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晓培
摘 要 从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高度融合的角度展开,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的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找出问题的根本,并提出了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共同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育人体系。
关键词 专业特色 创新创业 全方位 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国务院、教育部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環境,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从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象与问题:
(1)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为应付上级要求,只是简单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远远达不到创新创业的要求,很多创业导师自身都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对企业运作流程与规范知之甚少,无法较好的指导学生。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是由学生处、团委来负责实施与管理,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相关教师只能讲解创新创业的理念与案例,学生大部分创业项目只是停留在商业买卖活动或者简单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没有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没有专业基础的支撑,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学习内容,学生学完后仍然无所适从,缺乏专业支撑的盲目创业是不理性的。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本设施、保障制度及人力资源等要素匮乏,没有相关配套经费、措施与制度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属于空中楼阁,只能纸上谈兵,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
(4)很多学校对创新创意教育认识不足,缺乏系统育人观念与思维,培养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了适应当前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培养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创新型应用人才,在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大力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育人体系,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具有很重要的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与改革。
1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要求,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4331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4”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以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协同参与;“3”即创意、创新、创业三条主线,“3”即三年的分层、递进式的系统教育;“1”即一个基于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教育以及学科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培养目标中,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社会性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
2基于专业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
2.1大一年级,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刚进入大学,还没有学习专业知识,但学生都有很高的热情与期望,学习兴趣高,各种奇思妙想,天马行空,我们通过学校创业教育学院、团委组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案例分享》等项目化课程,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项目的设计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首先主要围绕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不便之处,例如冬天骑摩托车冻手怎么解决、手提包晚上找东西看不清楚、大型超市购物效率低下如何解决等等,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故并不要求他们去具体实现,只是让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得到显著激发。
在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基础后,组织学生去创新型企业参观学习,学习企业的创新理念、创新模式,通过对创新型企业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跳出多年固有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式发散思维,这一学习阶段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能够运用不同于常规的方式方法对已有的观念与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义。
2.2大二年级,主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此期间我们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梯度训练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以专业教师为主导,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弹性学分制等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开发,创新能力的获得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视野为基础的,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范围。课程体系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文理渗透,跨学科学习,从而扩大眼界、开拓思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化、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施弹性学分制,让学生可以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复杂项目,例如自动平衡车、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综合应用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此阶段,主要通过现代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团队分工协作,让他们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在具有一定创新基础能力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厅、省团委主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攀登计划创新项目”等大型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们进一步开拓视野,激发思维,增强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 “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设计开发的创新项目提供从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适当资助。通过学校、政府、行业、企业构建的三层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同时可以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实践活动。
2.3大三期间,主要培养学生创业技能
首先由学校创业教育学院负责《公司模拟运营》、《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SYB大学生创业策略与技巧》等课程的讲授,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让学生了解公司一般架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公司运营方面的技能。同時,实施“双导师制度,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辅导学生完成创新成果,通过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学生完成成果转化,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达到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的目的。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创新性项目,学院安排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成立运营实体,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或者引入风投公司,对研发项目进行孵化投资,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率。
下图为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计并实施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育人体系。
3创新创业实践保障体系
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以机构、制度、管理、师资、硬件、资金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工作保障体系。
(1)通过学分制改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明专利、发表论文等方式获取学分。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创新创业实绩突出的学生在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等方面予以倾斜。
(2)通过专业教研室、团委、学生处、创业教育学院共同组建了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并要求获得相关证书。同时也聘请企业、社会上有丰富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为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
(3)校企合作,协同共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有力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同时,通过学校投入、企业资助、项目配套等多种渠道为创新创意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学校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也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行业需求、人才供给等信息,提供创新创业信息服务。
总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以上改革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基于专业特色,从入学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全方位创新创意创业育人体系。一方面使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的需要,凸显专业办学特色。同时,也为同类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树俊.高校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探索与实践,2013.
[2] 王艳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人才,2011.
[3] 曲秀琴.高职教育理念下的“1+X”创业就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
[4] 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意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
[5] 强为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