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9-06-14 01:16张锋岂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丁苯

张锋岂

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广东汕尾 516600

急性脑梗死指脑组织血液供给突然中断后出现的坏死症状,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阻塞管腔,导致脑部血供不足而发病;异常物体进入脑动脉或血动脉,同样会使得血流骤停,致使所支配的区域组织坏死、病变、急性脑梗死起病突然,多在夜间休息时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后可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半身不遂、吐字不清、吞咽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昏迷不醒等症状。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手段,有利于抑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2]。为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选取收治的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丁苯酞联合尿激素静脉溶栓治疗方案,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8~75岁,平均(56.2±1.5)岁,体 重 48~ 73kg,平 均(61.3±0.8)kg,病 程8~ 25h,平均(14.2±2.1)h,合并症类型:合并高血压患者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39~77岁,平均(56.6±1.2)岁,体重 47~72kg,平均(61.1±0.7)kg,病程 9~27h,平均(14.5±1.9)h,合并症类型:合并高血压患者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2)年龄25~75岁;(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心、肝、脾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2)正在接受其他溶栓治疗或近期有相应治疗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精神病患者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和合并症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如氧气辅助支持、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补液、营养神经等处理,针对血压高者,给予降压处理;血脂高者,给予降脂处理,与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酞胶囊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具体治疗方案为:将10000U尿激酶(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12,规格:10万单位/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内进行溶解、稀释,静脉推注,时间不超过5min,而后将150万U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进行溶解、稀释,静脉滴注,耗时不超过30min;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0.1g/粒),口服,0.2g/次,3次 /d,连续治疗 2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用法同观察组相同,即将10000U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内,静脉推注,时间≤5min,而后将150万U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静脉滴注,时间≤30min,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4-6]

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1)、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治疗后,患者基本上可自理生活,肌力恢复至3级,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显效:部分生活可自理,肌力恢复至2级,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有所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开始恢复,肌力恢复至1级;无效:生活自理能力、肌力和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或比治疗前更严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NIHSS量表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和忽视共11个项目,满分为5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5]。

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涉及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桌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共10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6]。

血管再通率判定标准[7]:以Jahan分为依据,即完全再通(缺血区完全恢复灌注)、部分再通(有低于50%血液灌注)、未通(无任何变化,或是无响应的血液灌注改善)。再通率=完全再通率+部分再通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分)

组别 n NIHSS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6 14.2±1.8 10.5±1.2 10.262 0.001 59.6±2.7 72.1±3.2 17.913 0.001观察组 36 14.5±2.0 7.2±1.4 17.941 0.001 60.3±2.4 88.5±3.6 39.106 0.001 t 0.669 10.738 1.163 20.429 P 0.253 0.000 0.124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Barthel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 NIHSS评分为(14.2±1.8)分,Barthel指数为(59.6±2.7)分,与观察组的(14.5±2.0)分和(60.3±2.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81.6%,与观察组的9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结果[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以血液、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脑血管狭窄/阻塞为主要病因,且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者、存在吸烟酗酒史者、肥胖者等因素有关,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情况患者发生该疾病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群体[8-9]。总体来讲,该病起病突然,且多发生在患者安静休息/睡眠时,症状较多,如意识不清、嗜睡模糊、肢体无力、走路摇晃、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以及半身不遂症状,可以是单侧肢体、上下肢严重程度并非一致,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以往临床诊断通常采取头颅CT、头颅磁共振扫描、脑血管造影等方式,可通过确定发病部位、病灶大小、脑水肿程度,为其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10]。

目前,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溶栓治疗两部分,前者涉及血压调整、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此外,需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及时为患者翻身或按摩,防止压疮或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必要时可给予适量低分子肝素,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出现,同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供给方式;后者是采取尿激酶、纤溶酶元激活剂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11-12]。相比较而言,一般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需要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目前,尿激酶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它是由健康人尿中分离出来的酶蛋白,可直接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内发挥作用,促使纤溶酶原裂解为纤溶酶,进而对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VⅢ进行溶解,溶栓效果好,除此之外,尿激酶可提高血管二磷酸腺苷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13]。血栓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栓子在脑组织中以碎片的形式存在,一旦参与到血液循环中,便会引发缺血与意识障碍症状;若较大栓子脱落,便会使得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被阻塞,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尿激酶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脑梗死在静脉溶栓治疗后易发生再闭塞,据统计,其发生率为10%~20%左右,是由于患者发病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致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上升,经过溶栓治疗后,则会导致血小板被激活,造成凝血酶的形成。所以,认为联合用药方案更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丁苯酞联合尿激酶用药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4]。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对线粒体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进而降低脑细胞受到的损伤,另外,丁苯酞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细胞内的Ca2+离子浓度,发挥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作用,提高氧自由基清除效果,进一步在脑缺血不同阶段缓解缺血症状,降低脑水肿发生率,抑制梗死部位进一步发展,促进脑组织代谢,防治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丁苯酞联合尿激酶有助于控制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缓解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加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体现出丁苯酞联合尿激酶的可行性、安全性,虽然两组血管再通率无差异,但观察组较高,说明丁苯酞联合尿激酶可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可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丁苯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