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的策略研究

2019-06-12 00:32史晓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人际交往单亲家庭

史晓颖

摘 要 互动是增进人与人感情的友好方式。近年来,单亲家庭数量的增长给对于少年儿童成长带来的问题备受关注。在经历家庭的巨变后,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出现消极、自卑自闭、逆反的心理状态,表达能力不强,与同伴关系冷淡等现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理念的服务他人的活动,基于专业的社会互动理论采取科学的方法有利于真正帮助服务对象。本研究基于社会互动理论中的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来更好地帮助这些少年儿童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我认知,树立自信心,并在行动中努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单亲家庭 少年儿童 人际交往 社会互动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人类是在不断与周围人和环境的相互交往中存在和发展着。在网络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会逐渐依赖于社交软件来抒发自己的心思,长期导致的社交回避和恐惧会逐渐成为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工作者是善于发现问题的爱心使者,对这一群体的介入需要理论作支撑,而人际交往基本的理论是社会互动理论,其中具体的理念和思想有助于工作者在实施帮助的过程中针对性地开展,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放下心灵的包袱,打开心扉,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轻松愉快的与人交往,进而成长为健全的人。

1社会互动理论概述

社会互动理论是基于社会互动的形式和特点而逐渐形成的理论依据,包括符号互动理论、角色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本研究选取后三个理论来为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提出对策。

1.1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侧重于“角色”,它与互动密不可分。一方面,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双方遵循一定的社会角色规范而进行交往,如果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会改变互动的方向。另一方面,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没有一方的参与,失去依存条件,行为是无效的,角色也就无法形成。

社会工作运用角色理论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比如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学会自我角色定位,按照角色的要求表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清楚认识自我的前提下理解角色,更好地与人相处。

1.2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是指人们对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评价的规范性群体。我国学者郑杭生也谈到人们以对比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以参照群体(即榜样)的行为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一理论侧重于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一方面可以规范和约束个人行为,另一方面使得群体的向心力增强,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强调了榜样的力量,为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作指导,旨在通过模范和典型的强大感染力从转变单亲家庭少年儿童的思想和态度开始,经过顺从、认同、内化,逐步来引导他们的交际行为。

1.3社会交换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认为互动行为的产生是基于双方利益的需要,即带有一定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其中奖励和惩罚是社会交往过程中重要的调节手段。

这种观点类似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能对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与他人的互动效果产生影响。在互动交往中,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为自己带来尽可能多的报酬,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有了一定的报酬,表明自身的行为得到了他人的认可,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并逐渐消退不良行为,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

2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的策略

社会交往之所以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是由于交往双方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懂交往的技巧。社会工作要顺利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中,相关工作者除了掌握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社会互动理论的学习,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客服与人交往当中出现的困难。

2.1参照社会角色理论,引导少儿自我定位

2.1.1提供角色扮演平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尽管因为爱的缺失性格会有所变化,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社会工作者在介入他们的人际交往时,可以开展小组工作,在小組活动中让这些孩子们参与角色扮演,比如扮演父母、老师或者一些社会角色(警察、医生、志愿者),让他们在扮演中按照角色要求与别的成员展开互动,来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情感需要,充分的发现自我,发现自己需要扮演的目标角色,增进自己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情感的控制,还能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在服务他人、给予他人的同时提高自信心。

活动结束后,工作者要及时进行总结,对于积极向上的交往行为予以表扬和认可,让孩子们在心理上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重拾自我,对未来的人际交往充满希望。

2.1.2适时给予肯定

工作者的介入工作可能开始有些困难,所以需要将角色期待的原则融入日常的交流中。开展个案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合理地运用诱导原则,即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引导孩子正确领悟社会、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期待,相信他们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使他们有正确的行为导向,同时也培养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泛化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2.1.3倡导体验角色呼唤

单亲家庭的少年儿童将来也要步入社会,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会时刻根据所处的情景转换角色。因此,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要倡导少儿与他人进行角色互换,体验不同角色概念。孩子们通过对比,会自我反省,找出自身现阶段在人际交往上所存在的不足,也就是发现自我,找到解决的办法弥补差距,实现自我超越。如个人由于自卑的心理、内向的性格使个人的交往面狭窄致,出现协作精神淡漠等情况,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适应自己的角色,超越自身的缺陷,并收获交往的乐趣。

2.2引入参照群体理论,引导少儿积极参与互动

探索单亲家庭少年儿童心理选择的参照群体,树立积极的群体规范来调整交往行为,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很重要。

2.2.1策划合适的群体互动活动

根据参照群体理论,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体互动活动,比如:讨论互动、联谊互动等。其中,讨论互动是在日常生活状态下開展的,工作者定好时间、地点,和家长、老师以及部分少先队员针对单亲家庭少年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小群体内进行交流。让服务对象参与讨论,在轻松的谈话中不断梳理和调整自己的认识。

在开展群体互动活动时,工作者要随时观察和了解参加互动活动的少儿的状况,即使针对问题进行疏导,避免人际交往中消极因素的蔓延。

2.2.2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

榜样是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参照群体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教育作用。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时,善于寻找并发现有利于单亲家庭少年儿童学习的的榜样人物,在榜样树立的过程中,让少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这样选择出来的榜样才能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得到少儿在思想上、行动上的认可。

其次,还可以引导服务对象在同龄的明星中选择正确的参照群体,并且认识到自己参照的偶像身上的闪光点,看看榜样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将对偶像的崇拜转变为榜样学习,将自己的认识和领悟落实到行动当中,真正的发挥榜样对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

此外,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单亲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工作,希望父母一方在家中自觉规范言行,遇事冷静思考,及时沟通,而不是大打出手,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人际交往方式。还可以建议父母和孩子定期进行座谈会,关心他们在学校是否交到了新朋友,和同伴想出如何并及时解决孩子在学校中出现的交往冲突。

2.3借鉴社会交换理论,引导少儿规范交往行为

2.3.1巧用奖惩机制促进正确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彼此的互动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而避免遭受最小的惩罚,少年儿童也不例外。人际交往中的交换关系意味着付出就是为了获得某种程度的回报。在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要引导服务对象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实际上彼此之间的一种互相影响,付出与回报会遵循着公平的原则,从而克服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不良问题。

同时社会交换理论强调奖励和惩罚,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时,对服务对象的交往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反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就曾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手段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行为进行修正。当服务对象在面对冲突时,如果能冷静思考,正确解决时给予奖励,若是吵架拌嘴甚至动手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从而达到修正少儿正确交际行为的效果,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结语

无论何种社会互动理论,其目的都是为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提供理论所折射出的方法和路径,使得社会工作者在采用小组工作、个案工作或社区工作等方法时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从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本文以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据,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的策略,希望通过角色学习、进行角色扮演,运用积极的参照群体,适当的奖惩等方式,真正让这些孩子从心理上认识自我,愿意与人相处,并能正确与人相处,进而适应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士桢,任伟,常晶晶.儿童社会工作[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史仲文,徐慕坚.人际关系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3] 费梅苹.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02):22.

[4] 井欢.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11(04):7.

[5] 张莹.单亲家庭儿童人际交往不适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6] (美)雅罗斯拉夫·帕利坎.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5.

[8] Homans,George C..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8,63(06):597-606.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人际交往单亲家庭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