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梁茂
摘 要: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的火花,触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呢?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方式还是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把握不好“度“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适度、明确度、密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提问艺术 适度 明确度 密度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就是因为把握不好“度“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适度、明确度、密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
一、把握提问适度,问题要由浅入深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明白,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即:提出的问题既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而又是力所能及的。这样,在不断进行的“提问——思考——回答——鼓励”的模式下,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当然,根据不同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浅到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的真谛。对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垫性设问。例如:“将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可以毫无疑问地回答“可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对这样不需思考就回答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信息量过小。但如改为“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进行分类,想一想可分为哪几类?各按什么分类标准?”拿到此题,不好立即作答,需加以思索。按图形的不同性质有哪几个分类标准,每一标准又分为哪几类呢?”扩大了问题的广度,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积极思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反之,如果提问过难过偏,超出了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学生难以把握和接受,甚至思维脱轨、停滞,造成课堂上的不和谐“音符”,反而影响学习效果。[2]
二、注意提问表述,问题要具体明确
众所周知,有效的“问”是诱发学生能动“思”的“发动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往往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过于空乏,不能紧扣教材内容要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探析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析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使所设置的问题做到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既能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又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提的问题及任务要求,准确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和作用。数学教学中,因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易懂,所以,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本身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看到此题,你想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好回答。又如“观察这两列数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也很难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有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而对一般的问题,则应提倡只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问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三、减少提问密度,问题要针对要点
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推进,大部分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对问题做出反应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提问越多越好,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象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有的一节课多达几十个设问,这样高密度的提问,不仅提问的质量难以保证,就连思考的时间也谈不上,更不用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不但要把问题设置得好设置得巧,而且要从多层次、多角度重点设置问题,形成“问题组”,让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来,学生通过积极动脑,尝试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实,有时答案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所增长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那种对数学知识不厌的追求。因此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策略性很深的学问,教师在教学中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地实践探索,认真钻研提问的艺术,做到提问的适度、明确度、密度有效运用提问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中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1年第6期.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