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
“因文悟道”“缘道学文”,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新课标也提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体验的时候,我们就应让文本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
如今,我们提倡阅读教学过程要不拘一格,教学方法要灵活高效,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九寨沟》是一篇文字隽永的美文,结合文本,在教学中确定“感悟”与“训练”的切入点并有效实施,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另外,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一堂好课,不在于课堂气氛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是否在某一方面得到了发展:思维的发展、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本案例将帮助学生学会将“学读书”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浮想联翩,在个性朗读中体悟情感,在课堂积淀中提高素养。
一、因文悟道——浮想联翩,以读促悟
【案例一】
师: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九寨沟与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呈现)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大家已经陶醉了,请你们再来好好读读第三自然段,并联系刚才看到的图片,看看是哪些美景把你深深地吸引了?
生1: 我喜欢九寨沟那如宝石般镶嵌在群山中的湖泊。你看它的水纯净而美妙。色彩斑斓,书中称它是“五花海”“五彩池”,真的是名不虚传呢。
生2:我也喜欢九寨沟的湖泊。它们的美让我觉得惊艳,不论是从文字还是多媒体为我们呈现的景色都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水的颜色居然会因为光线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幻出不同的色彩!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去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边走边看吗?(指名读)
师:的确,九寨沟的水太迷人了,怪不得人们说水是九寨沟的灵魂。它清洁纯净、晶莹透亮、色彩斑斓,不信,你们看!(多媒体呈现)
生1:湖水色彩澄碧、清澈见底,随着光照的角度,季节交替,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和风韵。这是多么神奇啊!我想再来赞赞九寨沟这美丽的湖泊。
生2:看到九寨沟的瀑布,不禁让我联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虽然这瀑布不如李白描写的声势浩大,但是风格迥异的它仍令人叫绝。
师:是啊,这高高低低的瀑布可是九寨沟水的又一特别之处。你们听!(多媒体呈现)
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瀑布的美)
优美的文字需要有感情朗读的有力支撑,有感情的朗读来自于学生对文本的多层次把握。知识靠在读中获得,情感靠在读中体验,方法要在读中掌握。在本案例中,教学环节的设计紧凑有致,教师不过是像一根针一样,带领学生把他们的点滴体会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认知。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根据文本发挥想象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巧妙地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浮想联翩”,紧接着又在学生想象得到充分放飞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丽,并与他们的想象相糅合,形成整体的感知。体验、感受美丽风景;想象、灵感激情放飞,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也从表象深入到内涵,那么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首先,教师为学生朗读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默读、朗读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
其次,读书的方式多样而灵活,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兴趣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源泉,而学习兴趣的提高则是由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激活的。在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为学生朗读的提高提供了广阔而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多媒体渲染、同桌交流、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在有层次的朗读中体味了文本,在多样性的朗读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缘道学文——语言素养,课中积淀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这样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各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均有具体的训练和“积累”要求。“积累”就是多读、多实践。这是以前历次教学大纲中从未提过的。“积累”不仅汇集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在本节课例中,它不满足于字词句过关,还重视人文因素、文化熏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九寨沟》一课词藻华美,在学完这课后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词语。
【案例二】
师:同学们,这一路的走走看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九寨沟的神奇美丽,同时也欣赏到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词语:清澈见底、五彩斑斓、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憨态可掬、若无其事、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
师:你能试着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说吗?先自己练练!
生1:你看那高高低低的瀑布,交织在一起,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我真想扑进它的怀抱,感受它的气息!
生2:我喜欢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可是我们的国宝呢。你看在美丽的竹林中,它正若无其事地啃着竹子,是多么悠闲啊!
生3:九寨沟的湖泊真是太美了,你看那清澈见底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季节的变幻中,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怪不得它们就如钻石般地镶嵌在群山中呢!
【案例三】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用上了文中的优美词语描述了你所看到的九寨沟,而这是一篇描写《九寨沟》的小古文,请你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读一读,感受九寨之美。(出示:天蜀之地,千仞之薮。名成九寨,卓立群秀。木流森淼,冰石磊垚。峰控黄龙,客若砂渺。奇壑环引,壮若升龙。彩池婉妍,靓装迓众。鱼翔浅底,禽吭长空。飞湍曳落,迭流汹涌。)
(指名读)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同时积累相关词语,更深入地感知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在接下來的课堂小练笔中加以运用。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采用多种方式,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读写结合”时须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即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本案例中,教师把文中出现的好词通过小黑板的形式在课文学习中随机出示,这就为最后的环节打下了伏笔。让学生把文中出现的好词当堂运用,并通过对应小古文章节的渗透,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敢说、敢想,乐于、勤于积累语言材料。这就是我们语文课上所要让学生获得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由此可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真正把课堂给了学生,教师立足于情境的创设,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给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学生从自身心底所由衷散发的,这样的教学才是“因文悟道”,才是“缘道学文”,才是在真正享受着学习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