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林
2019年高考悄然临近。高考作文的备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你可曾想过,高考作文如何规避失分雷区,从而让作文获得高分?
笔者结合高考阅卷和平时训练的实际,列举一些常见的失分点,提出破解的策略,助力作文备考,帮助各位同学提升解决临场问题水平。
审题不清,立意偏题
作文的审题立意环节,常被些同学忽视:不认真对待试题材料,抓不住材料核心人物、事件,不能概括出材料本质;立意与命题意图若即若离,甚至“不符合题意”。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汉名将虞诩率兵征伐敌军,突破敌人据守的一座要塞后,发现敌众我寡,于是下令以每日百里的速度行进,又令官兵每人建两个锅灶,逐日增加一倍。众将不解,还有人以孙膑逐日减灶、日行不过30里以防不测的用兵之法质疑。然而,虞诩的军队最终凭此法赢得了胜利。虞诩说,孙膑诱敌深入,以强示弱;而今敌众我寡,所以需要以弱示强,等待援军到来,再一起战胜敌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失误立意】
塞内加曾说:“勇者,走向天堂;怯者,走向地狱。”东汉名将虞诩率兵突破敌人据守的一座要塞后,发现敌众我寡,于是立即下令军队,以每日百里的速度行进。正是这果断、勇毅的命令,使他的战士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最终战胜了敌人。正所谓强者相逢,勇者胜。
——习作《强者相逢,勇者胜》
审题没有抓住关键细节,对材料的分析偏离原意,以致题旨走偏。
破解方法 抓住关键,发掘本质
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确定思考的角度(具体人物、事件等),抓住材料的关键细节,发掘材料的核心内涵,从而确定文章的主题。
“虞诩以弱示强”的材料作文,有以下几个合适的立意角度:
【立意示范】
司汤达说:“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运动变化是万物的常态。因此,前人的经验、前世的法则,可用来吸收借鉴,却不能固守不变。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虞诩转动思维,活用兵法,变减灶为增灶,制敌取胜。
——习作《转动思维,地阔天宽》
抓住虞诩“增加锅灶、以弱示强”这个关键细节,从思维的角度审视人物、事件,立意精准深刻。
标题平淡,缺乏个性
作文标题平淡的主要表现有:
1.话题为题,观点不明
考生能通过材料提炼话题关键词,却不会利用文章标题表现自己的观点、看法,而是以话题关键词为题,圈定大致写作范围。如2018年高考上海市作文题要求考生谈自己对“被需要”的看法,有考生以《我说被需要》为题,这种标题并没有表明自己对“被需要”的看法。
2.语句烦琐,拖沓冗长
如2019年某市的模拟高考试题,要求以“文化传承”为话题作文,有同学以《莫让中国传统文化变为历史的尘埃》为题。
3.平淡无奇,缺乏个性
如2019年某市以“青少年热衷整容”为材料进行训练,有同学以《劝君莫再整容》《少年整容要不得》等为题,虽达到了观点明确的要求,但缺乏个性色彩。
破解方法 观点简明,张扬个性
1.文字简洁,观点清晰
一般不要超过10个字符,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如《莫让中国传统文化变为历史的尘埃》可压缩为《莫让文化成尘埃》。
2.修辞美化,张扬个性
(1)物象点染。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 如《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四种味道,四个角色,相为对称,有情有味,虽14字而不嫌其长),《穿越千年来见你》《流泪的日记本》等拟人手法,富有情感色彩。
(2)比喻拟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如《心有碧草处外春》《淡淡墨香,温馨之光》《车载生活缓缓归》《守住堤坝水长流》《一叶也许能知秋》《书香袭人冷夜暖》。
(3)引用化用。将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题。如《己所不欲,慎施于人》《浮云不遮慧眼,众议难掩明心》《只留清气满乾坤》《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梦黄梁一壶酒》等。
入题迟缓,主旨不明
高考作文在主旨表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照搬材料,入题缓慢
简单地将题目提供的叙述性材料搬到开头段里;引入题外名言,讓评卷老师莫名其妙。这两种开头,容易使文章的观点淹没在“曲折”的表达里。
2.方法不当,主旨不明
考生不善于采用点睛之笔点亮文章的主旨。2019年1月,安徽省一次大型联考,作文要求考生谈对“农民丰收节”的看法。一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文章。文章两大主体段落,用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农村丰收的场景、表现了农民的喜悦,情景交融,笔法灵动。然而,直到文章末尾,考生也没有谈及自己对“农民丰收节”的看法。一篇优美的文章,却因为“主旨不明”,被列入了二类下等作文。
破解方法 掌握方法,彰显题旨
解决以上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1.正确使用试题的材料
(1)叙述型材料:根据自己选取的角度(人物、事件)对材料进行合理加工,将其浓缩在开头里并顺势提出文章的观点。
(2)名句型材料:将试题提供的名句直接引入文章的开头,在阐述大意中提出文章的观点。
(3)带有任务指令的材料:开头段根据任务指令的要求,或直接回答任务要求,或选择任务要求的某个角度,表现自己的看法。
2.掌握点明题意的方法
(1)开门见山,表达观点。 在文章的开头,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人物、事件的具体看法,达到观点明确的目的。
例:江山如画,美人垂泪;英雄末路,霸王别姬。大伯的眼泪顺着眼角流淌,他浑厚、沙哑的声音,和着眼泪被咽入了胸腔。我问他:“每次都哭,怎么还唱呢?”大伯说:“京剧的语言太美妙,我舍不得不唱。”
——2018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京剧,语言太美妙》
考生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大伯演唱的动人场景,引出一问一答,点明题意:京剧的语言太美妙。
(2)段首明旨,表达观点。主体部分分别设计若干分论点,用以共同阐述文章的主旨,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例:2018年高考上海一考生,以《被需要中,彰显价值》为题作文,主体部分设计以下三个分论点:
被需要的心态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自信。……
被需要的心态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热情。……
被需要的心态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潇洒从容。……
——2018年高考上海优秀作文《被需要中,彰显价值》
三个主体段,分别以“被需要”为引领,嵌入名句,将“被需要的心态”与豪迈的自信、爱国的热情、潇洒的从容结合起来,具体阐述了“被需要”的内涵,彰明了文章的主题。
(3)画龙点睛,表达观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还要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进行总收,同时再次提示文章中心,强化自己的观点。
例:国家是天,天高任鸟飞;国家是海,海阔凭鱼跃。但是,天空需要鸟的矫健,海洋需要鱼的活力,国家需要青年人的付出与奉献。让我们一起唱响新时代,拥抱新辉煌!
——2018年高考北京优秀作文《新时代新青年》
这个结尾段,简要点明了新时代对新青年的要求——“付出与奉献”,并以此对青年提出召唤,简短有力,主题鲜明。
中途遇阻,逻辑混乱
考生作文的行文思路,主要有两种失误:
1.中途遇阻,思路中断
动笔前没有思维导图,边想边写,突然中断了思路,或写过一个分论点之后,想不起下一个分论点。有的随便应付,草草完成下文;有的就此终结,半途而废。
2.思考不周,逻辑混乱
(1)分论点之间语意交叉或包容。
例:考生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题作文,设计了以下三个分论点:
①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
②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
③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
③讲的“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包容了①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②的“高雅的精神活动”与③的“陶冶情操”内容交叉。设计分论点的角度也不统一,②是从阐述内涵的角度来讲的,①③是从阐述意义的角度来讲的。
(2)分论点顺序不合逻辑。
例:考生以《以创新,促发展》为题写文章,设计了以下三个分论点:
①创新,需要突破陈规的精神……
②创新,需要互利合作的平台……
③创新,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
(《以创新,促发展》)
从创新过程看,将“借鉴前人的经验”置于最后,逻辑顺序不当。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③①②。
破解方法 :讲究逻辑,导图先行。
1.讲究逻辑
(1)分论点,从同一角度阐述同一问题。或立足于阐述论点的内涵,或立足于阐述论点的意义、原因,或立足于阐述具体做法。避免分论点之间语意交叉、包容。
例:考生作文《时代青年,请涵养创新能力》设计了三个分论点:
①创新是海,要有泅渡的智慧。
②创新是花,要有采摘的勇气。
③创新是山,要有登顶的毅力。
三个分论点共同指向青年的“创新能力”,智慧、勇气、毅力三个要素顺序合理。
(2)分论点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或由小到大(如个人、集体、国家),或由浅入深、由古到今、由先到后、由中到外等逻辑顺序。
例:考生以“转动思维,天高地阔”为中心,设计了三个分论点:
①转动思维,收获创新快乐。
②转动思维,推动科技发展。
③转动思维,助力国家强盛。
由个人而科技,由科技而国家,体现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
2.导图先行
审题立意之后,动笔写作之前,先绘文章思维导图,改变“邊想边写”的不良习惯。
(1)并列式思维导图。试题提供材料,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看法、意见类的阐述性试题,宜采用并列式的行文思路。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要求考生以“新青年与新时代”为内容,谈自己的联想与思考;江苏卷要求以“语言”为话题作文。
下面是2018年高考江苏考生写的《最美不过语言》的思维导图:
(2)递进式思维导图。试题提供新闻材料,要求考生对新闻材料里反映的人物言行进行分析评价,这类试题宜采用递进式的行文思路。
2019年河南六市联考作文试题,出示陈志诚等三个文明旅游新闻事件,要求考生就此发表评论。下面是一考生作文的思维导图:
:材料跨类,用材无序
高考作文素材的选用,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素材跨类
作文引入题外材料,要与试题材料大类相同,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材料是哲理类的,其隐含的哲思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考生选入的材料,不属于这个类型,就是素材跨类。
2.用材无序
主要指一段阐述性的文字当中,引入材料没有章法,随意堆砌,形不成论辩力。
例:文明社会所施予的规则、规范并未完全生效,无视规则的冲动行为屡见不鲜。 孙赫高铁“霸座”,铁路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孙赫被限乘一切火车席别;荆轲逆历史潮流而刺秦王,最终“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漠视游园规则,私自下车导致悲剧发生;项羽逞匹夫之勇,斥退亚父范增,最终自刎乌江……事实证明,漠视规则终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考生习作《守规则,铸道德》
“規则”是文章的话题,也是材料的类属。段旨为“文明社会所施予的规则、规范并未完全生效,无视规则的冲动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引入本段的应该是“触碰规则的人物、事件”。然而,荆客,是慷慨赴难的英雄,即便如考生认识的“逆潮流而刺秦王”,也与“规则”无关;项羽,“逞匹夫之勇”,却没有触碰“规则”,属于“素材跨类”。整段文字里,古今事例交相错杂,素材杂乱无序。
破解方法 :依类选材,有序用材
高考作文素材的选用,要把握好两个原则:
1.依类选材
把握好试题材料归属的“类“,依照这个“类”,引入性质相同、相反的材料,称为依类选材。上面的文段,根据“依类选材”的原则,可作如下修改:
例:现实生活中,文明社会所施予的规则、规范并未完全生效,无视规则的冲动行为屡见不鲜。 孙赫高铁“霸座”,铁路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孙赫被限乘一切火车席别;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险些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漠视游园规则,游客私自下车受到老虎攻击,酿成悲剧。成龙的儿子房祖名不顾法律法规,求一时快乐吸毒,最终锒铛入狱,断送了自己的大好星途……事实证明,漠视规则终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考生习作《守规则,铸道德》
更新材料八旬老太、房祖名,都属于触碰规则类素材,与原有两则素材相辅相成,丰富了内容,强化了观点。
2.有序用材
材料的组合讲究方法、顺序,如按照先古后今、先内后外、同类相辅、正反对比等要求组合材料。
例:我们的时代,是把握机遇的筑梦时代。奥运的火炬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照亮了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点燃了泱泱中华的复兴梦想;“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知识在星际间传递,五星红旗在无垠宇宙中闪亮;水乡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会议,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彰显互联网时代的中华风采。 驼铃悠悠,丝路横亘亚欧;铁路长长,高铁飞驰支援异邦弟兄;烟波茫茫,海上丝带绵延万里通西洋……中国科技将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走向世界。我们这一代沐浴改革春风,看祖国把握机遇,筑起一个又一个瑰丽雄奇的中国梦。
——2018年高考优秀作文《把握机遇,直面挑战》)
考生围绕本段中心“我们的时代,是把握机遇的筑梦时代”,采用同类相辅之法,引入北京奥运、“天宫一号”、乌镇互联网会议、“一带一路”等常见素材,体现出时间先后、由中到外的顺序。丰富的材料兼以排比句式、四字短语,气势雄壮,节奏鲜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考场作文而言,考生不仅要有快速成文的能力,还要有临考不乱、从容镇定应对考场问题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