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虹 史宇佩
当前,新课改正在穿越学校的围墙,真切地改变着课堂的形態。教育戏剧情境式教学的融入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夯实“双基”的开拓,是教育学生个性成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也是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浸润与推生。
教育戏剧是“教育”与“戏剧”的融入,把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以“情境式”教学营造语文学习的实践交集,从听、说、读、写的层面,深化到用、编、排、演,唱的层次,运用戏剧的特色,即故事性、虚拟性、社会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通过戏剧角色的演绎,在实践中理解文字、交流中体验感知、碰撞里加深理解、探求上升华情感、协同中提升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1.教育戏剧能深扎“语义”之根
小学语文教学贵在“双基”抓实。在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我们强调提升人文素养,但决不以削弱工具性为代价,忽视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心中有字,脑里有词,才能成句、成文,才能清楚地表达。我们认为,只有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有根、有基、有本。教学实践中,教育戏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设场景、做道具、摆实物、做演示,围绕“雪地捕鸟”等环节进行排演,把词语的理解作为一个关键环节凸显出来,引导学生在“下雪天”“用短棒支”“只一拉”等一字一词、一句一语中体会闰土聪明、机灵的特点,不但丰满了学生对闰土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们学会了潜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加强了领会,积累了词汇,有效地架设了从识字解词到迁移运用、从语句认知到深化认识的“桥梁”。
2.教育戏剧能强壮“语情”之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表达的价值所在。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应有的丰富内涵,同时更突出了语言本身无穷的魅力所在。教育戏剧则是培植内涵、丰厚内涵,塑造魅力、展示魅力的最好方式与途径。教育戏剧通过模拟场景、构建画面、设计片断,将书本上枯燥的静态文字,变成交流运用的动态文字和动态语言,把平面文字知识变成立体生动看得清摸得着的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学会字词成语、理解语义、体悟语情,使学生既能懂又能用,既会写还会说,既身临其境又感同身受,从而真正实现情感升华。作为教师,如果开拓思维,结合和运用戏剧元素引导学生们用心灵去触摸、去感悟,使语文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立体化、活泼化,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兴趣培养更加引人入胜。让学生们走进课堂,走进语文,走进教学,从中去感受人物、背景、思想、字词等,把单纯的听写、死记硬背变为理解记忆,把书本语言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变为自己丰富的知识、优美文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表演。戏剧形式可以古、可以诗、可以演、可以说、可以唱、可以谐,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思想去飞,进而达到理解升华、融会贯通、渗透转化、迁移运用的目的,对于解决语囧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育戏剧能横阔“语感”之叶
语感,又称语言直觉。我们认为,语感就像“疱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就像武术高手的炁随意动,就像日常口语的脱口而出。其实,语感还关联着一个人的个性与风格,比如,李白的大气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此时,我们不禁要问,语感从哪里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书也会吟”这个命题,其实是很浪漫的。但是,不去感悟、不去思考、不去体验,就犹如水之无源、木之无本、学而不思,吟出诗来也缺乏生命力。参天大树,必有其根,长江万里,必有其源。《论语·为政》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教育戏剧,将枯燥的书本文字“演”变为生动鲜活的人物情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戏”化为深扎灵魂的主体参与、切身体验、深刻感受,把对文字的一种认识、对语言的一种升华、对思想的一种接纳,融入血脉、根植基因,从而内化为素养、外化为气质、固化为习惯。于是,就有了举手投足间的挥洒自如,就有了言谈举止间的引经据典,就有了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4.教育戏剧能浓厚“语文”之境
境者,情境、环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运用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水和阳光。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语文教育传统的“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固然重要,但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存在感、体验感?如何创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语言的迁移力、运用力?如何创新抓手,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如何把所学运用到语言中,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神笔马良》是个非常经典的神话故事,记得学生们在这一课中都“身手不凡”,他们将善良机智的小马良,白发飘飘的神仙爷爷,还有胖胖的、贪心的坏县令等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大家时不时被他们夸张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课下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也有一支神笔,一定会让国家变得更富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学生们信心十足,尽情绽放。正是素质教育所求,也更是一线“教育人”为之探索实践的课题。教育戏剧一改过去单一课堂“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教学,采用“情境式”教学、“启发式”引导、“针对式”强化、“艺术式”渲染和“戏剧式”体验的方式,将内容上的学、思、悟、践和形式上的声、光、视、电等要素融为一体,通过营造氛围、讲解点评,激发共鸣、引发思考,使学生加深对语境的理解。
“戏”润童年,“剧”伴成长。教育戏剧化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做好语文教学的一种尝试,也是培养学生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是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