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在临床中将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应用到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较对照组78.00%高(P<0.05)。结论:在临床中将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应用到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可观,有利于康复,应当进一步加强推广。
【关键词】 中医辨证;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R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108-01
消化性溃疡属于消化系统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十二指肠以及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度分泌等均是导致出现消化性溃疡的原因,而其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因素是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功能[1]。此类患者在临床中多伴有反酸以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其发病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病情,但是长时间服用治疗的话,却容易出现腹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在中醫学中,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痛”范畴,且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进行辩证治疗。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治疗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例数之比为27:23,年龄20~58(29.68±3.46)岁;观察组:男性与女性例数之比为28:22,年龄21~59(29.71±3.47)岁,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订同意书;组间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内容包括:奥美拉唑:每次0.3g,每日3次;甲硝唑:每次1片,每日3次;阿莫西林:每次1g,每日3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内容包括:
(1)湿热中阻型:焦栀子15g、滑石15g、黄连10g、法半夏10g、厚朴15g、甘草10g、黄芩10g。
(2)脾胃虚寒型:桂枝10g、香附10g、白术10g、炙甘草6g、白芨10g、黄芪15g、白芍10g、党参10g、陈皮10g、茯苓15g。
(3)胃阴亏虚型:生地15g、玉竹15g、甘草8g、麦冬10g、芍药15g、党参15g、陈皮10g、石斛10g。
(4)肝郁气滞型: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10g、白芍10g、蒲公英15g、香附10g、枳实10g、柴胡10g。
(5)气滞血瘀型:当归10g、红花10g、丹参10g、延胡索10g、白芍10g、生蒲黄10g、川芎10g、桃仁10g、甘草10g、香附10g、五灵脂10g。
均行水煎煮,1剂为200ml,分为2次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经过治疗,患者多项临床症状均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为治愈;经过治疗,患者多项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溃疡面愈合超过70%,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多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溃疡面有所愈合,在30%~70%范围内,为有效;经过治疗,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较对照组78.00%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差等均是导致出现消化性溃疡的原因,西医治疗方式多是予以抗生素、黏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是长时间使用治疗的话,却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并不理想[2]。
在中医学中,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痛”等范畴, 多是由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导致,渐渐的便会降低脾胃功能[3]。患者在临床中多伴有胃肠分泌功能降低、胃肠吸收情况减弱等现象,进而会降低机体防御力,从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在中医学中,消化性溃疡可划分为湿热中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五个证型。经过药理学研究证实,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胃黏膜,并改善症状,其中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可改善黏膜组织的灌注情况,促进其再生,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溃疡边缘体生长,从而达到改善胃部环境失衡现象,进而改善微循环,帮助黏膜尽快愈合。健脾益气类中药则能够帮助增强免疫力,并改善临床症状。疏肝理气、和胃类中药则能够帮助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等,并发挥出胃黏膜保护功效。行气活血类中药能够帮助改善微循环以及黏膜屏障功能。蒲公英入肝胃二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幽门螺旋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对HP阳性者效果较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白芨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不仅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生肌长肉,对促进溃疡愈合具有独特效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后,能够确保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较对照组78.00%高(P<0.05),提示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时,予以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将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应用到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可观,有利于康复,应当进一步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 憨兰. 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8):84-85.
[2] 廖永强. 运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16, 22(31):154-155.
[3] 冯金星. 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