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其起源是当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中未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云南大学在宇宙线和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云南大学一直开展宇宙线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宇宙线国际合作项目。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开展了银河系及河外各类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及其对高能宇宙线可能贡献的研究。1999年,云南大学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联合成立了云南省天体物理中心(即现在云南省天体物理和宇宙线创新团队的前身),主任为谢光中研究员,核心成员包括张力、梅冬成、戴本忠、周曙白等。天体物理中心的成立极大的促进了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工作:2004年,团队带头人张力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云南省高校首位杰青获得者);2009年6月“云南大学天体物理和宇宙线”入选云南省级创新团队,2014年7月正式认定为“云南省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创新团队”;2014年12月,成立了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2017年,获建云南省李惕碚院士工作站。
团队主要获奖情况
通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团队带头人张力教授是云南省高校首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成员中包括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云岭青年英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西部之光入选者。团队已成为在国内粒子天体物理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
团队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形成了致密天体相关物理过程、宇宙线物理、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和星系宇宙学4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SiPM成像探头的研制和生产工作,参与了SKA、ALMA、FAST、DAMPE、HXMT等国际国内大科学装置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显示度的成果,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累计引用2500余篇次。研究成果分别获2001年度、2002年度、201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1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等7项奖励。
林文勋校长为天文系授牌
团队先后主持(在研及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天文联合重点项目2项、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累计3500余万元。
团队的建设为云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团队成员为核心,2000年获得了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团队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5人,其中4篇论文获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团队的建设开创了云南省天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局面,改变了我国天文人才培养布局。以团队成员为基础,云南大学于2013年成立了天文学系,成为中国高校第六所具有天文学本科生培养资质的高校,2018年获批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7年9月云南大学入选全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天文学是5个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之一。团队将抓住云南大学天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培养天文学拔尖人才,促进天文学科的整体发展,为云南大学早日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做贡献。
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