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2 07:41张洪侠赵美丹董佩阎丽娟张健董仁卫郭永明
中国康复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学康复临床

张洪侠,赵美丹,董佩,阎丽娟,张健,董仁卫,郭永明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是指经过标准化培训、系统训练之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SP在临床中可以扮演患者、教学评估者及教学指导者等多方面角色[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病人的增多,对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3]。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SP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能力培养为突出特色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技能不足,无疑受到更多青睐[4-5]。SP引入教学不但缓解了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学生康复的技能,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在康复相关课程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及后期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6]。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是康复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且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肢体障碍的临床表现易于模仿。因此,本研究选取偏瘫康复作为教学内容讲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修《康复医学》课程的2014、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大二、大三学生83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个班进行教学,即1班和2班。1班设为SP教学组(n=42)和2班设为传统教学组(n=41),2组学生在性别比例及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方面均无差异,且均未学习过康复医学相关课程。

1.2 方法 传统教学组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课时每次安排2个课时,教师首先对所讲疾病功能障碍特点、评定、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讲解,约20min;再进行示范讲解,大约 20min;之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康复模拟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约 40min;最后由教师就课堂情况予点评总结,答疑解惑,约10min。SP教学组采用SP导入的教学方法教学,即 “教师简单讲授示例+SP参与+学生课后训练+总结”方法。

1.2.1 SP的选取 选取我校康复治疗专业10名大四年级学生作为SP培训对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记忆能力;工作认真仔细,依从性良好。能够进行角色带入,切实体会作为患者的心理、疾病状态,并将之表现出来。指导教师编写“SP培训方案”,该内容以临床真实存在的典型患者病例为原型,设计适用于康复相关专业的培训方案,编写完成后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

1.2.2 SP的培训及考核 指导老师提前将培训病例发给10位SP,SP事先阅读教师分配之任务、疾病相关文献、观摩教师示例以及相关的视频材料,并组织其去临床实地考察观摩,以便学生更好地切身体会患者的心理、身体状态;之后按照示教—讨论—互查—提问—评估—总结模式对志愿者进行一对一进行培训。并将SP的训练过程录制视频,作为后期SP建立的参考。为保证SP的质量,采取问卷形式对10名SP进行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考核。

1.2.3 SP教学设计 ①课前准备:学生先阅读教师分配之任务,疾病相关文献、观摩教师示例以及必要的视频材料。如根据Brunnstrum分期将偏瘫患者分为6期,患者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表现;②课中组织:教师讲授及示教后,以SP模拟患者让学生进行评定。将SP分别分配至各小组,让学生对其评定及治疗;在此期间,学生根据SP的表现判断患者所属疾病、疾病所处的时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SP可对学生的操作技术、医患沟通、应对能力等方面进行反馈,最后进行简单总结;③课后练习:SP利用个人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或学生寝室为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学生根据SP反馈进行练习,SP对其进行指导和评价。

1.3 评定标准 ①考试成绩比较。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评价SP组学生授课后的效果。③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10名SP对参与教学的评价。

2 结果

SP教学组考试成绩平均为92.38±11.38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63.26±13.87分(P<0.01)。

SP组学生对SP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1,SP对参与教学的评价见表2。

3 讨论

SP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Howard Barrows医生提出,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该模式于20世界90年代被引入我国,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项目”,培养了国内的SP队伍。随着该模式在我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高校及医院引入了这一模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及考核评估的新途径[7]。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SP的建立可以有效规避道德伦理的问题,通过对临床环境的模拟训练,缓解了教学资源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康复评定、治疗实践的技能,加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个性化分析能力、临床问题应对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在康复相关课程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及后期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5]。近年来,国内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的院校相继开展了适用于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SP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11]。而就目前的研究报道而言,更多研究倾向于针对SP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对于康复治疗相关的研究较少。基于目前国内外SP的发展现状,结合我校康复专业的发展形势,在我校康复治疗相关专业教学中建立SP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在《康复医学》课程中试验性引入SP介入教学,结果发现,SP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表明通过SP模拟训练,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因缺乏临床实践,感觉理论与临床脱节,学习效果有限,又因康复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临床实践十分必要,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表1 42名学生对SP引入教学的效果评价 人(%)

表2 10名SP对参与教学的评价 人(%)

通过对SP组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1)发现,95.24%的学生对于SP引入教学持肯定的态度,95.24%的学生认为SP教学方法加深了对脑卒中疾病的理解,加深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认识和了解;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操作练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临床场景下理解和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对10名SP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表2)发现,所有的SP都认为参与这项活动,有利于自身学习和能力的提高;80%学生认为接触病人时较以前更有信心;70%的SP自身也认为可以准确地评估学生,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正确的反馈,这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康复医学宗旨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培养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康复医学思维能力[12-13]。SP引入到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可有效缓解临床教学病人资源短缺及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也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本研究在通过在《康复医学》中开设SP教学,积累经验,为全面铺开SP教学法奠定一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康复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