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君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十分重要,优化高等院校的整体办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成效,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期望经过本研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党建工作;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19-01
在我国高校实际工作当中,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至关重要,两者存有的目的性十分明显,并且对高素养人才的培养产生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在展开思政教育的同时,应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根据党的指示展开工作,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促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是我党逐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做好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至关重要,其和我党党员干部的整体素养紧密关联,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政通识教育。与此同时,党建工作主要是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展开的,其属于对大学生的深入教育,如若没有办法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党建工作变没有办法顺利展开。除此之外,根据个体实际成长规律分析,思想发展应循序渐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于全面发展产生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党建工作的正常展开提供人才条件。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可以打破学生忽略思政教育的现象,现阶段,在我国高等院校当中,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十分明显,某些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将自身的实际情况放在重要位置上,某些大学生的动机可能并不单纯。而党建工作和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分离特点,造成高等院校没有办法掌握大学生的动机,只能由大学生的表现着手,这样的方法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不科学行。保证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可以让我党组织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具体思想情况,防止动机并不单纯的大学生混进党组织当中。
二、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对党建工作的推进作用
在高等院校加强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根本性原则。
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当做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党建工作的正常展开。高等院校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思政教育,一方面是历史经验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结果。
2.思政教育筑牢党建之基。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在实际展开的时候应加强多方面的教育,而党建工作来自思政教育,在此工作展开之前,学生要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使用此理论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所以高等院校应展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巩固党建工作。
三、鼓励思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管理水平
在当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要具备充足的咋混野指示,和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关联,这是党建工作得以正常展开的基础条件,现阶段,思政教师仍然将重点放在科研和教学上,没有充分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院校要变革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相应的协同管理平台,指引教师主动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在党建工作当中的比例。
第一,高等院校应认识党建工作的具体需求,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教师要全面发挥出教育的优势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引导大学生将思政知识运用在平时生活当中。
第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关联行,打破教师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的壁垒,在教师实际工作的时候应整体了解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减少科研以及教育的工作量。
第三,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思政与党建一体工作形式的正常展开。在高等教育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当中,为了全面激发出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以及热情,激励制度十分重要,一方面应提高党建工作在教师评价当中的占比,让教师全面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对于表现良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全面发挥出這些教师的榜样作用,让教师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促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应加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保证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47-48.
[2]李云亭.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就业的分析视角[J].山西青年,2018(5):89-90.
[3]吴梦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措施分析[J].赢未来,2017(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