与白细胞计数、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不良反应率为7.69%,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6.92%,不良反应率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3d平均体温、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3d实验组患者平均体温、白细胞计数、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V感染引发,主要传播途径为唾液传播,对淋巴组织或器官有着全身性的伤及,秋冬多发,临川表现复杂多样。而在儿童发作中,年龄越小,越不容易诊断,其发生症状与普通感冒差别较小,确诊需要辅助实验室检查,当EBV抗体检测为阳性时可明确诊断[6-7]。此病的临床症状表现的较为复杂多样,一般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咽痛、淋巴结和肝脾重大、周围血单核细胞大量增多。由于该病的外周血中未能出现异常的淋巴细胞,因此误诊和错诊率较高。大多数医生将该病误诊为敢买,由于伴有咳嗽的症状常被诊断为肺炎,若医生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准确识别血象,则有可能诊断为白血病。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成熟,EBV抗体检测和嗜异凝集实验成为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手段。此病的发生发展主要由病毒引发,因此在治疗方向上,以消除病毒为主要目的[8-10]。阿昔洛韦是核苷类抗DNA病毒药,具有在病毒裂解期抑制病毒DNA 聚合酶合成的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及减少病毒从患者口腔部排出。对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EBV病毒有着较好的抵抗效果[11-14]。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效果较好。头孢克肟为抗生素类药物,因此对病毒的消灭作用较差。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不良反应率为7.69%,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6.92%,不良反应率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取阿昔洛韦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3d实验组患者平均体温、白细胞计数、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采取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治疗后平均体温,缩短患儿临床症状存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效果理想。小儿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疾病发生会损害多个器官,但该病的预后具有自限性,因此,在疾病治疗上固然重要,但在治疗的前提为确定诊断,应加强对小儿类似感冒症状发生时,检测EBV病毒,以确定疾病类型,减少误诊的发生,本着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手术医生要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熟练掌握和了解,以便于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本组研究结果与雷宏涛等[15]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治疗中,采取阿昔洛韦治疗,可有效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平稳降低体温与包细胞计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阿昔洛单核细胞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注射用阿昔洛韦致透析患者脑病1例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