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爱娥
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学生学习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角度出发,把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单元话题的语境中体验、感知,并进行实践,由此由浅入深,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课堂经常出现“三不”现象,即话题不统一、语境不连续、目标不分层。鉴于此,教师以PEP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为例,通过对教材进行解读,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实现本单元6课时话题、语境及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PEP教材中各板块的内容相对独立且对知识点的侧重不同。表面上看,有些板块的内容甚至与单元话题的内容无关。鉴于此,教师要仔细解读教材,找到能辐射全篇的“切入点”,以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话题统筹整个单元,将单元各板块有效联系起来。
PEP五年级下册 Unit 5 Whose dog is it?的Part A主要呈现的是Art Show与Dog Show,Part B则更多地呈现了宠物狗Fido的日常生活、相关动物的动作及Robin在动物园模仿动物的场景。不难发现,两部分内容均含有关键词animals。进一步分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呈现的动物图片都非常精美,且教材中动物与主人公之间有着十分有趣的互动。由此可见,小动物具有“lovely”的特点。
基于此,教师认为原Whose dog is it?这一主话题不能囊括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无法起到统领作用。因此,教师将话题的落脚点和连接点放在小动物身上,最后确定What lovely animals!为本单元的主话题。
在确定本单元的主话题为What lovely animals!后,教师再次解读本单元的6课时内容,发现Part A以画展、宠物狗等内容引出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一知识点。Part B则通过主人公在家、在公园、在动物园等地的对话来引出现在进行时的时态知识点,各课时间的逻辑性不强。在对主话题进行修改后,教师分别为PartA和Part B设定了6个子话题(如图1),使课时之间层层递进,逐步推进主话题的进行。
图1
在Part A中,Let’s talk的话题为Pets in the art show。该课时以Chen Jie的宠物狗Fido为起点,围绕Art show这一话题展开,让学生感知小动物的可爱。Let’s learn的话题设定为Enjoy a dog show。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并熟知宠物是西方家庭成员这一文化知识点。Let’s spell这一课的课时话题为The animals’activities,原本分散的内容得到了有机整合。
在Part B中,教师将Let’s talk话题设定为Meet the pet at home。在Chen Jie的家里,学生能够了解宠物Fido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习性,同时又折射出“遛狗”的文化。Let’s learn话题为Meet pets in the park。该话题提供了Fido在公园里玩耍的场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climbing和playing等词,而后自然过渡到Chen Jie和Mike的聊天内容,实现知识的运用。此外,教师将Read and write的话题设定为Nice time at the zoo。该部分机器人Robin模仿多种动物,教师可以围绕该话题将体育活动与动物有机融合,让学生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通过以上单课话题的设定,6课时内容得到了有效的串联和整合。各课时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子话题在单元主话题的统整下,从并联走向串联,形成了一个网状、立体的语言知识体系。同时,话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也得到了深层挖掘,文本价值得以体现。
“文本再构是指教师基于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从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重组与整合,构建成新的、有实际意义的、有完整情境的语言材料,并组织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章锡飞,2012)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本单元各课时的重、难点和各课时间的交集内容,并对此加以整合,以使学习效益最大化。针对本单元内容,教师进行了三次文本再构。
1.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Part A Let’s talk部分以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学习为知识目标。纵观整个学段,学生在四年级下册Unit 5 My clothes中已经初步接触过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yours,Mike’s等(如图2)。且学生已经在情境中运用过句型Whose coat is this?It’s mine.Whose pants are those?等进行询问并回答,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把mine,yours,Mike’s作为已学知识来设计,文本中只有ours是新学词汇,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师可将Part A Let’s learn中的其他物主代词(如his,hers)补充到Part A Let’s talk板块中,以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在输出环节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图2
2.依据学生生活经验。Part A Let’s learn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Let’s talk的基础上全面学习并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课前,教师对某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家中养宠物狗的学生不到10位,但是全班48位同学都有过养宠物的经历。依据这一生活经验,教师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有效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去,并把Let’s check 中的Let’s wrap it up 放到Let’s learn的巩固环节中,让学生进行理解、比较和运用。
Part B的内容是现在进行时,而Part A的部分内容是有关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两部分的内容就知识体系来讲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然而,通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Part A Let’s spell中Look and write部分的内容由“ng”单词的发音延伸到了“ing”单词的音、形、义。教师可在该课的拓展环节加入含动词“ing”形式的绘本,把Part B Let’s learn中的词汇climbing,playing,eating,drinking,jumping,sleeping补充到Let’s spell中,由此在Part A和Part B之间架起桥梁,做到承前启后,实现语言体系的无缝对接。
整体语境的创设能使各课时内容有机结合,原本零散的语境形成整体,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在本单元,每个课时都有独立的语境,但缺乏相应的联系。鉴于此,在导入语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主情境图、文本插图等,确保单元故事情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课始,教师出示单元主情境图(如图3),图中有Mike’s rabbits,Chen Jie’s dog等宠物,可以据此引出话题Pets。图中还有人在画画,由此可以自然过渡到Let’s try及Let’s talk板块的教学。
图3
教材中Part A Let’s learn板块只呈现了Look!That’s my dog!和 Yes!It’s your dog.The dog is yours.等对话。这些对话句式简单,话题缺乏持续性和延展性。鉴于此,教师沿用上文插图,创设了同学们在画展的情景(如图4),以对话的形式复习Whose...is it?的句型及相关名词性物主代词,充分发挥了插图的作用。
图4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够滚动复现,呈螺旋上升发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和课时进度,教师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拓展性任务,让学生在拓展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有效地运用语言,实现个性化输出。
授课时,教师要紧密结合单元重点知识内容,让语言点反复出现。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整体感知,使孤立的语言点成为连贯的“链条”,从而拓宽语言输出的广度。
教学Part A Let’s talk板块时,教师先随机选择几件学生的文具,而后让学生用下列句式谈论教室里的某件物品(如图5)。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感知,逐渐学会使用Whose的问句并给出相关回答,其语言输出有了实物的依托,可谈论的对象也更为丰富,语言输出的广度得到了扩展。
图5
单元整体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单个板块目标的达成上,且每个板块的目标呈递进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拓展活动在语言的丰富性、话轮语量方面都应该是有梯度、循序渐进的。
如教学Part B Let’s talk板块时,教师以最后一句Can you take him to the park?为衔接,把park作为拓展运用核心句型的主情境。通过What are the others doing with their pets?这一问题,设置Pair work,让学生谈论不同的活动。在Part A Whose is it?的知识基础上增加本课时的一般疑问句“Is he/she...?”(如图6),实现知识水平的逐步提升。
图6
教学Part B Let’s learn板块时,教师让学生参考Let’s learn的图片,完成一篇题为At the park的短文。内容包括Part B Let’s talk中Is he/shev-ing?Yes,he/she is.No,he/she isn’t.和本课时的Are these rabbits eating?No,they arev-ing.等核心句型。(范文如图7)在写作练习中,学生习得的语言反复滚动、递进上升,从听说到读写,知识目标逐一达成。
图7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实施给课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准确捕捉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的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并系统地整合各板块间的内容。教师要设定契合单元主题的分课时话题,创设有趣的语言学习情境,从而设计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