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 谢琳琳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对其进行分类分组,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分级教学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现代探索,无论是从理论发展还是教学实践需求方面来说都是可行且必需的。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基于学情,逐渐探索出了分级教学的实践之路。
2015年9月,学校开始进行分级教学的实践探索。学校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对学生进行分级,分为几个等级。为了使分级更为科学、合理,学校从多个维度观察和测评学生的差异。一方面,参考历次测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各科能力水平,进行初步分级;另一方面,参考学生的潜力倾向、学习兴趣及态度,进行最终分级。当然,最终分级也非一次性的,分级后可进行合理的动态流动。经过学科组多次研讨与论证,学校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确立为分级教学的学科,并且将这几个学科分为E(Extensive)级、R(Regular)级、F(Fundamental)级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特定的标准。
E级: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理解、运用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R级: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一般,学习态度较为端正。F级:基础知识薄弱,或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好,或思维缓慢、理解和运用能力差。
学生遵循最适原则、动态原则和自愿原则,进行分级选择,教师和家长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分级教学的实施策略
课堂实施是分级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落实分级教学策略的主要渠道。每个层级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方式和学习标准不同,相应地,每个层级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具体的分级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采用“放”“扶”结合的课堂整体策略
分级教学给学校管理理念与策略带来了改变。一般来说,对E级学生普遍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既横向拓宽,又纵向加深,既夯实基础,又鼓励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其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对R级学生,则有“扶”有“放”,“扶”中有“放”,重在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其落实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而对于F级学生,则以“扶”为主,重在反复带领、指导学生夯实基础,课堂容量较小,直入主题。
2.设置数量适宜的问题串
问题串就是设置一连串层级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授课部分都会涉及问题串。分级教学中,不同层级对于问题串的运用各不相同。
在导入部分,三个层级的导入问题数量递增,理科尤其明显。在E级,教师普遍采用直入主题式,即導入问题跳过基础和铺垫阶段;在R级和F级,教师则会有一定的铺垫和基础知识的补充与考查;F级的过渡问题最多。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相同内容的讲授,E级和F级的问题串设置较多,F级最少。在语言表述上,E级要求教师对问题的描述简洁明了,而R级与F级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表述上较为详尽,尤其是R级。而F级除了文字表述较为详细外,还往往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
3.课堂教学方式要符合层级学情
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的学习基础与习惯不同,教学方式也存在层级的差异。
E级多以启发式学习、合作学习为主。E级的课堂设计内容多、思维容量大,开放性较强。教师授课不局限于教材,会结合模拟题和高考试题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强化,并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多采用系统全面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构建完整的核心知识体系,进而针对性地概括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R级多以替代式教学为主。教师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课堂设计的内容量不及E级丰富,但注重用知识给学生搭建台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F级以讲授为主。教师关注学科基本公式或原理,注重反复强化基础知识,直至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对于前二者的教学方法,F级更倾向于采用讲授法,但这种讲授法会结合图文、实验等形式,以更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核心知识点。
4.教师角色各有侧重
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分级教学后,教师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
对于E级学生,教师重在启发、点拨、提升。课堂注重自主性,教师主要充当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适当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并迁移运用。教学问题设计梯度大,思维过程长,概括性强,旨在训练学生养成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和探究的空间。
对于R级学生,教师重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应用。课堂往往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一般会分环节设计探究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任务,训练相关策略使用。与E级相比,R级的教学过程会放慢节奏,用趣味性问题吸引学生,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逐个解决,形成更具体的方法指导。
对于F级学生,教师重在激趣。教师往往会利用多媒体、音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技能。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F级通常要求教师在新授课和习题课中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问题的选取尽量避免太多冗杂信息,问题的呈现更加直接。
分级教学的课后服务
分级教学带来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上,对于课后作业、课后指导以及学生评价等也提出了要求。
1.设置差异化作业
E级作业:预习作业突出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和资源、资料,对新概念、新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尝试运用;新课作业在总结和巩固性内容之外,还设置难度和综合度较高的探究拓展内容,在三个层级中作业量最大;复习作业突出综合性,重视训练和考查学生在知识间建立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R级作业:预习作业突出指导性和清晰性,围绕新概念、新方法的核心和重点来设计,为课堂有效教学作铺垫;新课作业以巩固性内容为主,此阶段较少加入难度和综合度较高的内容;复习作业基础性和综合性并重,在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和考查学生理解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F级作业:预习作业除重视基础外,还重视激发兴趣,很多设计是贴近生活的情境性问题或任务;新课作业突出重复性,对新课的重点内容进行重复性的训练和考查,以反馈其听课学习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指导提供参考;复习作业突出辅助性和鼓励性,在设计作业时,教师或对整体任务中难以理解的部分作出注解或提示,减少学生的挫败感,或依据难易度和耗时量对题目进行重新编次,以期次序靠前难度较低的题目能给予学生成就感和挑战较难题目的信心,激励学生完成全部题目。
2.个性化辅导
在辅导分析方面,教师在各个层级、行政班或跨层级的辅导课上,对不同层级学生的时间分配和侧重点不同,旨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总的来说,课后辅导中各科教师都对F级倾斜时间较多,除了答疑量更大外,还经常找个别学生面批或者现场解题,并严抓改错;E級或R级一般只单独辅导近来学习问题较突出的学生。
此外,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在答疑时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需要使用一些提高效率的策略。如英语写作练习的课后辅导,对于E级学生,原则上教师会逐一辅导,或辅导2-3人的学习小组;而对于F级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会带着学生进行现场逐句组文的练习,原则上不在课下答疑。
3.梯度化评价
阶段性测试的评价:在平时非大型考试试卷的命制上,教师针对各层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水平,命制符合各级学情的试卷,既能及时巩固所学,又能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准确把控好试卷难度,结合平时成绩与大型考试成绩,给予各层级学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平时表现评价:一些教师会按照自己划定的梯度化标准对各级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计分或建立灵活有趣的激励机制,对E级和R级学生的评价多参考其作业正确率和小组任务的完成度,对F级学生,将其课堂活跃度、学习习惯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参考指标。
分级教学,既重视学科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级教学的整体建构与实施,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群体,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分级教学相关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